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由“百科全书”到“抒情悲剧”———普希金、柴科夫斯基与《奥涅金》

由“百科全书”到“抒情悲剧”———普希金、柴科夫斯基与《奥涅金》

日期: 2011/2/8 浏览: 1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闫笑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2 期(总第 77 期)

文章编号 :1002 - 2236 (2003) 02 - 0037 - 03

由“百科全书”到“抒情悲剧”

  ———普希金、柴科夫斯基与《奥涅金》①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闫笑雨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柴科夫斯基作曲的歌剧《奥涅金》与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差异 ,指出造成

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意义。

关 键 词 :诗体小说 ———“百科全书” 歌剧 ———抒情悲剧  达吉雅娜的命运悲剧

  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奥涅金》是 19 世纪早期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

国文学中第一个“19 世纪青年”的典型 ———“多余人”。他出身

于富有的贵族家庭 ,受过良好的教育 ,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生

活令他感到空虚和厌倦 ,渴望有所作为 ,但又懒于行动 ,对任何

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包括爱情。这部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19 世纪 20 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 ,表现了那个时代俄国青年的

苦闷和探索 ,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 ,因此 ,别林斯基称之

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②

出于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柴科夫斯基大胆选择了这部作品

作为歌剧的题材。在柴科夫斯基的时代 ,歌剧深受“大歌剧”的

影响 ,追求豪华的场面 ,舞台是演员们炫耀歌唱技巧的场所。

1876 年 ,柴科夫斯基在巴黎聆听了比才的歌剧《卡门》,使他感

触最深的是 ,歌剧可以不采取大的时代性的题材 ,而可以就身

边的人间悲剧进行创作 ,也可以没有眩目的场面 ,没有炫耀技

巧的大段咏叹调。柴科夫斯基于 1877~l878 年间根据《奥涅

金》创作了同名歌剧。脚本是柴科夫斯基与他的诗人朋友希洛

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这部歌剧不追求生

动的戏剧性舞台效果 ,只是一部纯粹的抒情剧。由于与当时的

歌剧观念有一定的距离 ,柴科夫斯基索性不把自己的这部作品

叫作歌剧 ,而称之为“抒情的场面”。

全剧共分三幕 ,由 22 个音乐段落组成。第一幕有 12 段音

乐 ,写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倾心 ,写信表白自己的爱情 ,却遭

到奥涅金冷酷的拒绝 ;第二幕写奥涅金与连斯基为了奥尔珈起

争执 ,两人决斗 ,连斯基死去 ;第三幕写几年后 ,奥涅金在彼得

堡的社交场所再次遇到已是贵妇人的达吉雅娜 ,两人的感情起

伏。

由诗体小说到歌剧 ,剧中有许多抒情唱段沿用了普希金的

诗句。第一幕 ,达吉雅娜与奥尔珈的二重唱的歌词取材于普希

金的抒情短诗《歌手》,连斯基的第一首咏叹调《我爱你 ,奥尔

珈》是根据小说中连斯基对奥尔珈的感情重新创作的诗歌 ,其

余的唱段都来自普希金的小说 ;第二场 ,对柴科夫斯基来说是

这部歌剧作品的中心和灵魂的达吉雅娜爱情的表白 ,几乎没有

改动原文一个字 ;第三场中奥涅金的回答也是如此。第二幕

中 ,引用的比例小一些 ,但奥涅金在拉仑家的聚会上惹起连斯

基一顿辱骂之后所说的语无伦次的话 ,以及第二场中连斯基唱

的著名的最后一首咏叹调 ,两个对手面对难堪局面时所唱的忧

郁的二重唱 ,都出自普希金的手笔。在第三幕中 ,奥涅金的独

唱、格莱明的咏叹调的前半部分、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对白以

及终场中达吉雅娜对奥涅金的开场白 ,都来自原著。由此看

