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日期: 2011/2/8 浏览: 8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玉香

第 24 卷  第 3 期

2005 年 9 月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niv. of Arch. &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4  No. 3

Sep. 2005

【文艺理论】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张玉香

( 西安音乐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1 )

摘  要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改编创作而成 ,是

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深刻剖析了歌剧《奥涅金》的内容结构 ,通过悲剧性、抒情性、民族性三个层

面对歌剧的主题进行了细腻的分析 ,并且对代表人物奥涅金、塔姬雅娜、连斯基等人的价值意义做出了评价。

歌剧《奥涅金》的音乐 ,浓厚、炽热、震撼人心 ,展示出一种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毁灭的悲剧。对柴

科夫斯基的个人生活和丰富情感进行了十分必要的联系 ,反映出柴科夫斯基个人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点。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叶甫根尼·奥涅金》;悲剧性 ;抒情风格 ;民族因素

中图分类号 : I 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7192(2005) 03 - 0069 - 05  X

Tchaikovsky and the Opera of Eugen Onegin

ZHA N G Y u2xiang

( Xi’an Conxervatory of Music , Xi’an  710061 , China )

Abstract : The opera Eugen Onegin was recomposed by Tchaikovsky from Pushkin’s verse novel of Eugen

Onegin , and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iece of works by Tchaikovsky. The article profoundly diss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opera Onegin , and exquisitely analyzes the theme of the opera in view of tragedy , lyricism

and nationality. Meanwhile , this article also evaluates each of the representative roles , such as Onegin ,

Tatyana , and Lensky , etc. Being of richness and fervor , and inspiration , the music in the opera demon2

strates the tragedy of a happy ideal’s broken caused by crucial social reality. The article also goes into

Tchaikovsky’s personal life and his abundant feeling to show what he was thinking and what his character2

istics was like.

Key words : Chaikovsky ; Eugen Onegin ; tragic ; lyric style; nationality f actor

  《叶甫根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在歌剧中

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是柴科夫

斯基受当时的一位知名女歌唱家拉夫罗夫斯卡雅

的启发 ,决心根据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奥

涅金》谱写一部歌剧。柴科夫斯基自己动手写了

脚本提纲 ,并由他的朋友希洛夫斯基协助完成改

编工作 ,歌剧脚本大部分采用了普希金的原诗。

纯真而富于幻想的塔姬雅娜对来访的奥涅金

一见倾心 ,连夜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的心曲 ,对当时

的贵族生活深感厌倦的奥涅金却冷淡地拒绝了。

在一次舞会上 ,由于偶然的误会 ,连斯基激怒了奥

涅金 ,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决斗。结果 ,连斯基在决

斗中丧生。奥涅金良心受到谴责 ,便离开庄园四

处流浪。几年后 ,奥涅金在舞会上重见已嫁给格

X 收稿日期 :2005 - 03 - 23

作者简介 :张玉香(1977 - ) ,女 ,陕西西安人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研究。

列敏公爵的塔姬雅娜 ,此时的塔姬雅娜端庄、典

雅、高贵 ,奥涅金内心深处的爱情终于被唤醒了 ,

他不顾一切向塔姬雅娜表白 ,但塔姬雅娜决心忠

于道德和义务 ,拒绝了奥涅金。

《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钟爱的作品 ,对于歌

剧的创作 ,柴科夫斯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刻画

人物方面 ,柴科夫斯基几乎融入了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于柴科夫斯基和歌剧《奥涅金》的意义 ,可

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歌剧的悲剧性

《奥涅金》整部歌剧都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性 ,

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刻画 ,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了悲

