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技能辅导课的教学尝试
摘要: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包含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普通三相异步电机驱动、双速电机驱动、步进、伺服驱动、触摸屏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等多项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工厂的综合实训环境,学生在学过电工基础、电力拖动、PLC等等科目之后,可以通过这套设备进行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这几年我一直从事这个项目的技能辅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总结了从任务找知识点的,学习任务中需要的知识点,逐渐拓展,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技能学习状态中。
关键词:兴趣激发 实践教学 任务引领
最近几年,我一直担任电气安装与维修这个项目的技能辅导工作,学生是作为兴趣小组成员招到这个项目里来的,一般都是高一下学期开始选人,但高一年级,很多专业理论课都没有开,一时无法从技能竞赛的要求直接入手,平时我反复摸索,也走过了一些弯路,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电气安装与维修这个项目学好了,学生出去择业面很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相信这一点,于是我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为了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做法。
刚开始,我带领学生走进学校车工、数控实习车间,看看这些设备是如何加工工件的,看刀具的运行、如何将工件加工成所需尺寸。刚开始学生会有疑惑,我们学电的,怎么来了解机械的东西了?接着我会问学生,刀具或工件是怎么走的?它们的运行是靠什么来带动的?我会把设备安装电气线路的门打开,让学生看到,刀具或工件的移动是电机带动运行,而电机的运行又是通过低压电器、PLC、变频器等带动,而这些电器的动作就是我们要学习并安装调试的动作。经过这样感官的了解,学生对我们这个项目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也提起了兴趣,原来机械的动作还是靠电气的控制来完成的。一下子勾起了他们对这个项目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跟学生讲解要使这个设备按照我们的要求动起来,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这套设备中的重要性,有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主动多了。
二、电气安装与维修专业技能辅导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一:时间短,涉及理论知识多
本项目涉及知识很广,涉及到电类很多专业的专业知识,由于众多因素,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基础》、《电力拖动》、《PLC及其应用》《变频器及触摸屏的使用》,还包括《步进电机及伺服电机的使用》等等,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论,也不可能每门课都像在课堂里那样一点一点讲解,如果那样等到学生毕业也参加不了技能竞赛。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验、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我引入了“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我从最简单的一台电动机控制电路着手,让学生了解低压电器控制电动机,将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控制电动机的运行有减压启动,调速运行等,我再把电机结构,包括异步、双速电机介绍给学生,同时调速运行涉及到变频器,很自然过渡到变频器对电动机进行的正反转和调速问题的解决,一台设备只用一台电机是完不成的,例如普通车床,需要多台电机的配合,进行刀具移动,工件的转动,尾架的移动等等,我们要将几个简单控制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综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对不同电机进行不同的控制,如果是数控机床就要能实现自动控制,这时我在辅导课上加进了PLC课程的学习……这样循序渐进,把技能竞赛所要用到的知识逐步加进去,学生容易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也能很容易理清,大致的知识教给学生后,就开始每天分配任务,在任务中运用到没有学过的知识点时,再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辅导,在做中学,学中做。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问题二:竞赛中经常会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老师讲解学生很难很快接受。
竞赛毕竟不同于平时的教学,很多知识点很难,往往不是中专阶段要学的知识点,有的都是大专教材中的知识,以他们现在的水平,学生对有的知识如PLC编程、步进、伺服电机的运行就是不理解,例如我开始和他们讲解步进、伺服转动,程序运行计算脉冲和时间的关系时,不理解为什么换了一个参数,转一圈需要的脉冲数就变了,有时老师讲了几遍,学生会说,我知道这样做,但就是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后来我将计就计,你既然知道这样做,那就先不要问为什么,先做出来,看看设备的动作情况,与自己编写的程序、参数对比,再修改参数,再对照设备动作情况,问题有时就豁然开朗了。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这样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便在实习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练习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训练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还因此划伤了手,感到非常厌烦。我们及时抓住这一苗头,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断丝经常烧红熔断等故障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我们归纳出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于接点不牢靠而引起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一旦通流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家庭线路故障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电路正常运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分别进行安装竞赛、编程竞赛、及安装与编程组合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现有知识不够,遇到问题会讨论,问老师,自己查阅资料,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实践证实,在实习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技能课堂中的教法
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验、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而这门课结合的知识面太广,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为此我引入了“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设置了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皮带输送机的调速、工件的识别、工件的分拣、气动机械手的组装与调试、搬运机械手的动作程序、安装和调整圆盘、供料与搬运、工件分拣设备、组装和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检和报警功能、机电一体化设备多种工作方式共12个训练项目。为围绕设备安装与调试、电路与气路连接、程序编写与运行等整合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知识,规划了27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都促使他们主动分工合作,寻找相关知识,努力把项目、任务做好。在学到技能的同时,也锻炼了部分同学办事的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好了基础。
实习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合社会需求,适应人才竞争。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我把机电一体化设备分成几个块,如机械手,物料分拣,传输带等,在一个实习场所,一部分学生学这块,一部分学生学那块,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这块先学好的,就可以先学另一块, 这样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实习场所都能有实习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兼顾到接受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在反复地看和做的基础上能把各项技能一步步掌握好 。在电路接线时,有同学经常将传感器和电磁阀的正负极性接反,于是我布置学生每人画电气原理图,设备中要用到的元器件全部画到纸上,把接到电源正极和负极的端口连到一起,再把这种接法的原理分析给学生 ,通过这种“纸上谈兵” 法,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三、专业教学目标的实施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熟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熟悉,并回到实践中去。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两年有关电的实习课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为单相照明电路,继电接触式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电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目标是PLC知识的学习训练,并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停止、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二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内容是生产适应性实习。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所确定的三个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预备,实物预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总之,技能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深入联系学生实际,科学的处理教材,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互动,就完全可能提高技能课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杨少光、程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高勤《电器及PLC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3】狄建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