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管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管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期: 2010/6/5 浏览: 14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 萍

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管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一是注意思想培养,包括思想开放训练、思想方法训练和科学素养训练。二是注意知识培养,包括管理学基本知识训练、相关学科的知识训练和前沿性知识的吸纳训练。三是注意实践操作训练,包括立体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训练、课题研究训练、实地考察训练。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这里不仅有人的要素,更有物的要素;由于人和物都是在管理中呈现流动状态的,从而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这就给管理学的教学提出了重要的课题。

学海网
管理学的教学,不仅要贯注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使学生真正具备管理的实施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应变创造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思想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想基础,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思想开放训练
在校的本科学生都是经过高中阶段的艰苦努力考上来的,高中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掌握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而作为创新训练,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石,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去看待各项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做这种训练,要运用大量管理学的案例,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尤其要抓住创新是事物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个基本观点,进一步扎稳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提高其思想开放程度。
2、思想方法训练
思想方法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够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有效地解决管理学的问题。训练内容,一是系统性原则,即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管理学作为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解决管理学的问题。二是发展性原则,即管理学是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的现有的科学体系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瞬间的凝固性决定它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发展的总体过程将使管理学不断发生裂变,从而产生新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学生们学习应该从创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三是适应性原则,即管理学的内容必须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不能教条地理解和掌握。
3、科学素养训练
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理论精神,掌握知识要扎实,求证事理要稳重,制订计划要严密,要通过踏踏实实的学习来培养个人的科学素养,做一个具有研究才能的人才。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在于思想的开放性、思想方法的周密性和能够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而且还在于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永远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发展的。这里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1、管理基本知识训练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汲取了古今中外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精华,系统地研究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作为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必须要把基本知识学深学透。一是要掌握知识脉络,把握其历史发展和现实演变,弄清其在知识体系中的性质、位置、作用机理,弄清不同流派之间的渊源和异同点,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对管理学学科系统进行切割分析,从微观上把握其每个环节,以及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方式,作用形式,从逻辑上掌握其体系走向,尤其要对重要的理论观点做到了然于心。三是要从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把握其结合点。
2、相关学科的知识训练
管理学从产生的那天起,就带有交叉学科的印记。这是管理学的内容所决定的,也是管理学所独具的特点。因而,对管理学的学习进行相关学科的训练,就具有内在的规定性。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哲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等的知识,并把这些相关的知识采用合适的形式传达到学生。应该让学生明白,其实管理学的自身发展,很多都是相关学科带动的结果,例如管理学的很多模型,就是数学的方法;管理学的很多管理模式,来源于经济学;企业对人的管理,很多是借助于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等。相关学科是管理学发展创新的契入点,甚至有的就是直接的移植和变形。教师讲授这些相关的学科,一要把知识点讲深讲透,二要弄清这些学科与管理学的联系机制,三是要讲清管理学与这些学科的历史发展。
3、前沿性知识的吸纳训练
吸纳前沿性的知识或者信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情况,一是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跟上管理学的新发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二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来源形式和渠道,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随时掌握前沿性的信息。三是要训练学生善于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挑选和甄别。例如当前网络虽然已经成为信息的一条重要通道,但网络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却容易起到误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善于使用网络。
三、创新能力的实践操作培养
1、立体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训练
立体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各大学都在强调的。对于管理学的教学来说,着重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强:一是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要制作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的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合理、感染性强的课件,并不断调整和修改,使其趋于成熟和稳定。二是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要编写符合教学大纲的电子讲义。四是要科学组织案例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总结教学经验,制订案例教学的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应对问题的措施,使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五是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挂在网上,或者是通过教师的博克,充分利用网络的渠道与学生进行勾通。六是加强考核的科学性,加大考核的力度,力求考核形式多样化,例如如何考核作业练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考核内容要注重学生参与的考核和学生思考与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时,动态化地进行题库建设,题库建设的原则既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的技能水平。
2、课题研究训练
创新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开拓性创新、模仿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三种类型。课题训练的内容,也应该针对这三方面的创新,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一是通过在课堂上设置课题,引导学生们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答辩、思考训练、模拟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由教师指定课题,通过小组进行研究,这可以结合学校所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不仅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创新精神。三是进行校企或者相关单位的联合研究,使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直接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开启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要注意设计的功效,可以针对管理中的某一项内容设立课题,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而使学生经受一次研究型的锻炼。
3、实地考察训练
实地考察训练是管理学教学中的一种生动的教学形式,也是当前许多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可以汲取。一是建立教学基地,以典型的管理实践把课堂教学内容变成物化的形式。二是定期组织相关的考察活动。三是请有经验的管理者进行现场演练。四是建立实训室,以更加典型精当的形式揭示管理问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种实地考察训练中,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比较详尽的计划,鲜明具体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而不是流于形式。
总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管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采取更加合宜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丁颜彬.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科技园区建设指导手册. 北京: 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5.3
2、李建明. 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人才市场 ,2003(6)
3、陶宏娟.交流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药学教育,2002(3)
4、祁云川.决策就是雾中看月.管理学基础.2006(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