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数学课堂需要 给“描红”插上创新的翅膀

数学课堂需要 给“描红”插上创新的翅膀

日期: 2018/3/24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谢丽

数学课堂需要 给“描红”插上创新的翅膀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谢丽

??随着高考的改革,数学在目前学科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学好数学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在思考的问题。这一届我教授的是一个高三的文科班,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文科班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她们的数学学习就像是“描红”,亦笔亦趋,知其大概后,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所以通常给我的感觉就是她们的笔记工工整整,然而却没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就像书法初学者在临摹前辈们的作品一样。倘若老于“描红”,或一味地仿临老师的解题过程,则必然就不会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从而也就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精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这就必须教师能在教会知识的同时,刻意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耐,主动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学会创造、有所发现的本领。

但是现实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自己的“翻录磁带”,仅仅描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他们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描红”的天地,营造一个适宜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创新教学理念,更新主体意识

第一,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扩展课堂教学的功能,融合知识的传播、信息的辐射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努力让知识不再孤立。

第二,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知识经济时代,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得更多元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更多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信息,储备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纲举目张,触类旁通,延续课堂。

第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互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创造性。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

记得在本学期的一次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做了这样一道试题:

(全国高考题)椭圆的焦点为FF,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P F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当时给了学生一些时间考虑并讨论的,最后学生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有学生想到了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试图通过得到的边长之间的数值关系,根据钝角得到余弦值小于0,去除共线这种特殊情况;也有学生想到了椭圆的参数方程,试图用坐标求出,然后用解三角形的方法解决钝角问题,从而根据参数范围得到P点横坐标范围,甚至有些学生想到椭圆和圆联立,把作为圆的直径,与椭圆相交,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从而得到当∠FP F为钝角时,P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可以说这些思维方法都是具有可行性的,不乏创意。其实当初我自己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会有这么多种想法,就只准备了如下的解法:

解:F1(-,0)F2(,0),设P(3cos,2sin)

为钝角



=9cos2-5+4sin2=5 cos2-1<0

解得: ∴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虽然我觉得我这种做法相对于学生的方法来讲更简明,但是如果不让学生自己去放手行动起来,一味的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喂给学生,就不能给学生营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所以我现在尝试“上课答问、提问时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现成的结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也有了活力和生机。

二、创新数学课课型,使数学课堂“百家争鸣”

常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课型:1、以学生为本型:突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力。2、重视教学目标型: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目标,重视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功能。3、强调师生合作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关注师生合作,教和学相辅相成。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把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比如在下面这个试题的处理过程中,我有很深的感触。

(全国高考题)如图,给出定点A(a,0) (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C点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

解:设B(-1,t),则

从而直线AB的方程为:①



故直线OC的方程为: ②

由①、②消去t得:

点评:从上述方法看出较原参考答案要简单,且容易理解。

要树立向量的应用意识,先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几何入手,让学生体会向量的的工具作用。挖掘课本的资源,从推导数学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开始,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在公式、定理的证明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要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导,形成系统的解题方法,并与其它方法比较,体会出向量解题的优越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要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吸收养分,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乐于思考的创新学习氛围

新的课堂教学任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特点的展示,要求我们要重视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学生乐于思考创新学习氛围。有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导作用:教学是是维持性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要积极努力引导学生去勇敢面对学习中的问题。

2.要通过教学评价,能让教师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3.强调教学活动规范性。一个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在自身的努力中营造一种创新思考的氛围,要自身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具备规范的教学手段。比如: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否有50%的时间去让学生去思考去互动;是否有90%的学生参与其中;是否有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大部分的新授内容。

带领学生走出“描红天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品质,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的一个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须为之而奋斗。


数学课堂需要 给“描红”插上创新的翅膀.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