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棚早熟西瓜育苗技术
摘要:大拱棚早熟西瓜在我省栽培面积较大,经济效益显著。多年的种植实践表明,大拱棚早熟西瓜育苗技术是西瓜栽培成败的关键环节。针对大拱棚西瓜育苗过程,提出了苗床整理、品种选择、播前准备、苗床管理、嫁接苗管理、炼苗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对大拱棚西瓜育苗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拱棚西瓜 育苗 苗床管理
大拱棚西瓜是一种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投入产出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因上市早,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2011年,山东省西瓜栽培面积达20余万hm2。大棚绿色西瓜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强,西瓜育苗技术又是西瓜栽培成败的重要环节。
一、适期育苗 大拱棚早熟西瓜育苗的最适时期在12月至1月上旬。
二、苗床选择及整理 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块,按宽高比2.5:1设计,主仰角26.7°。床土细碎平整。育苗棚周围挖50cm深防寒沟。墙体宽度一般在60cm以上,结构与标准温室类同,内设预加温设备。每亩大田西瓜需苗床15㎡。
三、品种选择 可选用京欣二号、欣喜二等早熟、适应性强、品质优、市场畅销品种。砧木选用全能铁甲、青研等。
四、营养土配制 采用介质无菌土,减少土传病菌虫害。以草炭土为主配以全价肥料。
五、播种前准备
1.搭建增温苗床 为方便增温,用玉米秸秆离地搭20cm高的苗床并铺设地热线。在备好的苗床面上,按8~10cm线距铺设电热线,并在线上铺2~3cm厚的炉渣灰或土,拉平压实,以利提高保温效果;没有电源条件的应加火炕保温。火炕和地热线一般年份不用,但需建设以备长时间低温时用。
2.整棚扣膜 育苗棚于11月在未封冻时整理扣膜。扣膜后,压严四周,并加固防风。育苗棚内再加一内吊膜。
3.盖草苫 使用保温型草苫,宽1m,紧缩厚度不少于5cm。草苫上备薄膜防雨、防寒。
4.装钵播种 营养钵可用塑钵或28~40孔穴盘,钵高10cm,直径8cm,营养钵装土深度7~8cm。装钵后整齐地摆到床面上。穴盘采用介质无菌土。12月上旬至1月上旬播种砧木。播种前将砧木晒种4~8小时,用55℃温水浸种5分钟,再加凉水调温至35℃浸种8小时后,捞出揉搓洗净,放在30~32℃条件下催芽,种芽露芽后降温至28℃。待种芽出齐后,再降温至16℃左右炼芽24小时。播种前将钵体一次性浇透加防线虫1.8%阿维菌素1000倍水后,再捣孔播芽,用配好的药土盖种1~2cm,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然后插弓,搭小拱棚,封吊膜。西瓜芽播种到芽盘中,出苗后7~12天开始嫁接。
六、苗床管理
1.温度 播种后、出苗前吊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5~35℃,夜间不低于14℃;地温,白天在18~20℃,夜间不低于16℃。苗刚出土后,及时揭去床面的地膜,在真叶未长出前,棚内气温白天控制在20~22℃,夜间保持在16℃左右。12℃以下易受冷害,真叶长出后,棚内气温白天控制在22~25℃,当棚温超过28℃时,应注意通风降温,夜间保持在12℃以上,夜间地温保持在15~18℃。棚内内拱棚,晴天白天要揭膜,出苗后阴天也要揭膜,以增加透光度。
2.湿度 播种前把育苗棚内烤干,播后的苗床一般不补水,出苗后棚内湿度较大的,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开窗排湿。整个幼苗期,苗钵表土不干不浇水,浇水应在晴天一次浇透,浇水当日中午放风排湿。出苗前相对湿度为90%以上,出苗后在70%以下。
3.光照 播种后的晚上苗棚加盖草帘保温,遇阴雨天24小时不揭,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揭开,透光增温。对高脚苗、弱苗,要在中午前后适当遮阳避光,防止小苗在强光下气孔都打开突然失水,造成萎蔫死亡。整个幼苗期要封严棚膜盖草帘保温。
