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语文课应是启迪创新思维的基石

语文课应是启迪创新思维的基石

日期: 2010-6-23 7:25:21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创新的冲动,语文教学担负着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需要以培养有创新思维的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为己任,去塑造一个个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个体,为学生走入社会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启迪;创新思维
   一位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是:“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语文课,这可得归功于教师。教师把课堂分配得既有条又有理,不仅开了路还清了道,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担心,顺畅得像上高速公路。除了几个读音需要纠正,其他统统不必操心——所有词语教师会为我们解释,免去翻辞典的麻烦;所有的句式教师会为我们分析,把所有难于理解的东西通俗化。我们在课堂上是倍受优待的婴儿。这真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是在美美享受着‘鱼’,但青春的我们并不安分,我们希望自己去‘抓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创新的冲动,语文教学担负着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包含着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为人处世的应变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需要以培养有创新思维的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为己任,去塑造一个个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个体,为学生走入社会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相对中学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没有框定的范围,没有具体的考点,这就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但这种发挥不能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跟着感觉走,而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有机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在感受学习的乐趣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优势创造性的学习。
   创新教学法具有灵活多样性、实践性、适应性、发展性、互动性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的激励和启发。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语文课成为启迪创新思维的基础,笔者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教学: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几乎抹杀了所有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可做如下改进: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促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由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如此的教育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初入学的中职学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回答问题总怕错,所以选择被动的等待答案、接受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一篇文章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文章,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如短篇小说《项链》,按照传统的观点,人们总是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为爱慕虚荣导致悲惨命运的这么一个女子形象。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开讲之前,先提供学生几段材料:
   女主人公十年的悲惨遭遇,坏事变好事,“由于劳动,没走上堕落之路,成为一个‘好主妇’”。
   ——茅盾《在部队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虽然十年辛苦之后,她的外表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她那希望凭借色相向上爬的腐朽思想丝毫没有变化,她始终没有认识到她的灾难的真正原因。
   ——董星南《〈项链〉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本身对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进行分析,说出对主人公的看法。结果,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鉴赏作品时能放开思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让学生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指导学生形成阅读能力;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鼓励学生时时写,事事写,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写作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为提高写作水平,要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学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三)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前面对短篇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的拓展性分析,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语文是文化基础学科,从属于专业教学。学生的语文学科教学按不同专业特性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要迅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研究符合中专实际的特色性教学才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需求。笔者试着从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用创新教育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启迪创新思维的基石,并指导语文教学,就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