来 ,歌剧剧本的创作是十分忠实于原著的 ,作曲家似乎力求给

原著中的每一个重要的片段谱上音乐。

从局部看 ,情况确实如此。但是 ,从整体来看 ,歌剧所呈现

的面貌又全然不是原作的样子。有批评家认为这部歌剧的剧

本是对普希金原著的严重歪曲。许多重要的东西在歌剧中消

失了 :奥涅金从小到大所受的法式教育 ,从早晨到深夜的社交

生活 ,他与连斯基友谊的魅力 ,奥涅金写给达吉雅娜的信 ,这些

对刻画这个“多余人”形象至关重要的段落在歌剧舞台上都消

失了 ,普希金对首都社会生活的精彩描写 ,对乡村生活和大自

然的绝妙描绘等在小说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没有在歌剧中出

现。要清楚地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 ,我们需要从歌剧脚本

在歌剧创作中的意义以及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创作观念谈起。

“歌剧的本质是把文学勾画出来的人的感情译成纯粹的音

乐”, ③脚本在歌剧中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承担“文学勾画”的责

任。剧情安排为歌剧音乐的布局提供了一个基本结构和基本

情节线索。歌剧的情节不追求复杂和曲折 ,歌剧本身也不注重

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宣扬深刻的哲理。歌剧是以音乐为媒

介 ,在语言不能企及的层面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微妙的刻画 ,以

种种场面的气氛渲染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柴科夫斯基对歌剧的理想 ,是把生动鲜活的人间生活直接

73

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来。他不喜欢只陷于表象观念的瓦格

纳的乐剧 ,主张真正的戏剧存在于上场人物个性心理活动过程

之中 ,着力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用音乐细致地描绘剧中人

物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态 ,没有豪华的场面 ,也没有炫耀歌唱

技巧的、冗长的咏叹调 ,力求使歌剧音乐接近普通人 ,“歌剧的

好处就是你能够用一种群众所懂得的语言直接诉诸群众”。④

一方面是尽可能忠实于原著 ,一方面是对原著大量的删

减 ,那么 ,歌剧《奥涅金》是如何找到音乐表现的切入点呢 ?

显而易见的改变是题材的改变。音乐最重要的功能是表

现人类的情感而不是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哲理 ,作曲家总

是选择那些能深深打动自己的情感也适宜于用音乐来表现的

题材。歌剧《奥涅金》舍弃了原著中百科全书般的内容 ,即大多

数忠于普希金的批评家所认为的在原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而

只是抓住了原著中的感情的线索 ,表现了以达吉雅娜为中心的

女性爱情命运。

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 ,达吉雅娜是 —个美好

的形象 ,她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 ,热爱自然 ,喜欢读书 ,生活在

俄罗斯民间传说和童话幻想的世界里。显然 ,在她的身上 ,寄

托了普希金本人对俄罗斯贵族妇女的理想。她对奥涅金怀有

纯洁热烈的感情 ,遭到奥涅金的拒绝后 ,违背自己的心愿嫁给

一位将军 ,成为彼得堡受人景仰的贵妇人。

达吉雅娜也是柴科夫斯基特别喜爱的普希金作品的主人

公之一。“从幼年起 ,我的心灵就常被达吉雅娜的诗意所深深

感动 ,只要我的音乐能表现哪怕是原作中所包含的十分之一 ,

我的心就会感到自豪和满足。”⑤正如柴科夫斯基在歌剧中通过

达吉雅娜的丈夫格莱明公爵表白的那样 :“在这罪恶的人间 ,她

象灿烂的明星出现在黑夜的天空 ,闪烁发光。象天使纯洁的光

芒 ,照耀着我的心。”出于对这一人物的喜爱 ,也出于自己的歌

剧的理念 ,柴科夫斯基舍弃了原作中“百科全书”般的内容 ,而

是采取了达吉雅娜钟情于奥涅金而得不到回报的抒情悲剧和

她在空虚残酷的现实中对于幸福的幻想的破灭过程作为歌剧

的基础 ,“百科全书”般的小说被处理成为一部比较纯粹的抒情

—心理体裁的歌剧。原著以奥涅金的行动为线索 ,而在歌剧中

则是以达吉雅娜的情感发展为中心线索。柴科夫斯基在这部

歌剧中展示了达吉雅娜形象的发展 ———从一个胆怯的、充满诗

意幻想的乡间姑娘 (按普希金的描绘是羞怯、忧伤、沉默 ,宛如

森林中的扁角鹿) 变成为坚强地对待自己生活义务的女人。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相对于原作的塑造一个“多余人”的

