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于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于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10-8-12 17:21:56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 政治理论 教学效果 实效性
   论文摘要:在当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要求,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该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就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改进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训练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
   1998年4月23日,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讨论、批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2004年3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了重要批示,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充分发挥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实效的殷切期望和明确的工作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但不足之处是,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脆弱性,认识容易偏颇。有一些人由于受外界不良影响,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片面追求个人的发展。因此,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和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此外,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也是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二、当前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最棘手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学生兴趣淡然,学生的上课秩序普遍较差,进而影响到教师的上课情绪和积极性,部分教师也存在不爱讲、应付讲的心态,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自然无以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公共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倾向。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多学生存在着重视科学文化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现象。他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经济生活以及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对与专业和求职似乎关系不那么直接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便敬而远之;二是大学生阅历浅、受挫少,学生本身的层次及素质相对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的思想底蕴缺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局限,加上他们喜欢形象性和情节性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对抽象的政治理论缺乏兴趣和耐心;三是大学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中学政治课有诸多重复,削弱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学校实际课时量达不到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安排的‘课外”课时、实践课程等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落实;五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威信,使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六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的授课大多仍然沿用原有一本课本、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剧了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厌学心理。“三进”工作,只能进教材、进课堂,而难于进学生头脑。
   三、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由于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深化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作到:一个贯彻、二个体现、三个结合、四个增强、五个抓好。
   (一)一个贯彻
   “一个贯彻”,就是公共政治理论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新时期我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强化一个支柱即精神支柱即理想信念;培养两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和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着力解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特别是“进学生头脑”工作。
   (二)二个体现
   “二个体现,,就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和系统性。
   首先,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于公共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着重在教材内容的时代感上下工夫。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不仅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教育,而且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现时代的理论创新的认识,切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
   其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重点,强调系统性。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系统性,不是全面性,面面俱到,而是体系化。例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因此,在讲授中,应突出它们内在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三)三个结合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三个结合:
   1、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富有时代性,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明确他们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增强公共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要动态跟踪、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再结合我院的高职特色、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来因材施教。
   3、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高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方法方面也有很多相似或互补。我院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样,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两者应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合作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有共享。
   (四)四个增强
   1、增强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问题非常关往,有不少困惑之处,特别是对收入差别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更应该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面回答。尽管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但只要对大学生做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说明,也能达到解惑作用。
   2、增强实践性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每年寒、暑假都要要求学生了解家乡见闻,开学初组织学生座谈,畅谈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实地了解国情、省情,充分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摆正自己的位置,尽早适应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增强实效性
   马列主义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个环节中,进教材、进课堂是载体、是中介、是手段;进入学生头脑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感召力,着力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使马列主义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在学生中入脑人心。
   4、增强创新性
   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是不断增强公共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把增强创新性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思想观念和风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防止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在内容上,要不断注入反映世界文明进步和中国社会变革的新思想、新实践,防止形成教条化的内容体系;在方式上,要采取既有灌输又有启发,既严肃又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努力把公共政治理论课讲授得准确、生动,防止把公共政治理论课当作一种纯学术来讲授,防止形式化和娱乐化。总之,要以改革来促发展,以创新来求发展。
   (五)五个抓好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三流的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二流的教师培养学生能力,一流的教师提高学生境界。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正是通过马列主义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进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境界。而“三进”工作中,最关键就是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首先,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一切思想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把实践教育的观念切实引入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依据,并与理论教育相对应的。过去我们较多地强调理论教育造成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似乎就是简单的理论灌输、空洞说教的假象,从而使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说服力,没有威信,更谈不上实际效果。再次,树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的观念,完善感染与激励教育。过去的教育者往往居高临,借用一整套理论来“压制”、“征服’’教育对象,事实上,大学生具有激发情感的良好条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热烈,只要能以诚相待,敞开心扉,完善激励机制,就会产生两者心灵的“共振”与情感的共鸣,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思想,从而收到预期的实效,实现德育的目标
   第二,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守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阵地,认真教学,辛勤耕耘,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育人意识。
   第三,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育人育心的“正人”使命,而“正人”必先“正己”,身正为范。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中,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
   第四,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完善理论知识构建,用深厚的理论素养、广博的知识说服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新快,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新理论、新问题,因此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在理论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启发学生和解释、论证问题。
   第五,提高能力水平,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创新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教学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艺术活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文化气质、语言艺术、交流技巧等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广大的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实践、创造、表达、交往、审美等方面能力。
   第六,在师资队伍的数量方面,要坚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建立健全外聘教师档案,加强与外聘教师的交流沟通,并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2、抓好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1)课程设置
   教育部已将公共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总体研究作为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和实践课题,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因此,我院的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必须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必须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当前,在新方案出台之前,建议我院开设两门必修课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道德与法》。具体学时,占总学时10%左右,如学制发生变化,则学时应做相应调整。建议开设《形势政策教育》课,主要由各系专职辅导员负责讲授。每学期初,由院党委组织,把各系辅导员集中起来,进行形势教育培训,并统一部署本学期的形势教育计划、任务。采取专题讲座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专职辅导员讲解与专职教师讲解相结合,校内教师讲授与外聘专家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把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细致地介绍给学生。
   (2)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统编的高职高专教材。
   3、抓好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工作
   改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将实践教学纳入其中,形成以理论讲授为主,提问、案例讨论、专题讨论、对话、看录像等与课下答疑、辩论、社会实践、举办讲座、参观等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
   4、抓好制度建设
   (1)学习制度。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且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基本功。因此,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要学早、学好、学实、学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科研中遇到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既增进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研制度
   建立动态跟踪调研机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工作。主要目的是围绕党的十六大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了解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眭、实效眭、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开创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奠定基础。此外,利用全省每年一次的“滚动调查”,对我院师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和了解,及时排查各种可能影响稳定的隐患,进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确保我院的稳定,为我院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集体备课制度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相同课程的教师在课前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就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然后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究,共同研究确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思考题,并结合我院的实际,对教材的重点章节进行处理。
   (4)听评课及教学观摩制度
   进一步完善听评课制度。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4次(新教师至少6次以上),每次听课须填写听课记录表。定期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注重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教师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学观摩活动。
   (5)质量检查与评价制度
   每学期期中,都要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进度、教案或课件的检查,并在该课程结束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评教(可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以及在互相听课、教学观摩基础上的教师互评方式。逐步探索建立一套可行的标准体系,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6)学生成绩全面考评制度,
   继续探索、完善学生成绩考核、考试方式,实行全面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就是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轻行为的单一考试方法,采取卷面考试(口试)、心得体会、养成评定三结合的考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其中,重视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公共政治理论课增强针对性、实践眭、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各班班主任或系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养成评定工作,在评定过程中,要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表现的意见。
   5、抓好精品课程建设
   做好课程规划,集中力量,多方准备,努力把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道德与法》课程建设成为我院的精品课程。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设精品讲座。
   此外,公共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教学条件的改善是搞好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加经费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学院在增加购买图书资料费用、增加社会实践机会等方面应予以政策倾斜,为改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条件提供保障。
   总之,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开拓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使每门公共政治理论课都能成为让学生受益终身、难于忘怀,生动活泼的一门课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