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日期: 2014/1/1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于东

摘要:教育心理学中归因理论在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对归因理论进行了概述, 并介绍了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归因理论进行教学,阐明了如何运用归因理论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归因理论;英语教学;课堂效果
  
   引言
   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要教好英语课程就需要对教育理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其中归因理论对于英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归因理论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对自己的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各种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归因,找出各种原因所在,将对以后的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1.归因理论概述
   归因理论基于三个假设:首先,假设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动机因素便是寻求对各种事件的解释;其次,是对归因分析本质的假设,维纳观点:产生行为的动机十分复杂,而归因就是找出这个动机;第三,假设认为未来的部分行为是由预知到的先前行为结果的各种归因决定的。韦纳在1970年发现,很多人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结果,归于以下六个原因:努力程度、能力高低、任务难易、身心情况、运气好坏及外部环境。按各个因素的内在性质,将上面的六大因素分别归入三个向度内:(1)因素来源方面:在这个向度上,努力程度、能力大小和身心情况属于内控,其余各项便属于外控;(2)稳定性方面:在这个向度上,任务难度与能力一般是不会随情景而改变,相对稳定,其余各项则是不稳定的;(3)可控性方面:在这个向度上,只有努力是能够凭个人意愿进行控制的。韦纳等研究显示:在因素来源上,假如学生将成功或者失败归入内在因素,如努力、能力等,就会引导他们产生比较积极的价值观;相反,就会形成消极的意识。假如学生将失败或成功归于外在的因素,如外界环境、运气等,产生的学习结果便不会对他们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对于稳定性而言,假如学生把失败或成功归结于任务难度、能力等稳定性因素,学生就会对学习结果有失败或成功的预期;否则,假如学生把失败或成功归于运气、努力等不稳定因素,就不会影响他们对将来的期望,他们的成败体验也不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行为。对可控性来讲,假如学生把失败或成功归于可控性因素,便会对自己产生信心或沮丧的情绪;相反,假如学生把失败或成功归结于不可控性因素,会产生仇视情绪或感激心理。因为每个人的对结果的归因内容不同,且感知成败的原因又比较复杂,故归因论比较重视归因意义而非归因本身。归因理论经过大家的反复修正,已成为一种最为系统的解释学习动机理论。
   2.归因论与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与归因论关系密切,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基本上中国所有的学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学英语,但仅有较少的人学得比较好,低效费时,即使那些英语学习比较好的人也经常陷入困境,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普遍经历失败,所以对失败的态度将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英语学习能力,这意味着容易使人们产生否定自己能力态度,例如“我学语言没天赋”或者“我学语言的能力不强”等等。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制的、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把失败归于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这有助于激发和维持以后的动机,产生比较积极的学习行为。反之,若将学习的成功结果归于外部因素,或者将失败结果归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将不利于激发、维持以后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恰当归因,激发他们的动机、矫正其行为反应和不良情绪。
   因为英语学习属外国语学习范畴,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不可能一直处在很自然、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大部分的英语学习是在相对较正式的教学环境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将会成为学习的主要渠道,也是激发动机、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场所。归因方式不同也会决定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而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很重要。
   3.教师如何运用归因理论提高英语课堂效果
   教师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正确、恰当的归因,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正确、恰当的归因,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其的学习效果做正确的归因分析,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坚持性,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应用归因理论。
   (1)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需要恰当地运用归因理论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做出一些实事求是的归因和评价。同时要注意要保持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观察、归纳和分析,利用自我感觉的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自我权衡,来得到公平、合理、有益于改进自己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的结论。教师要用辩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进行分析、综合,对教学工作成果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同时要把对自己的归因作为学生归因的参照系和榜样。
   (2)依据学生的归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归因风格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归因过程中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归因倾向。承认每个学生生活经历、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归因风格存在着差别。所以,教师要注意关注其归因反应,了解他们的归因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比如,对于那些有逆反倾向的学生,就需要进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优缺点,对他们的成败原因进行客观分析。
   (3)对学生学习行为要正确评价,这里讲的评价是指教师需要直接指出他们的学习行为的好坏,让他们继续发扬亦或纠正的其教育行为。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一视同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归因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4)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要进行正确引导,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经常会因为成绩不理想,就产生挫折感,最后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体验,引发了消极的行为反应。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让他们产生新期望。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正视挫折,实事求是地找出失败原因是属于可控原因、稳定原因,还是外部原因,不可控的原因,这样才能恰当、准确地把握失败原因。假如是自身的可控因素引起的,就需要克服自身的不足,通过加强努力来获得成功。假如是不可控、外部的因素造成的失败,就需要降低原来的目标或者重新调整目标,不然就难以克服其挫折感。
   (5)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作努力归因。这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成败更多地是源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内部原因,比如注意力、努力、学习方法等,因为这些才是有益的、积极的归因方式。特别是要强调努力的积极作用。一般地,无论差生、优生,把学习结果归因于主观努力都是有利的。把学习成败的原因归因于努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性。对优生来讲,不会使他们过分骄傲,还能使其继续努力。对差生来讲,不会导致他们太自卑,因一时的挫折就降低期望,促进他们作进一步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强化努力时要让他们取得到实效,既要让学生感到努力会产生效果,又要让学生觉得努力程度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当然,对于学习能力确实较低的同学,要给他们一些比较容易的任务,然后把取得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的能力来增强其自信心,起到激励学生效果。
   4 结语
   归因理论在各种教学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正确的归因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给他们的学习起到积极地作用,克服那些消极的情感,总之英语教师要重视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5]陈平文.归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6):125-128.
   [6]刘荣,杨琴琴.教师对学生积极归因的作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101-103.
   [7]潘华凌,陈志杰.英语专业学生归因动机状况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2009,(3):57-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