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爱情观
外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53XIANDAI YUWEN
2007.06
现代
语文
女,但是由于他对女权主义持批评态度,因此海斯特与同时
代的通俗文学 “颠覆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不同,海斯特
这一形象同时具有道德典范和救赎功能。虽然霍桑认为海斯
特不像女性主义运动的那些女人一样“改革行为就是由于她
不能够实现她自然的女性角色”,但是海斯特的“自然的女
性角色”最后还是被迫让位于宗教道德这一最高规范。
麦考琳于1937年6月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悉尼作为神
经生理学家工作了五年之后于1963年移居到英国。在英国伦
敦儿童疾病医院以及距离伯明翰不远的神经学和神经外科中
心工作了几年之后,由于美国耶路大学为之提供了一份研究
神经学方面的工作,她移居到美国。
她在那里度过了十年美好的时光,学习、教书、作自己
从儿时就喜欢的绘画和写作。本来生活可以这样快乐地进行
下去,尤其是那时她无意结婚,这源自她那个由于父母感情
不融洽而造成的并不幸福的家庭生活。尽管她的学术事业颇
有成就、生活非常愉快,但仍有一点令她不能释怀:作为一
名女性科学家,她只能得到做同等工作男性工资的一半。她不
得不正视这种不公正的境遇,开始思索男女两性的不公正地位
以及男女两性的关系。她仅有的一个兄弟卡尔(Carl),于
1965年在克里特岛溺亡。这也是《荆棘鸟》中戴恩溺水而亡一
个真实的生活体验,卡尔的死使她同母亲第一次亲近,“我觉
得我应该生活得离她更近一些,但是我不想同母亲在同一片
地方生活”。她说,“她很难相处,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我们同她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给我和弟弟一个吻
或者一个拥抱。她是这样的母亲,而我父亲又整天不在
家??”在《荆棘鸟》中,梅吉的母亲从一开始对孩子们的
冷淡到最后与女儿相互达成谅解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是麦考
琳在书中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描述,以及对与母亲的关系所寄
予的一种企盼。
《荆棘鸟》是麦考琳自己对人生、爱、命运和生命的思
考。因为亲历了一个“不亲密”的母亲,一个兄弟的死亡,
以及在现代的社会中男女不公平的地位,她将自己的所有体
验凝成了《荆棘鸟》这样一本书。就像一位女性写的:“爱
与死,伦理和宗教,是女性写作的真正主题,这种写作没有
过时和结束的一天,而是永恒亘古的。”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对于既有的权力、秩序、模
式、规范(不论它是现实存在,还是一种艺术存在)的天生
的怀疑、批判和变革精神以及对传统的继承是变奏的实质。
《红字》和《荆棘鸟》在这一主题上变奏的价值就在于对于
存在的揭示,无论是十九世纪男性的思索还是二十世纪女性
的体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可能性的不断探寻中,上帝与
人类,男人与女人,究竟能演绎多少种可能?由于艺术历史
的意义与通常历史的意义是相反的,因此,作为小说家,他/
她总是感到身处历史进程之中途,既与古人争辩,又与来者
对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荆棘鸟》是一种对于传统经典
《红字》内涵的发现、发挥,是一种变动中的延续,张扬了
人性的因素,解蔽了《红字》中隐含的“他者”,在宗教禁
忌与世俗爱情的冲突这一主题中彰显了时代的女性声音。
(陈伟娜,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的普希金,《叶甫盖
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
在序言中,普希金就说明这部作品“是心灵悲痛感受孕
育的篇章和头脑冷静观察留下的记录。”别林斯基评价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真诚的作品,是他幻想
的宠儿,很少有作品这样充分、明确、清晰地反映出诗人的
个性。??像普希金的个性反映在《奥涅金》里一样。这里
有他的全部生活、全部灵魂、全部爱情;这里有他的感情、
观念、理想??”①在这部诗体小说中,渗透着普希金对生活
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观察。普希金在奥德萨时,他就开始这部
