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日期: 2009-8-31 6:58:02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孝茂

21世纪是的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的代表物对我们的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就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文化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很难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当今中学生的基本素质。
   但是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计算机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更新,硬件条件要跟上
   根据目前教育部中学计算机教材,中学计算机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键盘操作、文字处理软件(金山WPS 2000或者WORD200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等等,其中关于网络方面的内容仅占很少一部分,且多数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瘫痪,无法实现广播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捷而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计算机,会不会上网搜索信息,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基本技能。因此,笔者想建议目前的中学计算机教材能否取消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因为DOS操作系统支持的QBasic程序设计语言已远远落后于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将QBasic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教学内容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如腾出教学时间和教师的精力,将“接入Internet和模拟上网操作”作为教学重点,专门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二、教学方法要改变
   1.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WINDOWS支持下的一些应用软件的菜单),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中提供的软件为例,学习一、二种较为流行的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使用新软件的方法”的目的。从费尽苦心让学生学会一、二个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到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新软件的使用,这一观念性的改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前面所述“将教会学生如何上网作为教学重点”也是基于此目的。总之,要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2.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
   目前北京市的高中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还是QBasic程序设计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原因。一些普通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表现在学习精神差,不爱动脑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善于学习,在自学时不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内容;二是教师的原因,虽然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计算机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难以控制在机房上课时的课堂局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在教学上要善于设置一些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操作欲望。如,文字处理软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编辑和排版为突破口,程序设计以编制图画和游戏程序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快感。
   3.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
   兴趣往往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尤其对年龄尚小的小学生的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将现在的计算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编制成质量较高的游戏型软件(如:类似“轻轻松松背单词”和某些英文打字练习那样的学习兼游戏类型的软件),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不错。目前的绝大多数游戏软件知识含量不是很高,家长和教师往往怕耽误孩子学习,禁止孩子玩游戏;而各科目的学习软件虽然出版了不少,甚至有过多过滥的现象,但多数学习软件缺乏趣味性,对孩子没有吸引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习软件要游戏化,游戏软件要知识化。
   三、考试方法亟待改革
   目前北京市的高中计算机会考分笔试和上机两部分。上机考试由各区出题,各学校自己组织考试,笔试由全市统一出题,统一时间考试,相比之下,学生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笔试。因此考试前死记硬背概念、纸上练习编程、反复做书面练习篇等应付考试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学生的实际能力却并没有得到锻炼。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高中计算机考试最好是向“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的方法学习,实行无纸化考试,全部改为上机操作,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命题。根据教材要求,将必须掌握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如:WINDOWS2000,WPS2000,EXCEL2000,Qbasic程序设计等),基础理论部分的考试采取选择题的方式上机答卷(这部分试题叫做客观试题),内容应该尽可能精炼,将重点放在实际操作(这部分试题叫做主观试题)上,主观试题的内容要特别注重考察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给出的一篇短文进行编辑排版,对版面设计的要求不要限得太死,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程序设计的考试可以只给出问题,不做具体要求,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相信此种方法不仅对于真正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有好处,对今后的计算机教学也将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计算机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