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学发展的地域资源视角

大学发展的地域资源视角

日期: 2010-9-1 21:38:03 浏览: 2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大学具有社会属性,服务社会是其基本职能之一。这决定了大学从来都不是遗世独立的,它的发展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地域资源就是众多社会条件中的重要一项。本文试着阐释大学发展与地域资源的互动关系,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案例,分析地域资源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好地域资源推进大学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 地域资源 互动
   一、大学发展与地域资源之间关系密切
   1.大学发展与城市互动
   城市是智力、物力和财力的聚集场所,是创新的策源地。大学发展与城市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度发展的城市为大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一般来说,坐落在发达城市的大学,其师资和生源素质偏高,于落后的城市则相对偏低。据学者研究,在我国,如果把城市规模大小,实力的强弱作为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那么城市的等级越高,大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就越高,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而形成大学对大城市青睐有加的“马太效应”。国内北京、上海、南京及武汉等大城市里大学林立、大学生人数众多,大学的影响力更强,就是明显的例子。
   2.大学发展与政府互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属公立院校,其中包括教育部直属院校、省(市)部共建院校和地方院校。大学的普遍公立性决定了政府将大学建设纳如其管理和服务范围。同时,大学以其科研成就及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等方式服务社会,推动政府主导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项建设。在知识经济日益彰显的今天,大学与政府的这种互动共生关系表现得愈加明显。如大连市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考虑到市内有日语人才的优势以及软件学院众多等优势,着力将大连打造成为中国软件外包门户和全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在实践中,这种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大大增强了大连的投资软环境,为大连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项建设增添了活力。
   3.大学发展与企业、产业互动
   新时期下产品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 企业发展面临激烈竞争,产业升级换代甚至转型的使命接踵而来。产业经济与知识成为资本的特点使大学与产业的结合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企业发展、产业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成为创新源动力的提供者。另一方面,新经济中的发展特点也引发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大学办学产—学—研趋势有所增强。
   二、华北电力大学发展的地域资源视角
   1.两地办学,优势互补。华北电力大学历史上形成了北京、保定两地办学的格局。2006年学校校部由保定变更为北京,通过发挥北京、保定的不同地域优势,实现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实践证明,保定校区因为有多年来作为校部的历史积淀,以及拥有所在地较高的社会认同等有利条件,延续了优良的风学和育人环境;北京校部则凭借首都的地缘优势,拥有了信息来源、对外交流、引进人才等便利条件,为学校发展吸纳了新的资源。学校通过整合两地的办学资源,实现了学校整体办学能力的较快发展。
   2.大学发展与政府合作。2006年,保定市提出“中国电谷”发展战略,建设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打造以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能、新型储能材料、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和高效节能设备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及能源设备格局。“中国电谷”的发展战略与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人才、信息、科技和设施优势使得二者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学校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涉及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学术项目达18个。事实表明,学校与政府的合作,既实现了学校发展的诸多突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又服务了地方政府发展战略,实现了大学发展与政府资源的良性互动。
   3. 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华北电力大学立足能源电力领域与电力企业联系密切,校企之间在人才合作培养方面具有积极表现。能源电力、光电信息、IT行业等3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与“电谷”区域内华仿科技、天威英利、天威集团、中航惠腾、风帆集团等五个企业合作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学校充分利用保定地域内能源设备与新能源产业链条较为齐全的特点,在近五年来多次承办的政府援外培训活动中,先后组织发展中国家电力行业技术专家及官员近两百人前往企业参观学习。可以说,学校以其理论研究性工作帮助企业创新;企业又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丰富学校人才培养格局。
   三、地域资源之于大学发展的启示
   1.密切与地方的全面联系,推进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国外许多大学都十分看重大学与所在城市、社区等方面的联系,甚而通过此类途径来培育学生的公共意识,树立健全人格等。国内许多大学也确立了诸如“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等大学定位。这对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而言极具启发意义。推进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让大学发展深植地域土壤,“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理应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2.与地方外事部门合作,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随着“中国电谷”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定对外交往也日渐频繁。学校应积极融入城市对外经济、教育、文化等交流。可通过本城市与国外友好城市为平台吸纳留学生和招聘外国教师,推动教育、文化交流合作。这样,既可以深化友好城市之间的合作内涵,又有利用扩大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
   3.构建大学—企业国际交流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引进外国重点智力的基地。在“中国电谷”的发展壮大及其国际影响增强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科教兴国、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得以迅猛发展,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不少大学瞄准学科综合化、办学国际化等远大目标,企图发掘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的办学资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大学在求强、求大、求全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大学定位模糊、大学发展模式单一等的弊端。面对这一情况,如何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增强自身吸引力,就成为当今大学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明确自身特点,合理利用地域资源推进大学建设不失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助推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周锋,蔡晖.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例[J].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
   [2]张希胜.英美大学与社区互动关系研究与发展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03):79-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