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控车床教学的探索

数控车床教学的探索

日期: 2009-6-30 22:47:41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祝家权

摘要:本文从数控人才现状出发,分析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模式及模块化课程设置的理念。提出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全力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数控;人才;专能;培养;
   一、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
   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的数控机床年产量将达到4万台,数控机床的普及率也将大为提高,因此数控技术的应用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还达不到3%,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数控人才的匮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吴邦国副总理早在2004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我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高级技工严重缺乏,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杭州汽轮机床厂需要260名数控技工,参加十多场招聘会,月薪提到6000元,还招不到合适人选”。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短缺更为突出。
   为缓解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满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前几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专门召开了关于“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动员大会。会议指出:计划在2003~2007年共输送数控毕业生100万人,同时还必须提供短期技能培训300万人次。广东省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技术更新脚步快,人才需求量大,对数控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
   二、目前职校数控车床教学的普遍现状:(本文就数控车床方向进行探索)
   (一)专业课程安排欠妥当:
   数控技术本是一门集机械、电子、信息等多门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可以说是机电应用技术的应用专门化,但是目前在专业设置上却存在着滞后性和落后性。许多中职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突出其专业特点,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第一年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等基础专业课,第二年学《钳工》、《电工》、《车工》等重要专业课,有时还存在着凑课时的现象,随便插一门专业课来填补空缺,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没有突出重点。三年毕业后,没有显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把课时用在实践环节上或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任意选修课上。
   数控技术作为机电应用技术的专门化学科,应按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课程的需要为原则,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要突出数控技术的特点,不必过于苛求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面对中职学生,基础相对差,领悟能力低,最重要的还是不好学。所以,在安排课程上有时宜专不宜博,这样才能体现、才能做到数控技术的专业化。
   (二)设备少,资源严重欠缺。
   据了解,广东省所有职校,包括大中院校,甚至珠三角发达地区具有几十台普车的学校可谓举目皆是,但数控车的呢,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学校只有三四台,全校三个年级几百位数控专业学生,试问这样的设备如何能满足得了当今的人才培养需求呢?原因何在呢,是受场地限制,还是资金投入力道不够?诚然,相比普车,数车的价格的确显得昂贵。还有,数控车床比普通车床要复杂得多,出问题后维修不方便,等都是制约着数控设备发展的瓶颈。
   (三)学生基础差,接受领悟数控能力差,头脑不灵活。毕竟,数控技术是比较深奥的内容,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很高。数控加工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走刀路线的确定是编制程序的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的工艺文件是数控加工的依据。可教材中未给出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对它的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学生舍本逐末,只重视编程,而忽视工艺路线的确定和工艺文件的编制,结果难学会。即使学会了这种数控车床,换种数控车床他又不会开了,因为代码变了。许多学生编不出程序就是因为不清楚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法和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数控技术的实践性是很强的,不言而喻,对于数控车床的操作人员来说,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懂制造工艺,不懂数控车床的操作,那么所编的数控程序要么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要么就是无法应用的一堆废纸。可是教材中实践指导的内容很少,以致数控车床的实习课少得可怜,学生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
   三、提高数控车床教学质量的办法:
   针对目前职校数控车床教学的现状,如何使职校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技术呢?
   (一)补充衔接文化基础知识。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对应用到的解析几何知识、英语知识要作补充和衔接,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譬如,列出操作面板键盘、对应的英文单词及其音标、释义和功能。
   通过对有关的英语词汇的突破,使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对笛卡尔坐标系及有关的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转换的衔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和工艺文件的编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确定工艺路线的教学和编制工艺文件的教学。在课内增加确定工艺路线和编制工艺文件的例题,在课外增加确定工艺路线和编制工艺文件的习题。
   在讲加工工艺路线和工艺文件的编制时,教师要对照普车的加工特点,多比较、多强调它的重要性。指出各种数控车床未必会用,而各种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工艺文件的编制却是差不多的。给学生指出只有在掌握工艺路线的确定和工艺文件编制的基础上,掌握编程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技术,才能触类旁通,才能操作工厂中的任何一种数控车床,才算数控专业人才!
   (三)加大投入,增加设备,加强数控技术的实习指导
   在实习之前,最好能发给学生人手一册机床说明书,教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细细讲解,对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多次的强调,使学生熟悉机床的编程和操作,为实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要想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离不开实习,这跟我们小时候学自行车一样,功多手熟。当然,要想做到此点,无疑要我们一方面增加设备,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确保实习时间!举个简单例子:在安排数控实习时,不宜分散,起码要双节连环,毕竟,要顺利完成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得了的事情。
   (四)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多功能实训中心,既是学生技能培训、教师科研及生产加工的基地,也是一个向社会开放,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地。目前,顺德、中山一带许多职校已初显成效。
   (五)加大技能考核力度。
   采用“理论+操作”方法,改革数控课的考核。从图纸设计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建立工件坐标系建立刀补模拟仿真产品加工,实现一条龙考核。通过这一考核,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笔者觉得考证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觉许多学生平时对数控不怎感兴趣,但一提到考取技能证书,就表现出空有的积极与热情,进步很快。所以在教学中,尽早引入考证概念,也是促使他们认真学好,学精的一有效措施。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在如此严峻的人才需求形势下,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加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鼓励职校,争取培养更多同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寄望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尽早适应上岗,熟练技能,以一带十,齐心协力,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文件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2、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3、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