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争当教育工匠
【摘要】:“工匠精神”是匠人身上一种可贵品质,其精髓是敬业、细致、专注、求精、创新。它更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因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需要具备这样的匠心。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当前,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尤其需要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笔者从技工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技工院校教师应该从热爱教师岗位、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专业技能、敢于创新超越等方面,争当“教育工匠”,培育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校教师,教育工匠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乃至精一行,这是每个职业者投身工作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更需要具备“匠心”,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他们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他们就是未来的工匠。只有教师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传承匠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助力技校学生成长为时代工匠。那么技校教师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做教育工匠,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呢。
一、热爱教师岗位,专注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一旦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对工作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愿意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由于对工作的挚爱,你会爱生如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你也会对工作高度负责,淡泊名利,以育人为乐。热爱你的事业是成功的前提,即便是面对枯燥繁琐的日常教育工作,我们仍要拥有一颗对教育热爱、挚诚的心,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一个不一样的学生,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使学生的身心不断获得成长。因此,把教育当成一辈子用心经营的事业,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生动体现。
但光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对教育有持久的专注,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师职业。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我们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即教师要用一辈子时间静下心来把书教好,把学生教育好,心无旁骛地浸身于教育工作,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用一颗至纯至真的心去感染每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于细微处呵护、引导学生成长。只有做一个专注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排除外界物欲横流的干扰,坚守清贫、躬耕教育,你才能在教育事业的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出色。
二、坚持立德树人,铸育人之魂
“德”是工匠精神的根本,也是教育的灵魂,为人师者德为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德行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底,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好比春雨润物,影响着学生逐渐形成的人格和素养。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做到让学生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德艺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应知任重道远,须重师德修养。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呢。首先,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教书育人理念,肩负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给学生传播民族复兴的正能量。其次,拥有仁爱之心。心中有爱,才能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爱的教师不是好老师,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唯有用爱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所以爱学生,才是师德的基础。再次,提升自身素养。如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塑造良好的个性和人格,磨炼坚强的意志,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育人的能力等。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事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甘于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教师的本色。教师要甘于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在岁月中奉献青春,为教育事业执着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技工院校教师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在技能上下功夫,通过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才能练就过硬技艺,用技能征服和感染学生。
三、提升专业技能,力求精益求精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是任重道远。教师要达到专业水准,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让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如积极参加学科培训,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储备,摸索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要与时俱进,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整合成学生学习需要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强化技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技校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呼唤着精益求精的教育工匠,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有人从教数十年依旧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上下功夫;有人拥有专业特长,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好文章,能在黑板上反手画圆圈、随手画制图,能在开学一周记住所有新生的姓名,能和所有学生无话不谈等等,这些都是教育工匠的基本功。他们远离浮躁、埋头苦干,执着于简单的事重复做,练就别人无法超越的技能。他们正是工匠精神的有力践行者,是一辈子在做教师,一辈子在学做教师的典范。
四、勇于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反思;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化利用教学工具和资源,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观念;其次要改革教学方式、内容、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技工院校的特色,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把企业文化带进校园,邀请企业大师进课堂,让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统一,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促进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竞赛,进一步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只有主动适应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工匠,它不是教书匠的代名词,而是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的教育匠人,他们对教育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作为技工教育的追梦人,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时时事事融入工匠精神,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提升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做一个幸福教师。时代呼唤“教育工匠”,我们要本着对教育的坚守与追求,戒除浮躁之心,脚踏实地、潜心做事、乐于奉献,才能为技能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安心.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