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观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观

日期: 2011/2/8 浏览: 16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周颖

!"#

在 传 统 与 现 代 之 间

———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观

! 周 颖

普希金作为一个经典性作家,被一代代人解读,然而对于其女性观的阐释至今仍是个盲区,本文则立足

于经典性文本《叶甫盖尼·奥涅金》解读其女性观。作为一个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经典性的男性作家,诗人普希

金对于男权中心既是有所超越的,更是有所维护的;其女性观既是现代的,更是传统的。

$关键词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123""-4"0 . "!"# . "’

周颖2!+))—4,女,湖南邵阳人,五邑大学中文系助教。(广东江门 /3+"3")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本文立

足于女性主义的视点,来重新解读这部昔日经典,试图细

致探讨出文本中普希金的女性观。我们将诗中的人物性

格,划归为两个形象群体来加以考察:

一、女性群体

!* 达吉雅娜:诗人的理想女性

普希金的笔下构筑了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

类形象,这类形象往往是诗人道德理想的化身。她们在

少女时代面临爱情时,或许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现代或

半现代意识,然而,一旦回归了家庭,作了人妻,她们便

马上退回到传统之中,忠实于婚姻,忠实于丈夫与家

庭。长诗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即是这种典型。

达吉雅娜是诗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别林斯基

在评价这部作品时指出:“普希金的伟大功绩,是他在这

篇长篇小说里诗意地再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并且以奥

涅金和连斯基为代表,显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

性的一面,可是,这恐怕是我们诗人更大功绩:他首先第

一个以达吉雅娜为代表,诗意地再现了俄国的妇女。”$! %

25/03 4 在评论作品的人物形象时,别林斯基进一步肯定达

吉雅娜是“俄国妇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

中,则把达吉雅娜称作“俄国妇女的圣像”。可见,达吉雅

娜不仅是诗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崇

高的地位。下面,笔者从两方面对这一角色进行分析。

女儿角色的反叛 女性对于传统家庭文化的反叛

是从反父权开始的,反父权是女性解放的第一步,从反

父权再发展到反抗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即反夫权)。女儿

角色的反叛的起点就是打破父女不平等的关系,争取爱

情自由、婚姻自主。达吉雅娜为此做过相应的努力。

达吉雅娜的故事发生在 !+ 世纪 3" 年代,当时的俄

罗斯正处于贵族革命的前夕。乡村少女达吉雅娜,外貌

上远不及妹妹漂亮,“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极富

思想个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灵美、真实而深刻

的情感、对责任的忠诚、纯而又纯的天性。她从小就厌弃

女孩子的针线活计;她拒绝父母的溺爱,更不习惯贵族

家庭对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满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

热爱俄国自然景物和民间故事;她读过理查生和卢梭的

著作,受西欧启蒙主义思想的熏陶,有模糊的个性解放

的要求。但在当时的俄国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

下的,她们没有任何经济或文化地位,传统赋予她们的

角色只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爱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

6789:; 689<=8<>

!"#$%"

江西社会科学 !""#$ %

!"#$%" &’(

色。达吉雅娜作为一个女性,身处当时的社会,“为女

——— 为妻——— 为母”是她必经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种生

命程式。作为女儿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婚姻(为妻),

于是,她渴望着爱情,渴望着找到一个理想的丈夫能帮

她摆脱这种孤独的处境,给她以新生。孤傲不群的奥涅

金出现了,达吉雅娜一见钟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

稻草,她热情地幻想着,并被幻想不停地追逐着??终

于决定抛弃一切传统的上流社会女性虚伪的矜持和矫

揉的束缚,抛弃父母的意见,主动出击,勇敢求爱。诗人

把乡村少女达吉雅娜塑造成为一个勇敢、主动追求爱情

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当时贵族上流

社会的道德规范,具备了现代的爱的能力,这与传统的

规则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传统的积习认为“两性必然是

有差别的,一方是主动的,另一方是被动的,女性当然属

于被动的一方”)* + , -&& . ,而文本中达吉雅娜一反传统的被

动而变为主动,其现代性非常明显。诗人充分肯定并赞

扬了她的这种爱情和行为。

妻子角色的传统 妻子反抗夫权即在两性之间争

取平等,这是女性对于传统家庭文化反叛的第二步。诗

人普希金有勇气让故事中的女性走出第一步——— 违背

父权去争取爱情自由,却没有勇气让故事中的女性走出

第二步——— 反抗夫权。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了妻子的女

性是完全归于传统的,她们绝对地忠于丈夫,忠于家庭。

如果说乡村少女达吉雅娜是叛逆的、现代的,那么,

作为婚姻的女性,作为将军夫人,达吉雅娜已完全归于

了传统。为了不使母亲失望,她来到了莫斯科这个婚姻

市场,将自己嫁给了老将军。作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

光彩照人,雍容华贵,具有完全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旧

情人奥涅金再次出现,当爱情与婚姻正面冲撞的时候,

爱情让位于婚姻,自由让位于责任,将军夫人放弃了自

己的爱情,断然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选择了忠于传统

婚姻道德:

