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析做好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析做好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日期: 2010-7-23 18:01:14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重点分析了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竞争不公平、保证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滞后等严峻形势,给女大学生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提出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维护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其一是人才需求不旺。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受“9.11”影响,驻我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裁员;外资企业接收大学生人数明显减少;IT业、证券业开始裁员;一批在美国硅谷从业的华人回流;过去需求旺盛的大型企业如华为、中兴、大唐等需求急剧下降;政府机关实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过剩,用人指标受限等等。
   其二是供需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就业人数讲,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共有115万人,而2002年将有145万名学生毕业,其中研究生8.8万,本科生63.6万,专科生72.7万。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尤其专科生的增幅,使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变得比较突出。另外,从学科专业冷热不均、学历层次需求不同,地区间的需求不平衡方面看,也使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变得比较突出。
   其三是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学生们仍是眼盯大城市、大公司、经济发达地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地县级单位、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看不上眼,在工资待遇上总期望待遇优厚。如在最近某高校对毕业生进行的一次就业情况调查中发现:学生就业首选的地域仍是上海、北京、东部沿海一带。
   二、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状况
   目前,有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摸底工作,从调查结果看,某些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较男生要低10—2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机会不均等、招聘条件设限
   虽然社会各方都一直在呼吁就业市场上的男女平等,可一些用人单位仍然是我行我素,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公开打出“只限男性”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很多时候,使女大学生连展示一下自己的机会都没有。此外,在许多地方公务员招聘选拔方面,也有女性比例不得超过30%的要求。
   2.就业竞争不公平,女大学生求职自信心不足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甚至女生免谈。这严重挫伤了女生的学习、就业积极性。据有关调查显示,女毕业生比男毕业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有20.8%对找工作没有信心,比男生高出5.7%;对走向社会感到害怕的女生为l8.7%,高出男生9.3%。在择业前的心态上,有51.5%的女生感到比较紧张、苦恼和焦虑,而男生则为39.5%。
   3.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女性就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29.2%的女生认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女性就业,51.4%的女生认为各种传统观念和某些现实因素是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求职困难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女职工生育基金补偿制度,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必须由用人单位承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显然不合理,而且女性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必然会对工作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单位不愿意接收女生。
   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影响了女生就业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建设依然滞后,主要表现在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法规内容计划体制色彩浓厚,等等。同时,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堵塞了就业渠道,也影响了女生就业。
   三、调整女大学生心态,指导其积极就业
   从以上分析看,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那么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如何指导好女大学生就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弱点,调整择业心态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重点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导致能力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面试时碰壁。还有的女生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就业,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此外,还有些女生由于缺乏经验及心理准备不足,以至稍遇挫折,戟造茂心态失衡。从而变得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由产生的后果不仅影响了就业,而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为此,应开展多方位教育,让女大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帮助女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态及提高女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女生依靠自身实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指导女大学生善于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42.5%的女生和35,9%男生认为“女大学生有语言能力优势”,35.5%的女生和44.4%的男生认为“女大学生有交往能力优势”,25.8%的女生和13.6%的男生认为“女大学生有忍耐力优势”,此外,“思维能力优势”、“管理能力优势”也有许多赞成票。可见,女大学生若好好把握这些优势,那么完全有能力把握机遇,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
   3.保障女生合法权益,完善法规建设
   宪法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也规定了妇女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把“用人自主权”扩大,甚至是滥用,其直接后果就是对女性就业机会的封锁。求职过程造成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原因,客观地看,绝不单单是性别歧视的因素。妇女负担过重的社会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早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其实是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的双重任务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社会分工应进一步细化,扩大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从而使女性摆脱负担过重的问题。为此,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时,应该把保证女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社会要尽快建立女性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障制度,减轻单位的经济负担,使女生就业的难题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4.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女大学生积极就业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采取措施推进就业。正如顾秀莲所说:“全国妇联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有关部门进行呼吁,大学生分配应该男女平等,我们还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女大学生的分配问题,同时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上提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妇女劳动权利。”为此,作为高校,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强化女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女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要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如:在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充分利用空间、时间、课堂、实践场所,为毕业生尤其女大学生开设一些诸如讲座、技能培训等,以多种形式培养毕业生,使之树立靠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使自己不断提高素质、更加适应人才市场竞争。此外,指导毕业生尤其女大学生就业时要审时度事,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指导学生广泛利用学校、人才市场、互联网、专业网、媒体、亲朋好友、老师、家长等信息资源。当前,一些同学为改变自己学历状况,进行学历改造,如:专升本、本升研等,也不失为良策;另外,有能力者采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则更可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积累经验再择业”也是一种途径;大城市、大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去不了,到基层、到地县、到中小企业、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这种选择更不失明知之举。
   了解自己,客观公正地观察形势、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这是对徘徊在选择路口的毕业生们能否顺利冲关的最切实的检验。正如原教育部学生司瞿振元司长所强调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该对将来的就业有心理准备,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站在今天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因此,要根据今后面临的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学习内容,为将来就业提高适应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