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语文课堂上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谈语文课堂上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日期: 2011-12-20 0:01:2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巧红

内容摘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上运用教育机智,使课堂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那就是——尊重、了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心理桥梁。
   关键词:尊重 热爱 了解 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底深处。”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悟: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渠道,怎样才能使课堂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学校教学实践告诉我,那就是——尊重、了解、热爱学生。
   一、尊重学生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念: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管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多方考虑,尊重学生。
   在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突然间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粗犷豪放的歌声。刹那教室骚乱起来,我也不得不停下了讲课。随着学生们一起回头观看,那位情不自禁哼唱流行歌曲的学生此刻正从自我陶醉中醒来。面对这种局面,我并没有指责那位学生,而是微笑着说“谁唱的歌真是优美动听,明天的自习课,让这位同学唱给大家听好不好?”教室里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我又接着说:“我们继续上课吧!”
   魏书生先生说过:如果学生的大脑忙着接受训斥和处罚的信息,也就无法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旧我和新我的论战。作为教师经常有这种情况:因为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就停止上课,一个学生挨批评,几十个学生陪着。这种做法教育了一个学生,伤害了一大片感情,耽误了全体的时间,更完不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在上述事例中,我没有发火批评学生,而是机智巧妙的解决了问题,恰好也维护了学生的尊严。
   二、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忌讳讽刺、挖苦学生、粗暴对待学生。热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的收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爱心典范,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在教育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
   在我班召开的一次主题为“母爱”的班会中,本来是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当一名男生发言时,他慷慨激昂地读到:对我影响最大、最爱我的人不是我的父母,而是我的班主任陈老师,因为她给了我除了父母般的爱之外,还给了我更多的做人道理。他对我的爱不亚于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回忆老师的爱吧:刚刚迈进职高的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许多学生从来没离开过家,老师象大姐姐一样对我们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每个课间她都到教室问一问上节课情况,使我们不但认真学习,而且不再想家。每次过双休日回家她都说:路上小心,天气转凉了,别忘了带衣服。班会上她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适应环境……。同学病了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她知道了,她会忘记了工作的疲劳,用自己的钱带学生去看病。尤其是老师那双温暖的手,看见同学体质欠佳时就会抚摸我们的额头是否在发烧,当我们颓废时,拍拍我们的肩膀给我们信心和力量……读到这里全班同学竟产生了共鸣:“老师谢谢您的爱,我们也爱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心和担心,那你就勇敢的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才能找到创新的喜悦。”是的,正是因为爱,我在班会上获得了教育的喜悦——学生的肯定和热爱。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重分班了,大家竟抱在一起哭:“老师我们不想走,我们舍不得您。”这是什么,这正是教师热爱学生所产生的力量。
   三、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心理桥梁
   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式,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里实际和生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由于家庭条件、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职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取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的津津有味,教室的门“啪”的被踢开了,只见一男生气呼呼的闯进来,冲到座位旁,甩下书包,嘴里吐出难听的话:“他妈,气死我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被大家称为“ 神经质”上课专门给老师捣乱的那位学生。我对其进行过了解,其父母虽没有离异,但婚姻已经名存实亡,该生对父母的不满,总是带到学校来,用违反课堂纪律来发泄。但在语文课上还是不捣乱的,听其他教师说,该生说爱听语文老师讲课。对于现在的状况我知道我不能轻易发火,否则会发生师生大战。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师生发生冲突已经不止一次了。于是我平静的走过去,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关切地问:“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了?我们班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们愿意和你同喜同忧,你愿意告诉我们吗?”他稍稍一愣,点了点头,简单的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他来上学的路上自行车坏了,推车跑到学校却迟到了,被政教处抓个正着,扣了班级得分,班主任对此事十分生气,又是训,又是写检查。听到这里我发自内心地说:“真是让人生气。”然后转过身来问班里的同学:“你们生气吗?”“生气!”,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好,那我们做各种生气的表情一分钟。”我接着说。看到学生们的怪样,我忍不住笑了。再看看那位男生的脸平静了许多,转过身也偷偷的笑了,因为一名学生的表情实在可爱。接下来我不失时机的问同学:“假设今天的事情换成你,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当同学们说到一半时那名男生打断了她的话:“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教育,刚才我错了,对不起,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咱们上课吧。”虽然耽误了十几分钟,但我的课上的非常好。下课了,他走到我身边:“老师,您真好,我本来也准备挨骂的”。
   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效果远远及不上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见效快。所以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理解。
   总之,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从人格上尊重学生,在内心里热爱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现自己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