我爱您(何必对您说谎?),

但现在我已经嫁给了别人;

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

在这里,诗人的观念已很显然:理想的女性必然是忠

于家庭而舍弃爱情的。这一观念在《杜布罗夫斯基》中表现

得更为突出:原来的情人一旦在教堂跟别人举行了婚礼,

就不能结合了。婚前勇敢的玛莎因为已经被迫与不爱的丈

夫举行过婚礼,就拒绝与前来抢婚的杜布罗夫斯基私奔。

可见,在普希金笔下,作为妻子的女性们在叛逆的路上陷

入了迷惘,在追求自主时走上了一条末路。

由此可见,普希金对于笔下理想的女性往往是给予

她们一定程度的爱情自由,她们具备了爱的勇气和能

力,但是她们绝对地从属于婚姻,她们必须绝对地忠于

丈夫和家庭。

*/ 奥尔加:祸水般的女性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尔加精神上非常贫乏,

毫无个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价值筹码,在男性视

野中,奥尔加就是他们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诗

人连斯基因此而疯狂地迷上了奥尔加。然而,普希金并

未苟同于合乎男性幻想的“洋娃娃”式的审美。诗人的女

性审美理念认为,理想的女性应该是美色和个性的完美

结合,但是这种审美理念在其创作与实际生活中却表现

出一定的差异和距离。在创作文本中,诗人重视后者,在

实际生活中诗人则偏重前者。生活中的普希金曾自诩为

唐璜:“对于女人他看中的不特别是才学思想,也不是他

所激发的真诚而深厚的感情;使他着迷的,主要是她们

的谈吐的机敏,卖弄风情的本领,尤其是容貌的魅力。”)0 +

,-&1’ . 有事实为证,在与普希金倾心相爱的女友中,较多的

是聪明的,有才学、有思想的,诸如叶卡捷琳娜·乌沙科

娃、索菲娅·卡拉姆津娜、安娜·武尔夫等,这些优秀的

女友们未能成为普希金娜,其中美色不及是个重要因

素,普希金最终迎娶的是少有思想、没什么文化修养的

莫斯科头号美女冈察罗娃。

在长诗文本中,对于徒具美色的、浅薄的奥尔加一

直采用一种贬抑的笔调进行叙述。当舞会上奥尔加背叛

未婚夫连斯基而不断与奥涅金跳舞调情时,诗人普希金

的言辞更加尖锐:

乳臭未干的她

轻浮的幼儿,竟是水性杨花!

她已经在玩弄狡猾的手段

她已经学会了变心和背叛!

