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力探究
摘要:本文在简单论述了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审美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述了审美素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力。
关键词:语文;促进力;审美素养
1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审美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素养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使自己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审美素养作为人的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提高,作为中学生,提高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对语文的学习。从语文教材文本的严谨的语言表述、优美的文字表达、科学的文章结构以及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中感受韵律美、古典美、和谐美、情趣美、结构美,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提高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2审美素养对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
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促进力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审美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初中阶段是审美素养逐渐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审美素养相对成熟时间,有较高审美素养的学生,写作水平也相对较高。换句话说,审美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结构审美有一定素养的学生,文章的结构布局也相对科学合理,文章也有深度。比如写话题类作文,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要有一个比较抢眼的文章标题,文章的开篇要点题,中间要用两个例子加以论证,结尾再点题。这种三段论式的话题作文非常普遍,文章可读性不足,深度不够。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非常清楚文章的结构美的重要性,他们在三段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能让读者感受到结构美丽的内容。在开篇的点题位置,他们能够结合话题增加一些非常精彩的排比等句段,也有的增加了一些恰当而经典的名言警句,使开篇锦上添花;而在举证论证部分,增加了过度段落,让论证内容能够相互呼应,衔接紧密,同时在举例论证后能够增加排比段,使文章看上去更有美感,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论证的最后加上引用论证或是一些道理的分析,使文章更加丰盈。结尾部分则结合话题进行有力收口,紧扣文章主题,使作者的观点更加明确清晰。学生的作文被老师当众进行点评和赞扬后,他们便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从而使语文的学习效率更高,成绩更好。
2.2审美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
审美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里的文本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生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浅,知识层面还不够丰富,使得他们的审美素养也处于初级阶段,由此一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比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双喜说的那句“我写包票”感觉双喜的性格里面有吹牛的特征。很明显,这个学生的审美的偏差,导致他不仅断章取义,而且对双喜这个人物没有全面地认识。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全面认识双喜这个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看一个人要全面,要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以便正确而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双喜为什么敢“吹牛”“打包票”?他这样打包票是不是“吹牛”?当学生们分析到了双喜的“包票”是有根有据的,理由也相当充分: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并且在双喜的保证下,终于解除了“我”的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让“我”随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社戏后,双喜这个考虑事情很周到,聪明伶俐又善解人意、充满自信的男孩子形象便呼之欲出。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便能很积极、很深入、很全面地对双喜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讨论,并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最后给双喜这个人物总结出非常准确的判词——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通过对双喜这个人物的分析,学生懂得了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人物,就必须对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深入的观察、认真的分析,然后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在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认识的提升后,笔者便让学生试着通过六一公公的言行来分析一下六一公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位老人。首长,笔者反问学生:六一公公问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分析一下六一公公的话,是不是他因为双喜他们偷了豆子不开心了?是否因为六一公公小气?学生们经过认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六一公公问双喜昨天是不是偷了他的豆,是为了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而他又说,“不肯好好摘,踏坏了不少”,很明显求证不是重点,重点是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这里恰恰表现出了六一公公的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最后通过全面分析,学生给六一公公下的判词是: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忱。
3结束语
审美素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有很多,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了,还能够促进情商的提升,能够使他们更准确地体会到语文知识里所蕴含的人际关系的美,懂得和谐、团结、友爱是人类高质量生存、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做好工作的基础,从而使他们懂得尊敬师长、珍惜友谊。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了,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答案的发现美,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同学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有更深层的、更新颖的认识和理解的创新美。从而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促进力。
参考文献:
[1]林磊.在语文学习中领略美[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4)
[2]周靓.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