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立足于职业教育

立足于职业教育

日期: 2009-6-30 12:41:51 浏览: 14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市场经济、社会变革将职业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大学扩招、普通高中得到大力发展,而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困难重重。在高中阶段生源有限的条件下,不但高中阶段教育负增长,中等职业教育下滑加剧。职业学校要得到发展,就应该走创新教育的路子。
一、 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可造就性
创造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认识自然本性。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但,他们的创造潜能依然存在,可以说:他们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壤,是职业教育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只要我们去挖掘、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的潜能释放出来,就可以获得这笔财富。传统观念认为,“创新”是“天才”才能做的到的,就人本身来说,天生的智能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是通过后天学习产生的差异。是学而知之,并非生而知之。如:大文学家雨果,十五岁才显文学。国晋代著名文学家左思,早年书法没有什么成就,后又改练弹琴,成绩平平。于是,发奋苦读,立志专攻文学。他经过十年构思,用了很大精力,终于写出了使“洛阳纸贵”的名篇《三都赋》。后来他的字也练得不错。实践证实了学生在创新面前,没有尖子生和后进生之分。为此,只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和人才观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只有存在于社会中,参与和接受社会生活,才能使天赋得到应有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存在有这样、那样的学习、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可是,他们同样有崇尚民主,向往自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天性。只是当前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模式,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意志,一味地按照家长的意志,社会的要求去塑造,必然会导致学生反抗教育,抵制家长教诲,成为被家长、学校异化的人群。创造的潜能自然被抑制。所以,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学生,改变就业观念。现今社会没有“金饭碗”可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可能有终身不变的职业。只有依照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疏导、培养,使他们学的一技之长和再学习的知识基础,具有初步就业的能力,通过实践发挥创造的潜能,同时,在实践中塑造出新的自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与他人交往,干自己想干的事。在干当中去细心地理解和感受人际关系中、大自然中、艺术创造中的美,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领略高境界艺术内蕴。心灵才会愉悦,精神才会健康,聪明的天赋才会发展。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就会自然改掉。
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加强引导和形成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人的发展是动态的,矛盾的。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反对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他们随然是被异化的人群,畸形发展的心理中 。同样具有好奇心、同样渴望知识,只是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选择,只要是感兴趣的,哪怕是一分得热度、就会用十分的精力去学况且学的很快。容易按各种模式去塑造,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开发其潜在创新能力,把他们的兴趣引到教学内容中,学得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也许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调皮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比尖子生更有出息。所以,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形成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0个学生就会有300个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虽然许多学生存在共同的特点,但个性的差异必然存在,重视个性的发展,培养有独立个性的人格,发展个性才能,才能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一)、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实践中多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点,在制定教育目标的同时制定个性能力的培养目标,指导个性发展方向,奠定个性发展基础,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二)、发掘每个学生特长,智力优势和闪光点为发展个性目标提供有利条件。如:董阳同学,本来是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可偏偏爱上了书法,就这一特点从各方面给予方便,提供学习资料和练习的机会,经过一年的练习,硬笔书法、毛笔字写的都不错,进步很大;陈辉同学在第二课堂学习中喜欢上家电维修,就在课余给他讲有关家电维修基础的知识,引导他看相关的书籍,现在对小家电维修做的很好,还准备毕业后开店;等等。学生选择一个专业学习,并不等于就业于所学的专业,就业于所学的专业并不等于他终身的职业。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要有独立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教学,无法培育有个性的学生,重视个性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
五、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人,有情感,同样需要尊重。马斯洛将受他人尊重的需求列为人的第四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尊重的需求比普通的学生更为强烈,更应该对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加强对他们人权基本自由的尊重。任何讥讽、挖苦及病理性语言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心中形成永难释怀的记忆,等于给学生下了逐客令。
总之,在实践创新教育中,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好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学得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当代教育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编 2002年
2、《教育科研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编 2005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