4.施肥 当幼苗一叶一心时,结合补水施1~2次叶面肥,并加0.3%复合肥,整个育苗期间补肥2~3次。
5.病害防治 防止病害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苗棚内低湿度管理。自出苗后,苗棚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以下。可用70%普力克、恶霉灵、世高防治疫病、炭疽病和猝倒病。利用农用青霉素、噻枯唑等防治细菌病害。
6.管理措施 一是温度控制是关键。从播种到出苗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要求苗床内气温须达到30℃,地温16℃以上保证早出苗。出苗到真叶长出要求低温管理,床内气温白天为22~25℃,夜间为14~15℃,如果夜温过高,则易引起“高脚苗”、“徒长苗”。真叶长出到定植前7~10天,要求相对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幼苗的生长,这个时期要求白天苗床内气温为25~28℃,夜间为15~18℃。定植前7~10天是炼苗阶段,要求幼苗逐渐适应定植环境的温度条件,管理上要使苗床温度逐渐降低,接近大棚内的温度,以利于缓苗,减少栽后不生长老干苗现象的发生。二是保持良好光照。苗床保持良好的光照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增加苗床光照的措施是早揭、晚盖,即使在阴天情况下白天也应揭膜,以增加苗床的光照时间。三是及时适时通风。苗床通风可与苗床温度管理结合进行。当苗床内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就应揭开薄膜降低床温(即同时达到通风目的)。四是适时浇水。苗床一般不浇大水,但由于育苗棚内要保持较高温度,水分蒸发量大,如出现床土落干现象,应及时浇小水,床土一旦缺水,幼苗则会生长缓慢。
七、嫁接苗的管理
砧木和瓜苗播种7~12天后子叶平展即可嫁接,一般采用劈接法,也可采用插接法。西瓜幼苗嫁接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因此,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加速接口愈合和幼苗生长,主要是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气条件。
1.温度要求 嫁接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28 ℃。嫁接时一定要看天气预报,接后有几个晴天才能有好的成活率。幼苗嫁接后应立即排齐整,及时用新地膜拉紧盖好,四周压严,以利保温、保湿。在嫁接后的1~3 天内,苗床温度白天23~30 ℃,地温24~28 ℃,夜间18~20 ℃;4~6 天后,下午开始通风,抖掉地膜上的水珠后再盖上,并适当降温,白天可降至22~28 ℃,夜间可降至15~18℃,地温20~25 ℃;7~10 天后白天保持23~25 ℃,夜间10~12 ℃,地温可降至15~18 ℃。
2.湿度要求 嫁接后,苗床内应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接穗失水引起凋萎,影响成活率。嫁接后3~5天,拱棚内湿度不宜过高,70~80%为好,湿度过高容易引起烂苗。
3.光照要求 此期光照一般不要太强,一般不遮光,苗上搭一地膜即可。如遇连续阴天7天以上应用200瓦白炽灯补光,在连阴天过后应在棚外面覆盖稀疏草苫或遮阳网等遮光1~2天炼苗,以免阳光直接照射而导致幼苗凋萎干边。嫁接7~10天西瓜生长出真叶后去地膜。
八、炼苗
定植前5~7天开始,加大苗床通风量,并逐渐发展到白天小拱棚全部揭开,夜晚再盖上,使瓜苗逐渐适应定植环境。定植前1~2天喷施苯醚甲环唑防治炭疽病。
九、苗期病虫害防治
目前,西瓜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疫病、炭疽病,可采用乙酸素、盐酸霜霉威、吡唑醚菌酯等无公害农药防治。
作者简介:张敏,1970年生,山东省兖州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工作,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良种推广和繁育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