情与痛苦。奥涅金、塔姬雅娜等悲惨的命运与痛

苦的一生 ,从某种意义而言都与整个社会时代有

着深刻的渊源。

19 世纪 20 年代 ,正是俄罗斯 12 月党人革命

的时期(列宁称为贵族革命时期) 。当时 ,俄罗斯

经历了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 ,民族意识普遍

觉醒 ,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对农奴制度的不满和

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势下 ,贵族青年中

开始出现政治上的分歧。一部分人渴望为祖国奉

献青春 ,要求改变当时的社会制度 ,这些人就是

12 月党人 ;另一部分仍旧沉溺于奢侈荒淫的生

活 ;还有一部分人则看到了俄国到处是愚昧落后 ,

墨守成规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使得他们找不到变

革俄国社会发展的道路 ,因此这些人终日彷徨苦

闷、焦躁不安。奥涅金正是后一类贵族青年的典

型 ,不满于贵族社会的庸俗 ,自视清高 ,和周围的

人格格不入 ,但贵族的生活方式又使他灵魂空虚 ,

无所事事。“请相信我的真心实话 ,婚姻生活将带

来痛苦。我无论怎样热爱你 ,那热情很快就消失 ,

??幻想和青春不再回来”[1 ] 。这是奥涅金拒绝

塔姬雅娜时的坦诚表白 ,他不愿被婚姻束缚 ,认为

结婚将意味着消亡他的幻想和青春 ,过着庸俗而

乏味的贵族生活 ,他不愿做贵族阶级的接班人。

因而 ,在他后来参加塔姬雅娜命名舞会的时候 ,听

到那些长舌妇们在议论他时说 ,“他是古怪的虚无

党”[1 ] ,他表现出异常的反态 ,他那高傲的心灵受

到碰撞 ,他不愿迎合她们 ,更不愿听到这些流言 ,

他感到愤怒 ,却又无能为力。“上流社会繁忙豪华

的生活驱不散这长久折磨人的苦恼 ! ??终日彷

徨没有目的 , ??不知应该怎样生活 ! ??总想

把生活环境改变 ,但到处依然令人失望 , ??我如

今回来 , ??参加舞会 !”[1 ] 。奥涅金的矛盾性格

在这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他想改变生活环境 ,

但又没有目的 ,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 ,又使他

感到厌倦。他恍惚 ,他彷徨 ,以致贵族们也嘲弄

他 ,排斥他。“以什么姿态出现在人群 ? 梅尔摩

德 ,世界主义者 ,爱国者 ? 哈罗尔德 ,还是伪善人 ?

或许戴起异样的假面具招摇 ? 或许平凡地作个好

好先生 ?”[1 ] 。奥涅金的性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

产物 ,是时代造就了他的多余 ,正如赫尔岑所说 ,

“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因为他从来不做什

么事 ,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2 ] 。

“每走一步路都会碰见他(这样的人) ”[3 ] 。

奥涅金这种“多余”的处境 ,在歌剧中得到充

分的展现 ,表现出了茫然而正直、冷漠、苦闷和无

所作为。

当奥涅金第一次见到塔姬雅娜时 ,就对连斯

基说 ,“假如我是个诗人 ,就要选择那另一位 ,那奥

尔珈的容貌没有生气 ,就象那画像上面的圣母 !

