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校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学习模式

中职学校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学习模式

日期: 2005-8-21 11:45:16 浏览: 14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侯穗萍 房志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软件蓝领 培养目标 学习模式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软件蓝领方向)专业的发展较快,已进入热门的专业之列。但是中职软件蓝领学生进入市场的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软件蓝领”人才培养离不开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如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软件蓝领”无法得到市场和企业的认可,那么在几年之内,专业热潮将有可能成为一堆泡沫。因此,了解企业的需求,确定中职软件蓝领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学习模式,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谈一管之见。
一、中职“软件蓝领”的企业需求分析
1、“软件蓝领”的岗位需求
如今的软件开发,已从技术开发上升至设计理念开发。在一项软件开发工程中,高级管理员或者项目负责人将多次与客户接触,详细了解需求,之后进入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设计、软件开发、编程、编制文挡等步骤。在这些开发环节中,每个人都是生产线的一环,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编程、测试、文档整理工作的基础程序员。他们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技术知识,甚至可以仅具有高中或者是中专文化程度,经过职业培训,一般来说就可上岗,也就是所谓的“软件蓝领”。他们能够为公司降低人力成本,工作状态比较稳定。在印度等地,很多高中毕业生就是经过一两年职业培训后进入软件企业做工人的。
2、“软件蓝领”需求的前提
“软件蓝领”需求的前提是大规模的软件企业,软件生产规范化。据介绍,在印度的不少软件企业里,员工数量少辄上千、多则过万。因此,他们把软件开发的流程看成如传统工厂制造商品的生产流水线,讲求规范与标准,把软件的一个个功能模块看成传统商品上的机器零件,各种员工分工明确,越是上规模的公司,工作的拆分层次越清晰,对于软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需要大量的“软件蓝领”。 对软件业来说,大量编程“蓝领”是软件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就是因为它拥有大量的“软件蓝领”,从而保证了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
国内软件企业的规模和人员结构现状。从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导致软件的开发无法规范,二是人才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现有的与软件相关的企业约有6000家,但其中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占55%,50人至200人的占42%,1000人以上的只有少数几家。规模不大使得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分工,需要的是什么都会的“多面手”,从设计开发到基本编程都要干。高级软件人员不得不从事初级程序员工作,“高能低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人才浪费十分严重,增加了人力成本。正因为软件人才严重失衡,所以,我国软件产业既难以上档次,更难以上规模。企业的规模导致我国的软件企业人才呈橄榄型结构,缺乏高级系统分析人员和底层的“软件蓝领”(初级程序员),无法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状况下,软件企业对“软件蓝领”的需求量还相当有限,即使每年培养出几十万的“软件蓝领”,恐怕也很难被消化掉。惟有当国内软件企业突破了“手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并实现了软件开发工程化,提高整个软件产业的工业化水平。“软件蓝领”市场需求量才可能会增加。
另外也有大环境的原因:国内软件企业与善用“软件蓝领”的印度企业也存在很大差别,国内企业主要立足于本土市场做原始开发,不像印度企业从软件加工开始起步,因此对纯做基础工作的“软件蓝领”需求一直不大。
3、中职“软件蓝领”专业的前景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将来几年内我国软件行业的从业机会十分庞大,中国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达到35万-40万人左右,而每年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6万人左右。而处于软件人才金字塔结构的底部的“软件蓝领”,需求自然是最大。
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开发软件实际上是一种白领职业,目前又是“学历高消费”盛行,“有技能、没学历”不易得到企业认可。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经过一些IT培训机构一年学制的系统培训,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能够编写最基本的代码,读完两年都可以独立从事一些软件开发工作,基本上能够达到软件企业的用人标准。但事实上,尽管企业的用人观日趋理性化,不少软件企业对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仍心存疑虑,要企业接受中职“软件蓝领”,确实有难度。笔者曾经在一家颇具规模的软件企业考察时了解到,程序员的一般收入约5000-7000元,这样收入的职位,中职学历的几乎没有。
如果把中职软件蓝领的就业视野放宽些,国内大量的企事业单位,每个单位都需要少数的计算机专业维护人员,负责日常的IT设备的维护和服务,如安装系统、维修PC、维护网络、维护应用系统的运行或应用软件的使用等等,这也是中职软件蓝领可以胜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这些岗位的需求量甚至可能多于软件企业的需求量,也是中职软件蓝领就业的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软件蓝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的国情来看,适宜中职软件蓝领工作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认清形势,针对目前市场环境、企业需求,寻找对策。
二、职业教育“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软件蓝领”定位和培养目标来自三点,除了对软件企业和普通企业现状和岗位需求的了解之外,再就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正确认识和计算机应用学科体系知识的理解。
1、职业学校软件蓝领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的现状和对策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几年来高校大规模持续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的总体水平不断下降,而计算机软件蓝领专业又属于对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的困难相对其它专业比较要大得多。例如学习C++语言,大多数学生似懂非懂,至于能具体应用,更是麟毛凤爪。许多第一线的教师都有同感。这种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软件蓝领”名词来自印度,与印度相比,我们有先天的不足,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中职生经过一两年的就能熟练掌握英语,从而导致阅读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源代码的障碍。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基础实际和企业需求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实用性,使教学内容既涵盖软件开发和企业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术知识,又较符合中职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的客观实际;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应吸收国外“软件蓝领”的先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更应发挥软件开发企业在“软件蓝领”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软件企业,处在软件开发的第一线,他们不仅对软件产品的市场需求有具体的了解,而且对“软件蓝领”应具备专业素质等其它各方面的素质最有发言权,同他们一起制订教育计划。
2、中职教育“软件蓝领”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中职教育“软件蓝领”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现状,决定了“软件蓝领”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蓝领”的培养目标为软件企业培养底层软件人员或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计算机应用服务人员,其主要工作定位包括:在软件工程师的指导下,依照软件计划书,编写子模块内的规范化程序;整理和编写软件资料和文档、测试记录、会议记录;进行数据(程序、软件文档)保管、备份;从事软件的模拟用户测试;为用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进行桌面系统、嵌入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网站的日常维护等等。
