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日期: 2009-1-12 1:26:15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园媛

【摘 要】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大学校园文化成为一种全方位育人的生命文化,努力使大学校园文化成为共生共荣的和谐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这就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校园的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指导。

学海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高校,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建设与和谐校园相契合的校园和谐文化,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作用。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凸显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先进文化、健康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要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和谐校园文化,其根本就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离开这个根本点,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就会走入歧途。事实上,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少数人主张文化中立或文化西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在高校也有所反映。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种腐朽的思想和文化必将充斥大学校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高校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教育师生,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彰显大学校园文化的理想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是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去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激发广大师生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向上的热情,努力用共同理想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

历史表明,大学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切实引导广大师生主动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追求繁荣富强的大“我”中才能真正体现小“我”的人生价值[1];只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使自己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学海网

四、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二)把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李岚清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要只精于科学而荒于人文。也就是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但要精于科技本身,还要精于同人精神世界直接相关的人文[2]。美国白宫“研究和发展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通晓和熟悉人文艺术学科,能促进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爱因斯坦则早就认识到:“从艺术使我比从物理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优秀的文艺作品,高雅的文艺演出,厚重的历史展览,催人奋进的刊物,以及精心设计的景点、装饰,这其中都蕴含着极为珍贵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创新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比如说,可以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当代世界形势研究会,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定期举行大规模读书会,由学校组织教师选出一批最畅销书刊或中外名著,把优秀的精神食粮推荐给学生;可以定期举办座谈讨论,开展文艺批评,调动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可以举办学术论坛、成立科研社团、科研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数模竞赛及校内外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五、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道德约束力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这就为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为引领转型时期的社会风尚树立了道德标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道德标准[3]。大学师生不仅应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而且应是社会公德的践行者,更应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因此,高校应举办一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专题党团组织生活,举办主题班会、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传唱“八荣八耻”歌曲、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征文赛、演讲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引导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通过校刊、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加深师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营造“人人知晓荣辱观、人人践行荣辱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养成良好品行,努力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这一体系的灵魂;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这一体系的主题;爱国、创新始终是这一体系的精髓;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是这一体系的道德基础。高校只要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高校就能够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可靠之地、社会文明的辐射之源、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郑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高教探索,2007年3期.

[2] 冯刚.提升理念明确思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2期.

[3] 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高校理论战线,2006,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