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强化艺术设计理念的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强化艺术设计理念的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日期: 2011-1-27 20:02:1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教学成果的鉴定标准,主要取决于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而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学是实用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如何将艺术设计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之中,合理搭建知识结构,组织专业知识内容,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思维 动手能力 操作
  
   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是什么?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它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抓住本土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有重点的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几年职业学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总计为16个,依次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 辅助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初等教育、物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市场营销。其中涉及制造类的专业就有7个之多 。我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制造业企业众多且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如何抓住制造业发展的机遇,有针对性的调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发展对更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劳动力的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省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就制造业而言 ,对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技能要求比较高。要满足这个需求,增强培养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在职业教育中强化创造性设计思维、突出艺术设计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强化艺术设计理念的教学,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念上不能把职业教育引向了普通教育的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了职业高中,其目标主要是为了学习能在社会中立足的某种谋生技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因为高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我们要打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教育体系内出现了人才断层。这个断层中尤以技术和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最为突出,这就需要依靠我们职业教育来填补这个空缺了。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鼓励并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应当更新观念,破除崇尚学科本位,轻视学习“稼穑百工之艺”的思想,把人们从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中解放出来。我们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而是高等教育结构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发展的新的教育类型,它所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国迈向现代化一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主力军,而不是人们陈旧观念中的“没前途才去上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是成功教育,是大众教育,也是精英教育。在职业学校学习并不等于就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未完,要补充》
   二、在课程设置上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着手。我们江苏省泰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一贯坚持“人人成人成才成功,个个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大力彰显“以德树人,关爱学生成长;以技立校,改革实践教学;依法治校,实施规范管理”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对课程更新进行动态调节。动态调节是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些专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就机械制造和模具制造这两个专业来说,不但要掌握公差和计量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观念。因为我们制造的物品要在符合机械学和力学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设计制造的物品的外观。同样的商品,在功用性相同的前提下,外观精美的商品更受欢迎。因此我们江苏省泰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尝试在机械制造和模具制造这两个专业开设构成设计、陶艺和美术欣赏这几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的设置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归根结底还是要由教师来连接。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所教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姑且以陶艺这门学科为例,陶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陶艺时普遍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是受电影《人鬼情未了》的影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就是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既锻炼了动手造型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在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相对与单一的机械制图训练,这种综合的训练的方法的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三、在实验和实习方面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有广博高深的知识,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动手创造的潜能”的新要求。这就使职业学校教育要以培养、造就一大批人才为目标。根据目前学校教育的特点,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在生活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阶段就是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有了理论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动手实验把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大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直观演示,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做一做,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富思维于活动之中,这样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到来,动手操作能力被提上了日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改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必须。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为此,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这对我们今天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注重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实验也是验证性实验多,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少,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为此,我们学校今年又新购置了一批数控设备和机床,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不断更新的书本知识中能得到动手操作的应用机会。同时也为日后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习期奠定了基础。
   在学完了所修的课程,实习就成了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工作岗位的最后一道程序了。应届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这几乎是用人单位的共识。由此可见毕业前的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早动手就成了当务之急,对于机械专业而言生产实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使我们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实践中应用,发挥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意义。因此,每个学期学校总要安排一段时间进厂实习,它和其它学校不同的是一个学生跟一个师傅,能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学到技术。而且学生实习的种类很多,比如数控、车工、钳工等。每个学生二年下来,几乎每项工种都实习过。
   到厂里实习之后,厂里的师傅手把手的教学生怎样车零件,因为厂里的那些师傅都是一些很有经验的人,他们凭着多年的工作经历有很多车零件的方法在我们书本中是没有的。比如说车螺纹书本中只教同学们第一刀车多少、第二刀车多少、第三刀车多少,而事实上车螺纹时,初学的学生们是很难把握到车到位的,一不小心就会碰刀,导致零件报废,需要长时间车的过程才能体会得到。这就所谓的经验。但通过师傅的指点再加上一点点技巧那同学们就容易多了。很多种车零件的方法都能使同学们受益非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