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为了解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基本现状,作者以C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为调查对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完善的共享型网络平台资源,对教学管理和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最终探索性的提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意见,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学体验。
关键字:数字化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 平台管理
一、 数字化学习平台概况
数字化教学平台以网络环境为依托开展教学和管理,以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集慕课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互动、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通过帐号登录到平台,根据教师开放的课程自主学习,学生登录帐号为学生进校后学号,这样统一的帐号管理为以后学习进度、学习测试以及学习评价等提供便利。
二、中职学生特征分析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可塑性很强,但中职学生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做之处:
1.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
中职学生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低,也是制约中职校教学水平提高关键因素。
2.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高,认为中职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考。
3.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中职学生一般是中学中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偏多,年龄比较小,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因此,就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提高上,普遍表现出约束力不强,上课迟到早退等时有发生。
三、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现状,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客观的数据,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本调查在C中等专业学校电气工程系随机选取五个不同年级的250名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随机发卷回收的方式,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有效。经统计,本研究共发放250份试卷,有效收回245份,经鉴别数据来源真实有效。其中15名学生几乎不使用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所以确定使用的学生为230份作为分析对象。
四、中等专业学校数字化平台资源建设的的调查结论
作者通过对C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了现有资源平台的建设状况,并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给出以下下结论:数字化资源建设并不是单单将教材、教案等电子化,而是要搭建一种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支持教师和学生课堂及课后教与学,同时保证数字化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具体而言,作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作者认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保证数字化资源的“学生为中心”特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具有浓烈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要解决教师如何将技能型知识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好结合实训实操视频、动画展示,突出技能具体操作过程,体现实践性环节。
3.根据中等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要能够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而且所学的知识技能应能满足目前社会主流的用工需求。
4.大部分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呈现,忽视了情感的交流,这种纯粹的知识呈现,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作者建议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发能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情绪的学习资源。
5.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要多方合作,建立多放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关系,切实根据学校、企业、社会需求进行资源建设,在这样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环境中,校方发挥教师的专业性作用,企业则深知自己的设备、技术优势,使学习者了解与使用更多的优质资源,最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学体验。
五、研究不足
本文通过对C中等专业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部分建议,探索性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项目化实训视频为抓手、建立立体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策略。但分析欠深入,只是从学生层面加以考虑,教师层面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苏晓勇.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法探讨[D].江西示范大学.2010.6.
[2]李军. 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重庆示范大学2014.
[3]娄道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
[4]王春芹。精品课程建设中关于网络教学形式的课件的思考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2009.6
[5]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