看她的脸儿红又圆 ,就好像傻月亮 ,挂在那呆板的

天边 !”[1 ]奥涅金对像奥尔珈这种只会享受生活 ,

无忧无虑的女性已经结识了很多 ,并且有过深入

地了解。而塔姬雅娜具有知识与幻想 ,时刻拥有

着一双忧郁的眼神 ,这一切使他感到她是那么的

脱俗、纯洁、与众不同。但这并没有让奥涅金对塔

姬雅娜产生爱慕之情 ,当塔姬雅娜向他表达爱意

时 ,奥涅金这位刚从都市贵族生活走出 ,来到农

村 ,希望在这里能够实现他那朦胧理想的傲慢青

年 ,拒绝了塔姬雅娜的爱情 ,那么的无情与冷漠 ,

但又那么的坦白与直爽。事情的发展使我们惊喜

地感受到他已经有所改变了 ———告别了以往那种

玩世不恭、沉溺于美色的贵族气息 ,表现出了一定

的直率与正直。当他面对与连斯基决斗时 ,他的

内心又充满了矛盾 ,在情感上他不愿与自己的好

朋友决斗 ,当他将连斯基杀死时 ,悔恨充满了内

心 ,低沉而喑哑的声音唱了两个字“死了”。这种

无情地伤害深深地刺痛了奥涅金。至几年后 ,连

斯基的影子还时常在他的眼前浮现。奥涅金漂

07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24 卷

泊、流浪、寻找理想 ,最终还是茫然 ,一无所有。加

之他又遭到已为人妻的塔姬雅娜的拒绝 ,“奥涅金

陷入绝望 ,困惑地站立片刻 ,‘羞愧 ! 痛苦 ! 我的

命运好悲惨 !’”[1 ]

塔姬雅娜是柴科夫斯基最喜欢的人物 ,在歌

剧中柴科夫斯基对塔姬雅娜的塑造倾注了深厚的

情感 ,这远大于对奥涅金的描写。其原因一是由

于柴科夫斯基曾经说过“我的心灵就经常被塔姬

雅娜的诗意所深深激动 ??”[1 ] ;二是在 19 世纪

下半叶俄国文学界涌现出一种思潮 ,许多关注女

性权力、女性解放的作品大量出版 ,如奥斯特洛夫

斯基《大雷雨》中的卡杰林娜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

么办》里的薇拉 ,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

卡列尼娜 ,都反映了俄国女性人格感和自尊感的

觉醒 ,以及挣脱荒诞无稽的束缚的愿望。

塔姬雅娜是一位纯洁、善良、并富于幻想的少

女 ,她的纯朴与幻想造就了她爽直与多情 ,执着与

善良。在塔姬雅娜生活的年代 ,妇女是无权参与

社会活动的 ,没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爱情。但是 ,

受新思潮启蒙的塔姬雅娜并不愿屈从于这种制

度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向奥涅金表达了自己

的爱意。但却受到了无情的拒绝与冷落。在许多

年后 ,两人再次相遇时 ,已为人妻的塔姬雅娜出于

道德与责任心顺从了命运的安排 ,“何必隐瞒 !

