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探究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探究

日期: 2005-9-3 19:47:04 浏览: 25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中专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经过学校进行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各种职称晋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途径,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计算机较高层次的应用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育明显不足。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 …… 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经过中专一般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学生,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专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中专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专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现在世界上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元化、行业化方向发展,而我们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差距逐步在加大。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各种行业对计算机专业化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专业在开设课程时极不合理,所学的专业课程中,相当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有学到。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由于中专学校的教学投入的缺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我们花三至四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其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而言,毕业初期,只能比社会上普通电脑培训班的学生略强或相当,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如文字输入和处理甚至还不如他们。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除了社会对中专学历的偏见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要信心,进入社会后,往往遭受观又大的就业压力。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的机会、以及教师本身没有对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是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的原因,对现在和将来中专计算机专业教育和毕业生出路感到不安。因此,根据我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中专生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专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各学校、各专业可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大体上,中专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按其专业、学习年限分为三个层次:
1 、初级能力要求
(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 2 )掌握 DOS 、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 3 )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
( 4 )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测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
( 5 )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一般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并得出正确的结果。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
( 6 )能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 7 )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般简单的维护。
2 、中级能力要求
( 1 )具备初级能力。
( 2 )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 3 )能够判断、检测和排出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
( 4 )掌握 WINDOWS NT / 2000 操作系统的使用。
( 5 )能完成流行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
3 、高级能力要求
( 1 )具备中级能力。
( 2 )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 3 )使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
( 4 )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
( 5 )掌握 Internet 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的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所以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的、实用的专业。
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目前社会上对中等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一些调查和了解,笔者认为: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走入家庭,以及电脑培训方式的社会化(如普通职高、短期培训、就业培训等),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制作、计算机广告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在市场上十分看好。所以,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应打破单一的格局,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将计算机专业进行进一步专业细分。可考虑将原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分别设置成以下几个专业: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本按原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并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基础知识,掌握国际互联网知识。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应用设计,对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
(四)计算机广告设计(或称: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工基础。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完成各种设计图纸的输入输出。
(六)办公自动化 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
各专业在一年级阶段,不进行具体专业的划分,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二、三年级再对学生进行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实践能力、工作技能的培养。
在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的眼光。教学上应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对各种不同的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分类,除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就业准入的技能考试中所确定的项目外,再按以上专业(以及形势需要增设更新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增加新的教学模块,每个专业都应至少要有一个自己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中专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与大学生相比,中专生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我认为,大学生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中专生的则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所以在专业的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考虑职业的需求。按上述计算机专业专业化、行业化设置的设想,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有些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未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开设的课程偏重于一些基础的和传统的理论教学,这对计算机的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在计算机课程和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应强调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注意选择先进、合适的应用软件进行教学。
对于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 “ 学生有一技之长 ” 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现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备工具,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应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之外,要按其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

● 授课方法:
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 + 讲解。由于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 WINDOWS 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 + 操作 + 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好效果。
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作用。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 CAI 课件,部份课程(如公共基础课、多媒体基础等)应以 CAI 教学为主,积极以适应计算机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


● 实践技能 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 8 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 500 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 5 比 5 或 6 比 4 。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 5 0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力。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 考核方法:
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对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 实验室要求:
对于一般基础课程,如基础程序设计( C 、 PASCAL 、 BASIC 、 FOXBASE 等)对计算机机型档次要求不高,目前学校中的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需求。但由于许多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对计算机的机型档次、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规划。近年来我校加大了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两年中增加奔腾 Ill 、 IV 档次机器 12 0 台组建多媒体网络机房三个、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教室 2 个。把机房按不同档次分成基础训练机房(主要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解、指法及文字录入训练、 DOS 操作系统训练及 DOS 环境的程序设计语言上机);视窗环境多媒体教室(用于大多数 Windows 环境的软件教学及学生实训,如 Windows 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程序设计语言 VB 、 VFP 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专业机房(用于对机器档次要求较高的软件课程教学及实训,如图形图象处理、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等课程人对于不同的机房任务不同,机器档次也不同,安装的软件也不同。即发挥了设备的作用又方便了管理。
在计算机房人员配备方面,应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及网络管理员,建议不配备专职实验指导老师。因为计算机课程名目繁多,实验指导老师要能够指导所有的实验,就必须熟悉所有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操作,这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是十分困难而且是不必要的。实验指导应由任课教师担任,这样对促进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很有益的。
对于实验室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机房的值班、卫生、设备管理、维持秩序等。
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管理、软件安装和维护、软件资料管理等。
机房人员不负责实验指导。
● 多媒体教室:
学校应建立综合性的多媒体教室,用于计算机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教学之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以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室不仅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适合其他各种专业的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开扩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教师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许多在黑板上无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如上述的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若无多媒体教室,是无法实施授课的。
除了作为教室外,多媒体教室还可以作为会议室、展示、演播等场合使用。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普通多媒体教室的主钦备为:投影仪(另加屏幕);多媒体电脑;实物展台、彩色摄像机(摄像头);无线话筒及扩音设备;录像机;卡座等。
多媒体网络教室除普通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外,重点配备计算机网络,每个学生一台工作站。可进行交互式教学、实验。
● 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要求: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 “ 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要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要按具体专业,划分为: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图形图像、 CAD 、办公自动化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
除了教师的专业侧重外,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还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应用指导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设计;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才,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 CAI 软件。对业务上出色的教师,不拘一格,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 的教学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
鉴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开设新的专业课程作好准备。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开出新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