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净化网络环境共建和谐校园

净化网络环境共建和谐校园

日期: 2017/2/4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项仁轩

摘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未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 对目前校园网络环境存在的安全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和谐校园; 校园网络 ; 网络管理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校园是网民最集中的地方,学生网民占中国网民的46.4%,目前学生网民约有3亿1923万人。而校园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早已成为广大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手段。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建造校园网络。而互联网上又充斥着涉及暴力、色情等诸多不良信息、游戏等内容,如果校园网络缺乏管理,将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保持校园网络的纯洁与畅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校园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校园网络作为校园网络文化的载体,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平台,能切实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帮助的工具。校园网络应该是畅通有序,健康纯洁,必须是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网络,但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互联网进校园毫无约束,不良信息趁虚而入
   互联网络无国界,网络中充斥着宣传反动言论、色情、恐怖暴力以及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由于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却比较差,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其中腐朽文化,对我们身边部分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略。 暴力文化容易对部分同学的行为进行误导。黄色流毒更是荼毒青少年人心灵的鸦片,使人精神萎靡、身心受害。各种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思想渗透、颠覆破坏、和平演变,利用我们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失误,以偏概全地进行政治攻击和煽动,大肆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文明”,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基础。现时,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不可控制性,使网络污染十分严重,某些网站内容格调低下,“挂羊头卖狗肉”,成为新的“藏污纳垢”之所,据统计,60%的青少年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总之,这些不良信息无孔不入,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淡化,社会公德水准下降,是非观念淡薄。
   其次是网络游戏,很多网络游戏营造各类虚拟情节、道具、乃至社会关系诱人上瘾,让一些人陷入虚实不分,难以自拔的境地。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社会,该读的书不读,该做的事不做。部分有暴力倾向的游戏还致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而大多数校园网只是青少年学生进入互联网的通道,没有任何控制和过滤手段,在校园网上可能浏览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
   (二)师生上网毫无约束,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能上网的教师约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时间在网上浏览与工作无关的信息,部分大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玩在线游戏、聊天,看网络电影、小说等。这些行为导致老师工作效率低下,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优良的校风、院风、学风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危害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是与校园上网的初衷相违背的。
   (三)校园网毫无限制,网络安全受到威胁
   由于校园网络缺乏管理,监控手段不到位,没有必要的限制和记录,师生上网毫无约束,可以随意地浏览网页,下载资料,传递信息,而隐藏其中的恶意代码可以畅通无阻地入侵校园网络。对于一些非法站点也没有采取有效手段来过滤。学校管理者无法知晓校园网络运用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因为没有上网的历史记录而无法追查。学生们的不规范网络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由学校来买单,除了腐蚀心灵、影响学习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外,学校还有可能面临着承担法律责任和名誉风险,给学校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校园网络缺乏管理,大量网络下载引进无数病毒使得网络处于高危状态,通用下载和BT、电驴等P2P下载工具的频繁使用,或观看电影占用了网络带宽,网速越来越慢乃至瘫痪,极大地挑战现有的校园网络,使得网络设备的投入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教育教学关键业务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和垃圾。而我们在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使师生都能安心上网,充分享受网上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采取的措施:
   面对信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双重效应,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规避各种危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学校、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利用讲座、专题讨论、课堂教育、发倡议书、举行签名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健康使用计算机、健康使用网络,并且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重点包括:
   1、营造健康的上网观念。教育学生在纷乱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网络世界的受益者。让同学们懂得浏览不良信息的危害,自觉做到不碰、不沾、不看、不传,文明上网。搞清楚网络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区别,不能把网络环境作为精神寄托而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幻世界中。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网络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观。
   2、处理好上网和学习生活的关系。我们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业余时间自觉利用网络学习,科学安排娱乐活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快乐成长。让同学们懂得网络游戏虽然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但又容易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尤其是对 “网瘾”等造成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
   3、要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教育学生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网络赌博、欺骗、色情、人身攻击、反动言论等网络垃圾的伤害。对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健康使用网络资源、恶意破坏他人计算机、恶意攻击网络等现象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学校。各学生宿舍成员要相互监督,杜绝夜不归宿上网、长期沉迷游戏的现象。同学们应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不良网络行为,努力倡导网络社会自尊、自爱、自律、自觉的新风尚。“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网络文明”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4、召开家长会,动员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用电脑可以安装“网络爸爸”、“网络妈妈”等管理软件防堵不良网站,控制网上聊天和上网时间,还可以推荐一些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网站以供他们浏览,引导同学们健康上网。
   当然“防”是被动的,“打”才是主动的,我们应做到“打防并举”。为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家用电脑提供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是“防”的问题,在“防”的同时,国家对在网络上散发谣言、迷信、暴力、淫秽等各种不良信息者给予严厉打击才是主要的,以此不断净化网络环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用电脑上网,还是手机上网,都能享受到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以此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除了对学生正面进行教育外,学校加强网络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校园网络管理。完善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通过安装金盾、网务通等管理系统,对每台电脑的上网记录、日志进行保存和统计分析。学生上网使用身份验证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来对网络信息实行全天候检测和监控。并分别对不同网络协议和应用(如HTTP、FTP、SMTP、TELNET等)进行控制和管理,达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跟踪的管理效果。
   可以实行有限制的对外访问,删除游戏资源,不提供游戏下载和游戏服务等。管理员加强对上机实验同学的安全教育,禁止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上炒股、BT等的应用。并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遏制师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杜绝非法事件的发生,使我们的校园网络能真正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校园绿色网络建设。可以安装“绿坝—花季护航”和“健康上网专家”等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在校园内全方位阻挡色情和反动网上资讯对学生的毒害,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丰富校园网络资源,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开设新鲜的网络对话课吸引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站。网络课程利用了视频实时对话的手段,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让许多同学在与老师的“聊天”中受益匪浅,从而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3、开展自查自纠及专项整治活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应定期对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措施进行集中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4、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容忽视。净化网吧、网络和校园周边环境,遏制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传播,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公安机关应定期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网吧经营中存在的允许未成年人上网,未进行实名登记,浏览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以及火灾隐患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互联网淫秽色情、涉枪、涉暴、涉毒等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有害信息,及时清除格调低下的网上信息垃圾和相关网站;清理距离学校200米以内的网吧,配合工商部门加大对“黑网吧”的查处力度,配合文化部门做好网吧超时经营的整治工作,根治学生夜不归宿上网行为。
   三、结束语
   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手机网民的迅速增加,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了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难度将变得越来越大,这是一项宏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获取到了课堂和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免遭网毒的危害,从而保证我国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自尊、自律,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为“净化网络环境,共建和谐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
  
   [ 参考文献 ]
   [1]顾巧论.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军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方大学出版社,2006.
   [3]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赵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浦东街道解放东路139号博威江南明珠12号楼3单元402室(项仁轩收)135115675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