啊 ! 我仍爱你 ! ??不 ,过去的一切不再来 ! 我

已结婚 ,已经属于别人 ,我的命运已经决定 ,我要

永远对他忠诚”[1 ] 。

剧中还有一位是柴科夫斯基较为喜欢的人物

———连斯基。连斯基是位有着一头厚厚的鬈发、

风度翩翩的诗人 ,他有着席勒式青年诗人拥有的

热情和创造力 ,他执着而多情 ,热情而敏感 ,终日

沉溺于幻想与爱情之中。以普通的视角来看 ,连

斯基是最悲惨的人物 ,他是剧中惟一失去生命的

人。但 ,就悲情而言 ,奥涅金、塔姬雅娜的痛苦更

甚于他 ,奥涅金与塔姬雅娜是精神幻灭 ,而连斯基

只是肉体死亡。连斯基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

幻想 ,都可从他的“我爱你”和“青春”两段咏叹调

中感受到。但是 ,我们又在“青春”这首咏叹调中

感触到他对生活的不屑一顾 ,“那枪弹也许射穿胸

膛 ,也许它会从身旁飞过 ,都一样 ,死亡还是生存 ,

决定时刻你来吧。繁忙的白日虽然好 ,黑夜来临

也是幸福”[1 ] 。

奥涅金、塔姬雅娜、连斯基的命运是悲情的。

他们有理想 ,他们有希望 ,但是 ,他们在与自己的

社会阶级对抗 ,与自己的命运抗争是那么的无助 ,

渺小。他们无法冲出社会制度对他们的束缚 ,命

运对他们的安排。拉丽娜在剧中唱道“习惯是上

帝所恩赐 ,它代替人间的幸福 ,是 ,是这样 !”[1 ]习

惯意味着满足于自己的生活 ,满足于自己所属的

阶级。奥涅金、塔姬雅娜、连斯基在与社会残酷冷

遇后 ,他们只能习惯于这种生活 ,这也就是他们的

命运 ,这也就是他们的痛苦之源。

《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重要作品之一 ,也是

他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他在致 C·塔涅耶夫的一

封信中写到 ,“我以真挚的向往 ,以对主题和人物

充满爱念而作过音乐 ,那这音乐就是《奥涅金》。

在写完的时候 ,我因无法形容的愉快而陶醉和忧

虑”[1 ] 。柴科夫斯基将自己的真挚与热情投入了

歌剧创作中 ,《奥涅金》是悲情的 ,柴科夫斯基也是

悲情的。柴科夫斯基生活在俄国新旧制度交替的

巨大变革中 ,那时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 ,充满着创

造力和批判精神。同时 ,这也是社会变革的阵痛

时期 ,面对旧事物的即将逝去 ,新事物的悄然出

现 ,国家前景依然朦胧 ,使得绝望、苦闷、困惑、悲

哀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的普遍情绪。再加上柴科夫

斯基自幼远离家人在外读书 ,他对家人的思念、对

爱情追求和婚姻的失败 ,亲友的相继离去等等 ,都

使他忧郁、悲伤。社会气氛、生活情绪 ,深深地渗

透到他的创作之中 ,音乐之中。奥涅金是悲情的 ,

是柴科夫斯基非常讨厌的角色。在柴科夫斯基致

卡什金的信中说到 ,“在我看来 ,他是一个异常冷

酷的 ,没有心肝的纨绔子弟”[1 ] 。但是 ,从某个方

面来说 ,奥涅金这种彷徨 ,苦闷及矛盾的性格与柴

科夫斯基的处境有相似之处。柴科夫斯基在面对

社会现实中 ,他憎恶统治者的专横与暴政 ,却又很

保守 ,对沙皇抱有幻想 ;在创作方面 ,他要取得社

会的承认 ,世界的认可 ,就要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

巨大冲突。因而 ,他高傲的内心世界始终处于激

荡之中。柴科夫斯基与奥涅金一样冷漠人生 ,厌

倦生活。在他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到 ,“我对生活

产生了一种厌倦 ,一种忧郁的冷漠 ,就像不久我就

会死一样 ,这种大限将至的感觉使我对自己生活

17第 3 期 张玉香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中认为重要的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毫无价值