形象的主要线索 ,歌剧选取了原作中的一条辅助线索 ———达吉

雅娜的线索。歌剧的剧情发展有明确的目的性 ———探讨普通

女性在爱情生活中的悲剧命运 ,这是一种“近乎无事的悲剧”。

出于这样的目的性 ,在原作中看似不重要的线索便成为歌剧的

主要线索的一部分。

柴科夫斯基有杰出的场面组织技巧。歌剧第一幕的第一

场 ,在达吉雅娜家的阳台上 ,达吉雅娜与妹妹奥尔珈的二重唱

充满着淡淡的忧伤。歌词取自普希金的抒情短诗《歌手》:“可

曾听见 ,夜莺在森林里歌唱着爱情 ,倾诉自己的忧伤 ? 在森林

里 ,当你看见了青年 ,和他那忧郁的目光相遇 ,你在那里 ,可曾

叹息 ?”这富有青春气息的歌声表现了达吉雅娜姐妹对爱情的

憧憬。作为这单纯而天真的爱情理想陪衬的 ,是她们的母亲拉

丽娜与保姆的二重唱。女儿们的歌声使拉丽娜回忆起自己年

轻时也曾有过美丽的爱情 ,但是 ,父母亲命令她嫁给另一个自

己不爱的人 ,在经历了开始的伤心和哭泣之后 ,拉丽娜唱道 :

“以后我为家务事忙碌 ,习惯了也就心满意足。一切 ,一切 ,少

女的装束 ,缠绵的诗集和情书 ,我全都抛弃。习惯是上天的恩

赐 ,它代替了人间的幸福。”这首充满感伤色彩的歌曲何尝不是

达吉雅娜上一辈的女人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感叹呢 ? 与之相应

的还有第一幕第二场中乳母对达吉雅娜讲述自己年轻时被父

母亲强迫嫁给不认识的青年的往事。第一幕第一场中还特别

表现了达吉雅娜的沉静和梦幻气质 ,“我喜欢在歌声中沉入幻

想 ,让幻想随着美妙的歌声飘荡 ;向远方飘荡。”歌剧用达吉雅

娜与活泼愉快的奥尔珈的重唱的形式来衬托达吉雅娜的形象。

歌剧中有中心插曲的第一幕第二场 (达吉雅娜写信的一

场) 是专门为发展达吉雅娜的形象而设计的 ,这一段有抒情 ,也

有叙事 ,表现了她与奥涅金的相识引起的内心激动和丰富的情

感 ,其中达吉雅娜的咏叹调《让我毁灭吧》,是全剧中最重要的

唱段 ,这一首咏叹调的歌词就是普希金原作中的段落 ,表现了

达吉雅娜对幸福的憧憬 ,对爱情的企盼 ,也描绘了她惶惶不安、

心绪不宁的情感。这段咏叹调将几种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

其中激情占最重要的地位。同时 ,这一场又为表现达吉雅娜对

幸福的浪漫幻想的破灭作准备。

第二幕是连斯基与奥涅金的冲突 ,这是歌剧中富有戏剧性

的场面之一 ,冲突的结果是连斯基死去 ,奥涅金离开乡村。在

歌剧中 ,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情节 ,为达吉雅娜形象的进一步发

展提供了条件。达吉雅娜与奥涅金在彼得堡的舞会上相见 ,双

方的情感激荡从而达到戏剧的高潮。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之间

的简短对白和从中产生的奥涅金的咏叙调《难道她就是达吉雅

娜》是第三幕第一场的中心。这首咏叙调是奥涅金形象发展的

转折点。他简直不敢相信晚会上那个光彩夺目的女主人就是

昔日那个沉静羞怯的乡下姑娘 ,他的语言的音调结构由于对达

吉雅娜的真挚爱情的苏醒而改变 ,变得激动、热烈 ,并且包含了

达吉雅娜写信的一场的音调 ,“难道我是在做梦 ,在我那死去的

心灵里 ,热情好象又重新苏醒 ? 是空虚、烦恼 ,还是爱情的火焰

在燃烧 ? 这正是爱情啊 ,毫无疑问。”而达吉雅娜在见到奥涅金

时 ,不安地唱到 :“天哪 ! 请你帮助我隐藏起激动不安的感情。”

