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职校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
2008年2月,我应聘来到现在工作的职校任教,三年多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来职校工作之前,我在某中学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当过中学的班主任。对比普通中学与职校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到职校生不好教,职校班主任工作复杂、压力大、事务多、难度也大。
一,职校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说职校班主任工作难做,原因之一是进入职校就读的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层次最低的学生,他们中不少是初中时的后进生和“问题生”。在一个后进生和“问题生”成堆的班集体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也是正常的。这一点,从职校生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很明显地觉察出来。高中新生和职校新生入学报到时的表情是绝然不同的。高中新生脸上洋溢着高兴、自信、自豪和雄心勃勃,而职校新生是带着满腔的无奈走进校园的。尽管职校比高中校更重视新生报到接待工作,但在新生的脸上总是掩盖不住失落、茫然和自卑的表情。实际上,新生多数对职校的生活知之甚少,虽然人已经硬着头皮来到学校,但心中没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奋斗目标,多数人是想先凑合着过,试一试这除了就业的最后一个选择,倘若适应不了随时都可能脚下抹油----溜之大吉。
我们知道,人处于逆境、低潮时比处于顺境、高峰时特别需要他人的尊重、同情、关心和帮助。所以,从整体上说职校生比高中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尤其是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低落、容易自暴自弃的时候,更需要他人的尊重、安慰、关心和帮助。如果班主任忽视了这一点,不要说能不能教好学生,恐怕连能不能留住学生都是个问题。
实际上,职校生在读初中时,在“成绩第一、升学第一”形势下,由于成绩不好而得不到象成绩好的同学一样的肯定、信任、关爱和尊重而逐渐变得自卑和消沉的。接受完初中教育后,他们迫于各种压力、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职校,不但不希望再有考试排名、不再是升学第一,更不希望老师把自己当另类。从内心上说,他们渴望尊重、肯定和信任;渴望在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有序的环境,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自食其力,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有时候比满足物质需要更重要。
我十分理解学校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但周密安排本班学生的生活,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新生当作自己初出远门的孩子来关心,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做起,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助他们,情绪困惑时热心开导他们;在他们受到他人的冷落或歧视时安慰他们、呵护他们,工作、学习中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既当他们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
我想,只有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尊重、得到关心和帮助,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会主动去适应环境,看到新希望、接纳新朋友、寻找新起点、确定新目标。
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就当前而言,职业教育基本等同于就业教育。然而,我们的学生是在衣食无忧甚至宠爱有加的环境下长大、现在又懵懵懂懂入读职校的,依赖意识强、自我意识非常淡薄,更没有半丝危机感,表现在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很难根据自身的实际确立自己的抱负水平;在与他人相处时不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更不会主动关心他人的要求。要把这些心理上不成熟、人格上不完整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能适应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当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做起,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基础上,在“导之以行”上狠下工夫,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我以自己的规范的言行、严谨的作风、务实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又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地要求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学会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自律和自控,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人和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的挑战,大胆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学生完全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时,就会自觉地抵制各种陋习,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处理亲情、爱情和友情,学会感恩,善于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由于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我所带的班正气特别旺、学生的上进心特别强烈,全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的奋斗目标,班干部团结、奋进、得力,学生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是学校里公认的“文明标兵班”。
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人
我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求真务实,鼓励良性竞争,致力于营造人人口服心服、集体意气风发、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在坚持整体、全面教育为主的同时,还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即把自己的良好愿望和负责到底结合起来,不轻易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08模具班学生何秉韬,第一个学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春节期间,我联系家长时得知何家祸不单行的遭遇,奶奶刚刚病逝,妈妈又被检查出患了癌症,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让年幼的弟妹能继续读书,何打算辍学打工以减轻爸爸的压力。得知这一消息,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春节后我提前回到学校,约好了本班的学生干部,风尘朴朴赶到惠东访问安慰何家,并送上了参与慰问师生共同捐助的慰问金900多元,家长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我的积极斡旋下,学校免除了何秉韬同学的所有费用,还安排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有偿勤工俭学以帮补生活。在师生们的关心帮助下,何秉韬同学顺利地完成学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
10级模具班学生徐绮均,因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对母亲心存怨恨。2010年10月,当他得知母亲欲再婚嫁人的消息时,怨恨上升为仇恨,扬言要用刀捅死母亲。我及时发现徐的情绪异常,耐心细致地开导徐,运用法理和情理,设身处地、身同感受地晓之以利害,消除徐的心理障碍,使徐懂得:人的父母是不可选择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父母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只要父母过的好,子女都应无条件地给予支持。我亲自用电话与徐的父、母和继父沟通和交流后,利用双休日陪同徐回徐家和母亲的新家家访,消除了所有的积怨、顾虑和隔阂,徐不但没有因此而失去母爱,还多了一份继父之爱,在我的鼓励下,徐向母亲送上一份迟到的祝福。这一皆大欢喜的结局,让徐的父母都非常感动。
09级模具班学生李嘉威是个独生子,家庭经济环境不错,每月单房租收入就有一万多,从小父母宠爱有加。入学前,李就陋习缠身,抽烟、饮酒、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甚至吸食K粉,花钱大手大脚。入学第一个星期就请了三次假外出或回家,一周就花掉1000多元。无心向学,父母非常担心。当我了解到此情况后,迅速与李家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和交流和家长达成了共识,并制订一系列转变李的思想的措施。首先我通过谈心开展明理教育,有针对性地改变李对人生观的认知,让李初步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和享受而在于奉献,仅靠坐享其成、过寄生虫生活的人毫无人生价值;为人之子,要体谅父母的艰辛,学会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我的耐心教育下,李渐渐地疏远了原来一齐混的所谓“哥们儿”,不但不再吸K,还连烟也戒掉了,学习上自觉多了,家长十分满意,多次向学校、老师表示感谢。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就必然对家庭尤其是妻子很难顾及周到。去年儿子出生时,我也因工作太忙而未能陪伴在妻子的身边,当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已经荣升爸爸时,大家都非常感动,有的学生甚至当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