了”[4 ] 。在歌剧第一幕第三场奥涅金咏叹调“假

如我喜欢家庭生活 ,我情愿受家庭约束”中 ,柴科

夫斯基将其内在的忧郁用朴素而稳重的曲调 ,形

象地表现为奥涅金的冷漠情感。

女主人公塔姬雅娜的形象主要以悲剧性主题

贯穿全曲。这个主题在歌剧的序奏初始 ,以管弦

乐队奏出。此主题是以一个两小节的主导动机为

基础 ,由模进构成 ,旋律线条像微波一样平稳地起

伏着 ,表现了一位温柔、多情、忧郁而富于幻想的

少女形象。柴科夫斯基说道 ,“只要我的音乐能够

表现哪怕是原作中所包含的美的十分之一 ,我就

会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1 ] 。柴科夫斯基对塔姬

雅娜的痴情是有目共睹的 ,这种迷恋直接促成他

与 A·米留科娃的结合 ,“在我的脑海里这一切跟

塔姬雅娜联系在一起 ,而我所作所为的似乎比奥

涅金更差劲 ,我为对待一个热爱自己的女孩如此

无情而真心感到愤怒 ??像奥涅金那样行事我觉

得简直是残忍 ,对我来说绝对不能容许的”[4 ] 。

然而 ,这种虚幻的婚姻不可能长久。结婚伊始 ,他

就感到 ,“安东尼娜·伊万诺夫对我生命与共的一

切都绝对地格格不入”[4 ] 。因而 ,苦闷与绝望油

然而生 ,他甚至踏入了死亡的边缘。

二、歌剧的抒情风格

在作品《奥涅金》中 ,柴科夫斯基着力表现原

作深刻的“诗意”,着力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 ,细腻

地刻画人物内心感情世界的发生与发展。因此 ,

尽管整部歌剧充满了内在的戏剧性 ,但是倾诉人

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抒情音乐却一直拨动着观众的

心弦。1877 年 8 月 30 日 ,柴科夫斯基在致梅克

夫人的信中写到“那些以为歌剧的首要条件是舞

台动作的人们将会不满意它。而那些能在歌剧音

乐中寻找迥异于悲剧性和戏剧性的日常生活的 ,

纯朴的 ,一般人的感情体验的回忆的人 ,则可能

(我期望) 对我的歌剧感到满意”[1 ] 。

第一幕第一场 ,《我爱你 ,奥尔珈》是连斯基表

达对爱情追求的咏叹调 ,音调热烈而温存 ,诚挚而

谐悦。当此主题在该曲再次出现时 ,旋律的音域

扩展、调性交替频繁 ,乐队织体也更加丰富 ,把连

斯基的激动和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幕第二场 ,塔姬雅娜写信的这一场是整

部歌剧著名的抒情中心。柴科夫斯基准确地把握

人物最细微、最隐秘的情感变化的惊人技巧 ,细致

入微地描绘了这位初恋少女浪漫的幻想和炽热的

爱情。塔姬雅娜的苦痛、疑虑与烦恼都用音乐恰

如其分地诠释着。旋律优美、朴实、诚挚动人 ,具

有抒情浪漫曲的鲜明特征。

第二幕第二场 ,连斯基在决斗前所唱的“青

春、青春”咏叹调。这首咏叹调采用了三段式的结

构 ,它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浪漫曲的风格 ,旋律极为

抒情 ,富于感染力 ,刻画了连斯基忧伤的情绪 ,对

生活的留恋 ,以及他悲剧性的命运。

朴素而抒情的音乐语言一直延续到曲终。

《奥涅金》的抒情性是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体现 ,也

是柴科夫斯基的精神追求所在。柴科夫斯基是多

情的、善良的 ,他的音乐永远是抒情的。有人说 ,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概括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他

自己。他在作品中力求表现他所经历或看到过的

和他有同样感情的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

柴科夫斯基作品的抒情音乐 ,主要源于家庭

给予他种种爱的甜蜜感受。他对亲人的热爱 ,对

朋友的珍惜 ,作为一种成熟 ,深沉的人生体验 ,组

成了他感情生活的重要部分 ,使他一生都在追求

着一种温柔而甜美的眷恋之情 ,并把这种对爱的

向往 ,对幸福的渴望 ,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惋惜 ,表

现于他的作品之中。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热忱、

真挚、沁人心脾、充满诗意的 ,是心灵的表白 ,是情

感的抒发。因而 ,在他的音乐 ———《奥涅金》中的

抒情主题 ,更加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性美。C·塔涅

耶夫曾经对此部作品评论道 ,“音乐真美 :明朗、朴

素、旋律性很强。塔姬雅娜的部分更美 ,特别是写

信的 一 场。 ??音 乐 都 很 好 , 一 段 比 一 段 更

美”[1 ] 。

三、歌剧的民族因素

在《奥涅金》音乐中 ,我们不仅能够感受悲感

的、抒情的旋律 ,我们还深深体会到具有“乡村的”

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乐曲风格。

歌剧是从塔姬雅娜和奥尔珈的二重唱开始。

27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24 卷

这种悲歌式的二重唱保持了 19 世纪初俄罗斯抒

情浪漫曲的风格 ,朴素动听的旋律 ,伴奏的琶音结

构 ,声部自如得仿佛是即兴的交织。紧接着歌剧

发展到丰收和欢庆的场面 ,在这里运用了两种不

同体裁的歌曲表现。一种是缓慢、朴素、抒情的

“整天辛辛苦苦不得闲 ,两条腿发酸”;一种是快

速 ,舞蹈性强 ,节奏清晰的“沿着独木小桥走啊 !”