达吉雅娜的命运在奥涅金苏醒的爱情中显现出更加深重

的悲剧性。面对奥涅金迟到的爱情 ,依然深爱着他的达吉雅娜

沉湎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啊 ,多么痛苦 ! 又是奥涅金 ,好象

无情的幽灵在我面前出现 ! 他眼光多热情 ,又激动我的心。使

我平静的心又重新苏醒 ! 我仿佛回到 ,青春少女的时光 ! 我觉

得就好像和他 ,并没有分开。”(哭) 但是 ,在经历了短暂的意乱

情迷之后 ,达吉雅娜很快从对过去的缅怀中振作起来。歌剧的

整个末场展示了达吉雅娜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 :果断和

自制 ,有坚定的责任感。“不 ,不 ,过去的一切不再来 ! 我已结

83

婚 ,已经属于别人 ,我的命运已经决定 ,我要永远对他忠诚。”

至此 ,达吉雅娜的情感经历具有明确的线索。奥尔珈失去

连斯基是惨痛的 ,但达吉雅娜遭到奥涅金冷酷的拒绝以及后来

爱情与责任的矛盾何尝不更加令人叹息 ? 一代又一代的女人

在重复着同样的爱情故事 ,但是 ,善良的人们从来不知道怎样

去改变这命运 ,所以只好重复歌唱 :“习惯是上天的恩赐 ,它代

替了人间的幸福。”

