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模式

日期: 2009-8-2 8:28:18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照搬别国的社会主义旧模式已被根本否定,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建的社会主义新模式正在逐步定型,趋向成熟。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关键词: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内涵;特征;意义。
   一、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由来
   改革开放前,我们搞社会主义搬用别国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奋起改革,改革照搬别国的社会主义旧模式。实际上,邓小平在坚决否定照搬别国模式搞社会主义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建构合乎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新模式。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邓小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模式问题有了更加肯定的看法。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二、中国模式的内涵
   “中国模式”是探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抽象,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1.“中国模式”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发展模式。模式是体制层面的东西,它体现制度的属性。脱离社会主义制度谈“中国模式”是不科学的,“中国模式”的成功就是“中国模式”社会主义的成功。我们的各项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对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而且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带动并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
   2.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式。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它带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以宽广的胸怀和世界眼光,趋利避害,充分借鉴和大胆吸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开创了一条与全球化相联系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模式”最富时代意义的内容。
   3. “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虽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但不能跨越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模式的特征
   1.比较快地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2. 改革开放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和其他社会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并在解决矛盾中前进。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并不离开正确轨道的思想政治保证。所以,邓小平在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作政治交代时明确地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能动摇。
   4. 实行市场经济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我国改革,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在经济体制上一步一步地从计划走向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5.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从引进外资允许外国人在大陆直接投资办厂和知识青年回城广开就业门路允许搞个体经济开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6.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四、“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其世界意义
   1.挑战。从目前来看,“中国模式”正处在动态的发展和构建过程中,它还面临着国际国内多种势力和因素的严峻挑战。就国内而言,这些挑战主要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制约突出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寻租和官员腐败问题亟需解决;社会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就业压力增大等等。从国际范围看,“中国模式”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极少数西方大国的遏制,另一个是“印度模式”的发展。
   2.意义。第一,“中国模式”表明,一国的发展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第二,“中国模式”的成功是社会主义的成功。第三,“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个新模式与照搬别国的社会主义旧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特征预言的简单照搬,一个是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搞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一个是封闭僵化的,一个是开放发展的,一个障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一个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