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日期: 2009-1-12 1:02:40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先从审视和探讨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和职校生道德心理因素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入手,采取灌输教育和教师示范相结合,以优秀的道德思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根据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等对策,寻找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培养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工作 思考与对策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引发社会道德的深刻变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职校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好职校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我们得先从审视和探讨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和职校生道德心理因素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入手,寻求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一、社会道德因素存在的负面影响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作用于社会道德,有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学海网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道德风气中最深刻、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逐步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其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的一面。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红包现象”“公款挥霍”“有偿救人”“欺诈行骗”“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等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职校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成长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容易造成其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规范选择的无所适从。
  
  二、职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问题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普遍存在着以下道德心理方面的问题:
  1.缺乏应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职校生绝大部分是没能考入高中的“差生”,因而在他(她)们心里普遍存在着自己是“失败者”和“被遗弃者”的心理;认为自己将来是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上自由散漫,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消磨人生。
  2.自卑自贱心理严重。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因而产生自卑自贱心理。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学海网
  3.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4.自私自利心理比较普遍。在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她)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又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希望得到集体的温暖,却又很少去关心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
  
  三、做好职校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社会道德和职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问题,对职校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职校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1.灌输教育和教师示范相结合,以优秀的道德思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各种优秀道德观念的内化,都不具有自发性,而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外部灌输教育的结果。通过外部灌输教育,将代表社会优秀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外显为规范的道德行为。作为职校教育工作者,要下大力气、发大功夫开展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社会公德教育,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优秀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要随时帮助学生校正人生方向。同时要以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道德现象和行为为反面教材,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对其进行科学、辩证的分析和识别,解开学生道德认知上的疑惑,使之明辨道德是非。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道德理论修养和很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良好道德的驱动力,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避免一些学生一听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厌烦的现象。
  总之,要将灌输教育和教师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2.根据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1)要倾注以爱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大部分职校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指责较多,得到的关爱较少。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给予其关爱才能使其缺少爱心的天平恢复平衡,唤醒其对社会的热情和对他人的关心,也才能使其以爱心回报社会。为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在加强对职校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在学生生日的当天,向学生赠一张生日贺卡,拍一张生日照片,点一首生日歌,送一张生日餐券。在教师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天对学生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找一个学生谈话。在传统节日,给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一些礼品。这些人性化的教育活动,使这个特殊的群体受到关注和重视,极大地满足了其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希望工程”“爱心助残”“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以爱心回报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要教之以耐心。这个群体存在的毛病较多,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反复,想在短时间内塑造好其道德人格是相当困难的。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要教育他(她)们时时以“公民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好的典范引导他(她)们见贤思齐,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只有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保持这种教育的氛围,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还其自尊和自信。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这个群体的闪光点,帮助其找回自尊和自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其才华的平台,使之在学习和活动中受到重视和尊重,从而不断增强其自信心。要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学生中开展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内容的“三自教育”,鼓励其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成才。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