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体味“语文”之美

体味“语文”之美

日期: 2010/6/5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薛 丽

摘 要: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要深刻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以美育美”;要选择“美”的语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理论修养 教学方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于美育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应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

学海网
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一、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深刻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以美育美”
在语文教材中,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数不胜数。这当中,有着无数美轮美奂的意象,有着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有着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有着“夜阑卧听风吹雨,尚思为国戍轮台”和“人生自古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治学、做人的哲理……这些素材或让人神往,也或使人心仪;可叫人豪情万丈,亦可催人潸然泪下;让你倍感“慷慨悲凉为家国,雀跃沉思缘诗文”……这些材料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而有较高美学修养对于人的学习和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利用这些美的载体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就生活在美当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审美和创美。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的实施美育就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美的感受,切实提升学生赏美和创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要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具备发现、辨别和赏鉴美与丑的素质,拥有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以《雨淋铃》为例,要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景物的美,同时更要体会诗人心中的凄美,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诗人离别时伤心是人之常情,然而其消极的行为是不取的.我们就是要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慢慢体会,理解,实现潜移默化,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感知能力,要通过课文教学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使学生认识到积极乐观热爱生活是美的。从而改变部分学生的有些堕落、颓废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要选择“美”的语文教学方式
既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创美方面的教育,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美”的教育方式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艺术的、符合学生欣赏和品味能力、与所选材料内容情调一致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做到增多一个美育的途径,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身教,收到逐渐感染、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为我们选择颇具美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诸多便利。
1、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有魅力。还是以《雨淋铃》为例,刚上课时我们可运用电脑播放送别的歌曲,乐曲优美的旋律及表现出来的凄美无奈的意境会使学生深深陶醉,同时可以用大屏幕展示一幅幅别离的画面,在讲授过程中以诗词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图片为背景,最后以flash的范读结尾,这些方式把诗歌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选择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更要细心雕琢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能力。仍然以《雨淋铃》为例,以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开头,然后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过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离的苦痛曾触动了多少诗人的诗情,酿出多少千古佳句,今天就让我们随宋代诗人柳永一起体味这瑟瑟的别离滋味。这些语言优美又简洁,对学生是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我们更要品位诗歌本身的语言美,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重音读出与诗歌内容更贴切的语气和语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
3、创设美的情镜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讲授《雨淋铃》时,在送别的曲子中,在一幅幅别离的画面前,以一句众人皆知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开头,这样便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到了离别的凄美氛围中去.然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和心爱的朋友或者挚爱的家人有过离别的经历吗?你的内心曾是怎样的感受?在创设情境后提出以上问题,能使学生更好地身入其境,更好地感受诗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这样通过视、听等颇具美感和美趣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整体极好地受到了陶冶和感染。若缺乏这样的感受,学生则不能在美的熔炼中受到熏陶——感受是全身心的体验,把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去。它虽然要以理解为前提,却绝不止于理解,但绝不止于理智的认识。只有通过感受把情感调动起来,各种内部的感受也调动起来才可能使人从内到外地受到陶冶,以至通过情感渗透到人的生理机制中去。
语文教学内容美形式也要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其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要挖掘这块矿产,在语言学习中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