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日期: 2014/1/2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扬州市邗江中专 方娟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原则、设计思想、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数字化资源对于中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讲,可是怎么样对这样丰富的资源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却是一个深刻的命题,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当遵行几个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又该怎么具体实施。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院校都应该有独特的见解与办举措。
   一、开发和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性。数字化资源要能满足教学需要,能帮助师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要符合教学原理。
   (二)科学性。数字化资源要准确反映出科学原理及技术,亦即其内容与目标都要准确可靠。包括知识内容的可靠性、知识原理的可靠性、模拟实验的可靠性等。
   (三)开放性。数字化资源需要给师生教学提供方便。师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把电子作品收纳到其中。全体师生的参与,可以让资源库变得更为丰富。
   (四)通用性。数字化资源要能适应多种形式和多种情境的教学。
   (五)层次性。数字化资源要实行模块式管理,让学生通过层次不同的资源运用,达到个性化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六)经济性。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争取做到以最少量的投入取得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避免浪费。
   二、开发和研究的模块设计
   数字化教学资源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模块,其一是教学资源自身,其二是描述教学资源的信息。
   (一)教学资源自身包括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料。这个模块包括:1、数字化教学素材,如公式、表格、曲线、图形等。2、帮助教师讲解某一难点或者知识技能而设计的课件单元。3、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
   (二)描述教学资源的信息,其目标是为了使资源达到最大范围的可重组性与交互操作性。这个模块包括:1、资源宏观特征描述。2、资源历史与现实对比描述。3、信息自身技术与知识产权描述。4、教学特征描述。5、信息属类描述。6、信息评介描述。
   三、开发与研究的路径方法
   (一)传统资源的数字式改造。学校现已存在的教学资源里,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传统的印刷品同音像制品。这类教学资源的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即便放到现在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对这些资源进行改造,使之变成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可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料也是一种发掘拯救性保护。具体的办法是:对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可以用数码照相机、数字扫描设备,转化成能在计算机中加工处理与传输的数字化资源。对音像教材则可以借助有关设备与计算机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为数字化资源。
   (二)教师与学生的作品。这部分资源是在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作品当然指的是电子作品,共包括三个类型。
   1、学生作业的电子展示稿。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典型的电子作品供其他同学学习。
   2、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所形成的电子文本,其中包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的答复。
   3、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以及分数等级电子作品集。
   (三)专业人士所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它的开发过程如下:
   1、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教学需求,采用网络共享、购买、自行创建的办法来获得文本、图像、音频、动画等素材。
   2、把各种素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对每类素材进行类别与格式属性的描述。
   3、创作者应用合适的软件对所有类型的原始素材进行编辑。编辑时注意格式与内容要符合教学单元需要。
   4、给数字化资源标引出标题,突出主体内容。
   5、对内容(标题、文件大小、格式、声音图画质量等)进行质量检查。
   6、把数字化资源按照应用进行归档,存至数据库之中,存储时首先要注意要方便迅速检索,其次要注意指出其来源与适用的课程内容。
   四、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在开发数字化资源时,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很重要。对于已经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在改造之前,要先做好协调,防止侵权案件发生。而另一方面,新开发出的数字化资源亦受法律上的版权保护,应采取有效的办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二)注意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资源因为来源的多渠道,使之具备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因难。为了让其在效益、质量、持续发展诸方面避免重复开发与建设,我们需要应有一定的标准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注意资源的维护管理。数字化资源研究开发完成之后,为防止其损坏与流失,应当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再者,资源管理者应当时刻关注信息发展态势,及时更新资源数据库,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时代需求。
   总结:
   针对于中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经过这些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面对其中的不足之处,面对数字化资源的丰富宝库,我们仍然要集全体领导、教师、学生之力,把这份工作继续贯彻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11(08)
   [2]张松,赵广红,郑云宵.基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研究[J].硅谷,2010(5)
   [3]潘永刚.姚远KUDU动作分析系统在高尔夫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0(8)
   [4]莫概能,朱东.构建武术信息化课堂——兼论信息化教学研究现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
   [5]于辉.供用电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