歌剧主要刻画的是达吉雅娜对奥涅金的爱情历险及悲剧。

在这场悲剧中 ,达吉雅娜有对自己的母亲的经历的重复 ,但是 ,

达吉雅娜是否真的能象她的母亲那样从今以后为家务事忙碌 ,

“习惯了也就心满意足”呢 ? 正如在许许多多的关于王子和公

主的童话中 ,我们会读到一个共同的结局 ,“王子和公主从此幸

福地生活在一起”。大概无论是诗人普希金 ,还是作曲家柴科

夫斯基都无法给欣赏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因而故事也就在情绪

激动之中戛然而止了。

作为一个生活在 19 世纪新旧交替年代的女性 ,达吉雅娜

身上有着俄罗斯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 ,但是普希金赋予达吉雅

娜与传统女性大不相同的禀赋和气质 ,“从摇篮时代最初的几

天起 ,沉思就成了她忠实的伴侣 ,就是它用种种幻想装点了她

乡下的百无聊赖的日子”。“她很早就喜欢读小说 ,有了书一切

都能遗忘 ,她特别爱上理查逊和那卢梭设计的种种幻想”。达

吉雅娜的母亲年轻时因为追逐时髦的爱情曾经“发狂地”喜欢

过理查逊的感伤小说 ,但是达吉雅娜与她的母亲不同。“在荒

僻的为人遗忘的乡间”,这些书是她心灵的安慰 ,带给她对美好

的爱情与生活的种种幻想。她对奥涅金的爱 ,正象她自己所

说 ,完全是“一个未经世事的灵魂的幻梦”。而这幻梦 ,在奥涅

金出现之前 ,就已经存在于达吉雅娜的心中 :“在梦里 ,你曾来

到我的面前 ,虽不可捉摸 ,我却感到亲切 ,你奇异的目光如此乱

我方寸 ,你的声音早就在我心中萦回 ,当我在帮助穷人的时候 ,

好像听见你说话 ,当我用祈祷排除烦恼 ,你就来悄声对我说话 ,

是真的吗 ?”普希金对达吉雅娜的质朴和诗意寄予了无比的热

爱。相比之下 ,奥涅金对她的漠视显得多么的残酷 ,又多么令

人遗憾 ! 达吉雅娜和奥涅金的情感对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部歌

剧必须具有的激情是至关重要的。柴科夫斯基对达吉雅娜的

悲剧的理解和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这里。他写到 :“我

经常试图用音乐真挚而忠实地表达出原著的精神。这种真挚

和忠实并不是来自智力上的努力 ,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为了

使这种感情具有生命力和温暖气息 ,我一直试图挑选一些其中

的人物是真实的、栩栩如生的故事 ,那些人的感情就和我自己

的一样。”⑥在 19 世纪的俄罗斯 ,一个像达吉雅娜那样具有不同

凡响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女性 ,根本不可能寻找到自己的

位置和真正的幸福。达吉雅娜的悲剧既是她自身的悲剧 ,也是

时代的悲剧。

歌剧在删节掉原作中大量的重要段落的同时 ,也增加了许

多个原作中没有涉及但是又十分合理的片段。作曲家将人物

的情感表达放置在恰当的音乐背景之中 ,增加了许多合唱的段

落 ,柴科夫斯基认为这些合唱的段落是深入到歌剧的情节当中

去的部分。达吉雅娜决心将表白深情的信交给奥涅金 ,换景后

奥涅金冷淡地拒绝达吉雅娜 ,背景都是民歌风格的村姑合唱 ,

其明朗和宁静衬托了达吉雅娜情感的起伏 ;将奥涅金与连斯基

的争吵以及奥涅金从国外归来重逢达吉雅娜都置于舞会的场

景 ,前一景的圆舞曲与后一景的波兰舞曲都起到很好的烘托气

氛的作用。另外 ,歌剧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唱段。奥涅金的咏叹

调《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连斯基的咏叹调《我爱你 ,奥尔珈》、

达吉雅娜和奥尔珈的二重唱《可曾听见 ? 可曾叹息 ?》都从不同

的侧面烘托了达吉雅娜感情的悲剧性。

普希金死于 1837 年 ,甚至在他活着的时候 ,他就被俄国人

公认为俄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奥涅金》是他

最伟大的作品 ,被许多人誉为用俄文写的最好的小说。它在当

时支配了差不多每一个俄国主要作家的想象力。到 1877 年 ,

普希金去世已经 40 年 ,这种声望不曾有丝毫的减弱。尽管《奥

涅金》的情节有某些内在的歌剧品质 ,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 ,在

俄国的舞台上演员们就背诵过奥涅金和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和

保姆、连斯基和奥尔珈之间的那些大段独白和对白。但柴科夫

斯基要为《奥涅金》谱写歌剧仍被朋友们认为是一个异想天开

的主意 ,他自己也难以想象怎么去改动这部民族杰作。但是歌

剧通过音乐探讨达吉雅娜的爱情悲剧 ,和普希金的原作一样获

得了成功。在歌剧中 ,柴科夫斯基实现了他自己对达吉雅娜的

理解的表现 ,对爱情的憧憬和幻灭 ,格调温柔而忧郁 ,带有淡淡

的怀旧之情。虽然这并非达吉雅娜这个形象的全部意义 ,但应

该说柴科夫斯基对达吉雅娜精神实质的把握是符合普希金的

原意的。列宁曾这样对青年学生说 :“你们反对《奥涅金》,好

吧 ,我们老一辈人支持它。”⑦

阿萨菲耶夫认为 :“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可以和俄罗斯现实

主义文学最好的成就媲美。”⑧其至今仍活跃在俄国及世界各地

的舞台上便是最好的证明。

注 :

①普希金原作《叶甫盖尼·奥涅金》采用冯春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

社 ,1982 年出版。

歌剧《奥涅金》脚本采用《(外国歌剧) 奥涅金 (音乐分析  脚本  选

曲) 》一书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年出版。

②《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著 ,冯春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年版。

③《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 保罗·亨利·朗格著 ,张洪岛、杨燕迪、

汤亚汀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第 566 页。

④1879 年 12 月 10 日致梅克夫人的信。

⑤《(外国歌剧) 奥涅金(音乐分析 脚本 选曲) 》第 50 页。

⑥⑦⑧《作家与音乐》译文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年出版 ,第 32、

42、50 页。

(责任编辑  景虹梅)

93


由“百科全书”到“抒情悲剧”———普希金、柴科夫斯基与《奥涅金》.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