此刻的“洋娃娃”变调而进行了轻佻的举动,诗人便

马上回归其男权本位进行发难,激愤之状,跃然纸上。而后

来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而死,决斗的直接原因是奥尔加。

奥尔加使两个亲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奥尔加是个间接凶

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对奥尔加的责备态度,反映出了

他作为一个传统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恐惧心理的原始积

淀。这一点,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说得很中肯:“男人总是通

过对女性的攻击,使自己从对女性的恐惧中挣脱出来。”)2+

,-3*.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观

!"# $%&’(%

江西社会科学 )""*+ #

,+ 母亲:男性化的女性

长诗中的母亲拉林娜年轻时候恋爱过,也有过自己

的追求,然而,“并不曾征求她的意见,姑娘就被带去跟

别人结婚”,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起初,她发怒、哭泣,以

此进行抗争,并差点跟丈夫离婚。但是,到了后来家务事

渐渐占住了她的心,“她心头难以言喻的悲伤,也在习惯

中渐渐消散”。在生活的忙碌和闲暇里,她发现了一个宝

贵的秘密,学会了专横地把丈夫管紧,她管理帐目,管束

儿女,管制农奴、丫头。母亲似乎在家庭中找到了所谓的

自我,于是,她觉得一切都称心如意。在这里,家庭的力

量是巨大的,她磨掉了母亲年轻时候的个性,步入家庭

后的母亲因此不自觉地成为传统和男权的同谋,被男性

化了,替代了意义上的“父亲形象”,充当了男性权力结

构的执行者。当后来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向男主人公奥涅

金的求爱受挫后,她每天郁郁寡欢,这时候是母亲拉林

娜将她带到莫斯科这个婚姻的市场,将她嫁了那位老将

军。母亲不自觉地做了传统和男权的同谋,她让女儿重

蹈了自己的老路,回归了家庭。

二、男性群体

奥涅金与连斯基是长诗的两个主要男性。他们尽管

是亲密的好友,但是“一个象冰,一个象火,一个是散文,

一个是诗”,对于婚姻、爱情和女性的观念和态度,两人

也截然相异。

连斯基爱上了头脑愚钝、感情肤浅、水性杨花的奥

尔加,对颇有个性思想的达吉雅娜却视而不见。当连斯

基对婚姻无限神往和陶醉的时候,诗人普希金则把“我”

与奥涅金封为“希门的叛逆”。显然,普希金借“我”之口

传达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该自由自在的享受

单身生活,享受无拘无束的爱情,而不应像连斯基那样

将婚姻当成生命的目标,让婚姻束缚自由;男人属于自

由的爱情,女人属于责任的婚姻,婚姻只是用来束缚女

性的。舞会风波后,连斯基为了未婚妻奥尔加而决斗,最

终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自始至终,奥尔加对连斯基生

死攸关的重大行动,毫无觉察,她对连斯基的生命感念

也非常短暂,在连斯基尸骨未寒之际,她便被一位骠骑

兵用情场上几句献媚的话所俘虏,在神坛前羞答答头戴

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无疑,奥尔加的见异思迁、另觅

新欢,也是普希金对于连斯基婚姻理念的一个极大讽

刺。

长诗对于奥尔加的言辞一直是尖锐的,诸多贬名加

在了奥尔加的头上,轻浮、不忠、狡猾、水性杨花??而

与此相对的,当面对奥涅金轻浮纵情的举动时,诗人却

总是千方百计找着理由袒护他。在此,普希金的传统的

女性偏见略见一斑。在他看来,男人的寻欢作乐、花天酒

地似乎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男性可以像奥涅金一样堂

而皇之地去寻花问柳、花天酒地,而女人则只能一心一

意忠于丈夫,不能有任何的离心或是背叛。

男主人公奥涅金最终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还

“好心”地将女主人公教训了一通。花园里,他们的那场

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两性之间的一场对话。一向

心高气傲的奥涅金在爱情方面一直习惯于主动出击,而

现在,一个女性却反客为主,把他当作追求对象,潜意识

里他是难以接受的。在男性话语的统摄之下,女性只能

被动地居于屈从的地位。因而,从两性文化的角度来看,

达吉雅娜的求爱失败也是一种必然。奥涅金与达吉雅娜

的对话表明,在爱情方面,主动权只能专属于男性,女性

只能处于被动。一旦她逾越常规变成主动,那么结局只

有一个——— 失败。所以,在普希金的爱情观念中,爱情的

自由是单向的,只属于男性。

树立了男性群体的参照系,诗人作为男性作家的女

性偏见昭然若揭。在诗人看来,婚姻是女人的全部,女人

必须无条件地忠于自己丈夫和家庭,女人是家庭的、责

任的,而男人则不必受婚姻的牵制和束缚,男人是爱情

的、自由的;在爱情中,男人是主动的,女人是被动的。

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群像的解读和阐

释,我们可以看到:普希金的女性观既是现代的,更是传统

的。作为一个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男性作家,他有些时候能

立足于女性的“此在”,以女性视点来观照问题,传达女性

的欲望与追求,倡扬女性的自由、品质和个性,部分地消解

男性的传统权威,表现出对传统男权中心的超越性和难能

可贵的现代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对男权意识的超越也

是有限度的,他更多的时侯会退回男性立场,宣扬男性特

权,漠视女性的权利和价值,这就表现出其传统的、保守的

一面。对于男权中心他既是有所超越的,更是有所维护的;

对于女性他既是友好的,更是存有偏见的。

-参考文献.

-!. 别林斯基选集(*)-/. + 上海译文出版社,!00!+

-). 西蒙·德·波伏娃 + 第二性(!)-/. + 北京中国书籍

出版社,!00#+ -,. 陈训明 + 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女性 -/. +

贵州人民出版社,!00,+ -* . 海斯 + 危险的性——— 女性邪

恶的神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0#1+

【责任编辑:龙迪勇】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观.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