与此同时,“软件蓝领”专业还可以为高校、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输送生源,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高校,选择比较具体的专业方向(如数据库系统开发、中间件开发、多媒体系统开发、嵌入系统开发等等),进一步深造,成为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师。
3、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软件蓝领”应该走技能培训为主的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软件蓝领”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照搬高校的教学计划,然后删除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和减少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人认为,在国内学校,大学本科以下的层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所谓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实际上是在学习计算机科学,这话讲得不无道理。计算机科学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基础理论、程序设计语言为主,从而导致学计算机软件的大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开发设计计算机软件,甚至认为编程就是开发软件。因此,对于中职“软件蓝领”,在基础更薄、学习时间更短的情况下,应该借鉴IT技术培训和认证教学模式,走技能培训为主的道路,工作上手就能做。否则成才率将很低,学生出了校门,还要接受培训,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学生。
所谓技能培训为主,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最基本、最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较浅的程度内掌握一两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然后就学习流行高效的开发工具(如果为企业定向培养,还可以学习一些更加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学习实用的编制软件、网络、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对于中职“软件蓝领”,不懂操作系统理论、不懂计算机原理、不懂关系数据库理论,可能并不妨碍他使用工具开发用户层界面、数据库应用程序。
三、教育“软件蓝领”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模式
1、中职“软件蓝领”的知识结构
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中职“软件蓝领”的知识结构应该大致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
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办公软件、工具软件、测试软件);
网络知识技能模块(网络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知识、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计算机程序设计、网页设计语言知识模块(C++、Qbasic 、HTML、XML、ASP、JAVA等)
数据库知识技术模块(SQL语言、Access、SQL Server、Oracle)
程序、网页设计开发工具模块(VB、VC、Visual Studio.NET 、Jakarta-Tomcat、Jbuilder、网页制作工具等)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模块
上述这些模块中,除了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模块、网络知识技能模块之外,其余根据专业方向有选择性的学习。学习的要点是理论要浅,技能要会。由于Web的应用开发日见普及,所以Web 的语言和开发工具,特别是应用广泛的开发工具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体现出软件的时代特征。
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知识,这些对于软件蓝领是必要实用的内容,也是目前软件蓝领专业忽略的内容。现用软件工程教程过于理论化,缺少软件工程的应用细节和实例。提到软件,许多人就会想到编写代码。但殊不知软件概念的外延是很宽的,各类软件文挡(如软件的需求分析、项目设计、测试报告等等)也是软件的主要构成,甚至所占比例要远多于软件的源代码。许多程序员不愿意整理这些琐碎的文挡,中职软件蓝领可以弥补这些工作的空缺。项目管理实际上不属于计算机科学知识,但是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是很常用的,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如Microsoft Project,也应该会用。
这些教学模块充分体现了中职软件蓝领的定位。
2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从应用中学习,应该是中职软件蓝领学习模式的一个基本的特征。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加上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又比较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陷入了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总是消极地接受。学生难以有机会尝试自己创造软件的乐趣,难以享受软件应用的结果,学习效果较差。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学习软件开发,最好的途径就是参与一个实际项目的应用开发。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用科学,没有实践的机会,是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开发的过程和开发技术的。因此,软件蓝领学习模式应该改革,要建立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应用(或仿真应用)驱动,是一种软件教学的互动,应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可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但学习的过程较长,最好从二年级开始。项目学习的方法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实际应用的项目,仿照软件企业的运作模式,由教师演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由学生编写详细需求、详细设计,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分片包干,个人承包,每个人都有机会承担一个项目的内容(比如编制一个模块,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等等)。还要定期轮岗工作。全日制学校推行这种学习模式要比短期培训机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除了让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知识技能之外,还将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群体协同的能力,锻炼交接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决心。项目学习的特点是打破以往各门课程单独学习的方法,依照软件开发的流程,根据需要来学习,做到那里,讲到那里,用到那里,可以加深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的结合。项目阶段之间和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小(总)结,阐明个人成果的理论依据、技术规范、采用的技术手段、参考资料等,向班级或项目组做汇报。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促进相互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编制总结、概括、介绍等类型的技术文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跨越式的提高
3、项目学习模式下的师资培训和课程改革
项目学习模式会打破各种专业课程独立讲授的传统方式,打破每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按需取舍,而且也不能只靠一两个教师来完成,也需要教师的协同合作,需要更高的教学指挥艺术,需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适时穿插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学习教学模式首先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毕竟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没有系统开发软件或从事软件工程的经验,教学上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除了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之外,还要派出教师到软件企业去工作,参与项目的开发,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特别是要着重学习软件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知识,后者最后付诸于教学实践。
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课程改革,是一门综合课程。但是,在短期内完成涉及多种课程的改革也不实际,可以采取先设计教学指导或教学指导纲要的办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着重指明知识要点,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涉及的学科、参考书籍和资料网站等,提供范文、样本,便于学生模仿、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