从这两首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中 ,我们体会到恬

静、舒畅的喜悦之情。在塔姬雅娜写信那场中 ,天

近黎明 ,牧童长笛平静而又柔和的声音 ,又给歌剧

增加了鲜明的“乡村的”俄罗斯民族色调。

《奥涅金》音乐中的民族因素 ,是柴科夫斯基

音乐创作中的一大特点 ,而柴科夫斯基对民族乐

曲的眷恋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时代对他的影

响。柴科夫斯基出生在偏远的伏特金斯克城 ,伏

特金斯克被蜿蜒的乌拉尔山脉和美丽静谧的湖水

包围着。柴科夫斯基从小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

气 ,聆听着岸上农夫们悠扬的歌声渐渐长大。柴

科夫斯基沉浸于这种幸福愉快的生活中 ,并且童

年的这段生活也逐步孕育了他对大自然及民族音

乐的热爱 ,这种爱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内心中。“至

于说我的音乐中的一般的俄罗斯成分 ,旋律上及

和声上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我是在一处平静的

地方长大的 ,从幼年时代起就熏染着俄罗斯流行

歌曲的神奇的美质。于是我热情地致力于俄罗斯

精神的表现。简言之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俄罗

斯人”[5 ] 。

19 世纪是民族主义的世纪 ,随着民族意识的

不断增强 ,音乐家比以往更注重发展民族音乐。

选取民族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人民生活等为题

材 ,大量采用民族歌曲的音调、节奏、节拍 ,形成具

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汇 ,为 19 世纪音乐增添了新

的色彩。柴科夫斯基继承了格林卡以来的俄国音

乐发展经验 ,他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

音乐传统有机结合 ,创作了那些富于浓郁民族风

格的作品。在作品《奥涅金》中 ,我们处处能够感

受到俄罗斯民族风格音乐的无穷魅力。民族音乐

风格是他在创作中的自然流露 ,民族音乐因素已

经与柴科夫斯基血脉相溶、浑然一体。

柴科夫斯基在创作《奥涅金》的同时 ,也正在

创作他的《第四交响曲》。在这部作品第四乐章

中 ,采用了诺夫哥罗德省梯哈云县的民歌《一颗白

桦树站在田野》作为主题 ,并且这个曲调与柴科夫

斯基自己的音调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可使柴科夫

斯基像用自己的主题一样运用它 ,毫无生硬之感。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始终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

风情 ,《第四交响曲》、《奥涅金》等正是这一风格的

完美体现 ,正如柴科夫斯基说过“要是你不能以自

身找到可以欢乐的理由 ,那就看看别人吧 ,走向人

民吧 ,看他们是怎样善于寻求乐趣 ,使自己投入愉

快的心情中 , ??像他们那样直率而淳朴的感情

是多么幸福”[4 ] 。

《奥涅金》的音乐充满着震撼人心的艺术性。

浓厚的情意 ,炽热的爱情 ,悲剧的结束都令人回味

无穷。在这里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那种悲痛的 ,抒

情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 ,我们更能感受到柴科

夫斯基那悲凉而平和的人生。他忧郁、他孤独 ,但

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 ,对祖国的热爱 ,他

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抒发 ,得以表达 ,使得他的内

心平和安详。“《奥涅金》??是我的亲生孩子们 ,

他们亲切地藏在我的心底”[6 ] 。

参 考 文 献

[1 ]张洪模. 外国歌剧·奥涅金[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2 ]杨周翰 ,吴达元 ,赵萝蕤. 欧洲文学史[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3 ]普希金著. 智  量译 ,叶甫根尼·奥涅金[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4 ] 毛宇宽. 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科夫斯基[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5 ]钱仁康. 柴科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 [ M].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

[6 ]C·波汶 ,B·冯·梅克著. 陈  原译. 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 [ 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编  辑  郭平安)

37第 3 期 张玉香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科夫斯基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