诗体小说的创作。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与奶娘阿林娜·罗
地翁诺夫娜度过近两年。一直听奶娘讲故事受到潜移默化的
影响,他的奶娘就是达吉雅娜的奶娘的原身。他是社会风貌
的记录者,善于正确的抓住社会生活中特定瞬间的现象。因
此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窥见作者的一些思想和观点。整部小说
都渗透着作者的抒情插话和人生体验,这些感受都表现了普
希金的高尚情怀,现实与抒情相结合,使得作品更有生机。
果戈理曾说过,对诗人而言,要参透民众心理的秘密。这就
是说,不论在描写下等,还是中等、上等阶层的时候,都能
够一视同仁。
小说中提到的有关上一代人(达吉亚娜的母亲和奶
娘),她们都没有真正的爱情。达吉亚娜的母亲年轻时充满
了天真的幻想,跟不爱的丈夫结了婚后,刚开始不满意这样
的生活,但习惯后就适应了这种生活,操持家务成了习惯,
慢慢发现其中的乐趣。习惯了就觉得满足和安慰,就觉得可
以使苦恼代替幸福,生活看起来也平静安宁。在达吉亚娜为
爱情而烦乱不安时,问她的奶娘在她年轻时是否也有过爱
情。奶娘回答说,哪听说过什么谈情说爱?是上帝叫她们出
聘、成家。在那个时代,她们都很难得到真正的爱情。
《奥涅金》有两条爱情线索,奥涅金和达吉亚娜的爱情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爱情观
○贾延红
摘 要:普希金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因为它不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而且也是作者思想的
忠实体现者。文中有两对主要人物的爱情是不同的,普希金对此也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本文正是通过这些内容,
来了解和分析普希金的爱情观。
关键字: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爱情观
外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54 XIANDAI YUWEN
2007.06
现代
语文
是主线,连斯基和奥丽加的爱情是一条衬托前者的线索。
先说连斯基和奥丽加,他们的爱情是一场平凡的恋爱。
连斯基是一派热情天真的模样,看不清生活的本质,容易只
被人物表面美好的外表所迷惑,爱上奥丽加就是如此。上流
社会的名利追逐、利欲熏心还没有让他的热情之火熄灭,容
易相信别人,容易冲动。虽然他是一个能够理解一切优美而
崇高事物的人,有一个纯洁而高贵的灵魂,但是他在心灵上
却是一个可爱的无知者——永远谈论着生活,却始终不理解
生活,满怀热忱的接受了生活,除了早夭之外,不会有什么
结局。普希金在描写连斯基的性格时带着人对自己青春的幻
想和对于人充满希望、纯洁与无知的时代的回忆所怀抱的那
种温情。他明白连斯基这样的人在俄罗斯是无事可为的,因
为这种贞洁的天性是无法在堕落和疯狂的社会中长久生存
的,所以他借奥涅金的手将他杀死。奥丽加是个外表漂亮而
内心空虚的乡村小姐,水性杨花思想浅薄,感情不堪一击,
奥丽加在连斯基死后,没过多久就跟另外一个军官好了并在
不久后又结了婚,这让我们为连斯基觉得痛心。他用生命来
捍卫的爱情的尊严,却轻易的毁在了自己的爱人的手上。这
两个天真的情人,当初开始时爱得真切,同时也爱得平庸、
爱得浅薄。他们的爱情关系中缺乏理想,因而也就没有多少
美和高尚可言。但是,不论他们两人的爱情在客观上多么渺
小,他们毕竟是在真诚地相爱着,而且他们的爱情并不侵犯
或损伤到他们以外的任何人,因此任何人都无权去任意戏弄
他们这种自认为是神圣的感情。即使是朋友对这种感情有所
侵犯,都是不能被容忍的。奥涅金在决斗事件中暴露出他的
自私,根本上就在于他是一个灵魂深处只有自己的人,而连
斯基也暴露出他内心世界的全部简单和空虚。普希金不欣赏
连斯基和奥丽加的感情,当然他也不反对,只是他认为这样
的爱太肤浅。
而奥涅金和达吉亚娜的爱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奥涅金
是普希金描写的上等社会贵族的典型的代表,他在第一章中
一出场就包含争议:为继承伯父的遗产,一边愁眉苦脸侍奉一
边盼望他早点离世;有人说他聪明可爱,有人说他卖弄聪明冷
嘲热讽。他对拉丁文不用心,弄不清诗歌的诗体,却对经济学
造诣高深,精通于交际和爱情的学问。文中评价“叶甫盖尼是
察阿达耶夫第二”。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喧嚣:
“他已经得了一种病症,
这毛病早该找找原因,
很像是英国人说的脾火,
简单说:这叫做俄罗斯郁闷,”
??
