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英语学习中正负迁移问题

浅谈英语学习中正负迁移问题

日期: 2011-1-27 13:59:3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本文就心理上的正负迁移规律谈谈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什么是迁移
   学了英语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掌握了汉语拼音后,学起英语的拼音来就比较容易。但也常常发现: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也常常产生干扰,汉语中的习惯句式常常被套进英语中去。类似这样一些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迁移。迁移就是已经到的东西在新情况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迁移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即助长性的迁移(也称阳性迁移)另一种是负迁移,即抑制性的迁移(也称阴性迁移或干扰)。已掌握的动作和新的动作有共同之处,就会产生技能的正迁移,它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会说普通话的学生在学习英语国际英标时感到最容易的是三对爆破音[p][b],[t][d],[k][g]和元音中的[i:][ ][u:][a:]等,因为这些音与汉语拼音的形式和发音比较一致。如果新旧动作之间不相同就会产生负迁移(干扰),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例如这组对话:
   ——Have you got a TV set in your home?
   ——Yes, I home have
   学生回答“我家有”句式,迁移到了英语中去,这就干扰了英语的学习。又如:
   ——Is this a pen? ——Yes, it is.
   ——Is this a girl? ——Yes, it is.
   第二个答案中,学生把she is 说成it is,这是受了第一句答案的影响,类似现象不胜枚举。
   二、迁移的几个基本条件
   前面我们变到迁移的概念,知道了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存在着迁移现象。但迁移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自动的,而是有规律的。下面是迁移的几个基本规律。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之一。
   首先,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因素较多,则正迁移现象比较明显。例如,我们会了正确拼写dear一词后,运用有关规律能正确拼写出fear,hear,near,tear,year等词,而事先并没有人专门教给我们fear,hear,near,tear,year诸词怎样拼写。
   其次,学习方法方面共同因素较多,迁移现象也比较明显。例如: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熟记各种材料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学习某种材料时能掌握这种熟记方法,则对学习其他材料也有明显的帮助。
   此外,还表现在态度的共同性上,如爱整洁已成为大家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则英语作业方面爱整洁的习惯就会表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学习对象之间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多。例如,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汉语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英语水平的高低。英语翻译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但最重要的是汉语知识。如果学习对象之间共同因素较少,迁移也少。又如,会说“教室里只有两张桌子”,不一定会说“There are only two tables in the classroom.”这个句子。迁移是以过去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前提的,前后教材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正迁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原有的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英语学习中是屡见不鲜的,un一意为“不”,--ful意为“足够”,mis-意为“致错”,同学们掌握了这意符的含义,那么,当你学过able(有能力的),grace(文雅),behave(行为),之后,再见到unable(无能力的),graceful(文雅的)和misbehave(作弊)等,也就无师自通了。相反,如果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较低,迁移就会发生。如果把“过去完成”这个概念仅仅理解成“现在以前任何时候完成的动作“,那么,当你看到:
   I saw him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 had seen him before that day.
   就分不清它们的时态含义了。
   已有的知识的概括性之所以影响迁移,主要是由于在迁移过程中同学们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辨别当前的新事物。如果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高,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他就能依据这些本质特征去揭露新事物的本质,把它纳入到已有的模式系统中去,这样迁移就顺利。如果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低,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把新事物纳入到已有的模式中去,这样就会给迁移造成困难和错误。
   3.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差的同学做什么都喜欢用旧法则,沿用旧习惯,不善于根据课题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的解决方法,而分析水平较高的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对课题分析得透彻、迅速,能准确的进行归类。这两种学生在学习的迁移方面有显著的不同。例如,我们常常看到同学们在做选择方面的英文习题时,分析能力强的同学往往会对题目上的各种答案进行比较,仔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而分析能力差的同学往往只扣住答案中的词组,只求得一知半解,往往把题目做错。因此,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也进一步的说明迁移不是简单的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只有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当前的问题,揭示新旧事物的共同本质,才能使已有的经验得到顺利的迁移,所以说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4.同学们的心理、生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也是影响迁移的因素。关于心理状态方面,首先表现在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注意力涣散等,会造成迁移的障碍。其次,还表现在他们应用知识技能的准备状态,心理学称这准备状态为定势。定势可以促使负迁移的产生,也可以促使正迁移的产生。例如,我们学惯了汉语,现在来学英语,由于汉语的习惯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往往把汉语的习惯表达法硬套进英语中去。初学者把“Thank you very much.”说成“Very thank you.”即此例。
   另外,当学生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为抵制状态,这时旧的暂神经联系的恢复就困难,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也困难,在这种重量状态下正迁移也就难于产生。
   三、正确利用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
   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正负迁移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已掌握的本族语与英语学习的问题。母语与外语在结构上有不同之处,同学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用本族语代替学英语,这势必要产生干扰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运用迁移规律,克服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干扰呢?
   1.掌握已母语与外语的共同规律
   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中(Nom-Chomsky)认为:一切语言都有“共相(universals)”。一切语言的基本体系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表层语法(我们听到、看到和说出来的语言文字)只是深层语法(意义、规则和过程)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所有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共同性。汉语和英语两种语法之间就有它们的共同规律。比如:冠词的概念(主、谓、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具有相同的特点国。例如:
   英: Dick Speaks English
   主 谓 宾
   汉: 迪克 讲 英语
   主 谓 宾
   这说明一些语法知识、概念和干什么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具有,其区别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而已。
   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之所以在语法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这是由于两个民族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相同性。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有了各种概念;而且处于他们那个阶段,学了点英语就有善于生搬硬套、模仿说英语的积极性,他们脑海中存入了本族语的语法知识、概念、规则必然会转移到学英语中去,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多从汉英两种语言中去寻找共同的规律,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2.提高英语思维,克服本族语的干扰
   汉、英两种语言虽然有相同的干什么,但两个民族思维的方式毕竟有本质的不同。比如,它们有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习惯表达方式。如果完全依赖于利用母语进行英语学习、用汉语人微言轻理解和练习的手段,不但浪费有限的时间,挤占以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而且还易于养成同学们使用英语翻译的习惯,达不到用外语思维的水平,这对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
   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是为了使用这种语言,因此,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利用外语思维的能力。我们知道,学习本族语时,思维和语言是密切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容易产生正迁移。而在本族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往往要产生一种心译过程,才能与思维联系起来。所以在外语学习中培养直接用外语思维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
   一般说来,学习英语要达到用来进行思维的水平要有下列两个过程:英语词或词组与概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简单的句子与判断之间建立联系。这有个时间问题。调查表明,在学科条件下需6-13年才能达到用英语思维的水平,而在英语作交际手段的环境中(华侨混居或旅居国外),时间可缩短到1-2年。可见,限制使用本族语言是给同学们培养用英语作交际手段的关键。限制使用本族语的同时,我们应该多练习讲英语,利用情景等英语要充分运用我们大脑中的多种分析器以增加感性材料。例如,利用幻灯、录音、演示、教具、问答等多种手段来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分析器,进行积极思维。通过实物和情景建立联系,就可以避免心译过程,语言和思维就可以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容易产生正迁移。
  
   参考文献:
   1.胡同春、王才仁主编《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1期
   2.顾曰国主编《英语教学法》外研社 1998年
   3《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