“像恰尔德·哈罗尔德,阴郁又苦恼”②
“他的容貌很令我倾心,
他情不自禁地耽于幻想,
天生怪癖,并非模仿,
头脑敏锐,可啥也不关心。”③
奥涅金生活无忧,头脑敏锐,看破了上流社会男女间虚
假的爱情游戏,习惯了逢场作戏的柔情和殷勤,处变不惊,
把偶尔的心动当作娱乐和消遣,用愤怒和讥讽来对待世事,
但这样并不能说明奥涅金冷漠乏味无情。奥涅金的灵魂里有
诗歌,虽然他总是弄不清楚扬抑格和抑扬格,但是他会不由
自主地幻想的沉醉,他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由此回想起曾
经经历的浪漫情怀,这都说明他还有诗意和感情。奥涅金和
连斯基的不同在于,奥涅金不喜欢在幻想中浮沉,他感受的
比讲的更多,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推心置腹。愤激的心是崇高
天性的标志,因为一个怀有愤激的心的人,通常不仅不满意
别人,并且也不满意自己。奥涅金初识达吉亚娜,就了解到
她沉默背后的生动的气息。达吉亚娜是一个热情充沛、感受
深刻,同时又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女性,她把自己紧锁在自己
的世界中,她不喜欢上流社会,认为永远离开它而隐遁到乡
下是最大的幸福。她爱上奥涅金的直接原因就是她的热情的
天性。她写信给奥涅金也是出于一种天真而高贵的冲动,她
想获得理解的迫切的渴望。但是,开始时她的热情总是不免
带有理想性的。所以,别林斯基评价说:“爱情对她来说,
如果不是生命的最大的幸福,就一定是生命最大的灾难,没
有任何妥协的中庸之道。”④。达吉亚娜一见奥涅金就爱上了
他,虽然不能否认有点理想化的成分,但毕竟还是爱上了他
灵魂深处的高贵的个性。但是奥涅金不想被家庭生活所束
缚,因为他知道,像达吉亚娜这样的女子,只恋爱不结婚是
不可能的,所以他坦诚的拒绝了她的爱的表白,并且出于为
她好的目的,对她进行了好意的规劝。而当决斗事件后,奥
涅金重逢达吉亚娜时,他却爱上了她,她已婚并成为上流社
会炙手可热的贵妇人。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份不同而爱上她的
么?不是。他还是欣赏这种人格,因为她不以美貌出名。她
的经历丰富了她的性格,除了保留了以前的高贵淳朴的天性
以外,她更成熟了,懂得怎样待人接物才能在上流社会立
足,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和感情。她更完美了,就无怪乎奥
涅金对她有了强烈的感情,因为同时,奥涅金本人也在离开
的漂泊中成熟起来,也感觉到了家庭的可贵。经历了世事沧
桑后才深刻地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因此才会那样强烈地
去爱他曾经拒绝过的人。但是,最后普希金指出,与爱情相
比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家庭的忠诚和责任。奥涅金
和达吉亚娜曾经相爱,但是不能结合,原因就在于此,达吉
亚娜已经成家了,她要忠于她的丈夫,即使是精神出轨也不
可以,只有放弃。
在爱情上,普希金认为物质是必需的,为了爱情,金钱
是没有必要吝啬的。他在1830年给冈察洛娃的母亲的信中谈
到财产问题时写道:“我对这个问题向来不大在乎。到目前
为止,我的财产够我享用。结婚之后是否够呢?世界上有一
件事情我是绝对不能忍受的,那就是我的妻子要常常受穷,
不能常去她能一展风采和尽情游乐的地方。她有权要求这样
做。为了使她满意,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兴趣,牺牲我在生活
中喜爱的一切,牺牲我的自由的、充满惊险的生活。不过,
如果她在上流社会的地位不像她应该得到和我所希望的那样
荣耀,她是否仍然会发牢骚呢?”⑤
注释:
①④别林斯基选集(第四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
②③普希金著.丁鲁译.叶甫盖尼·奥涅金[M].译林出版社,
1996.
⑤普希金文集(十卷)第九卷[M].莫斯科:国家文艺出版
社,1962.
(贾延红,湖南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爱情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