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分析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分析

日期: 2010-4-9 16:16:23 浏览: 12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对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作用,最后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足指出了发展的方向。
[关键字]体育文化 和谐校园 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需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以文化造人。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1.增强学生现代人意识。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强烈的现代人意识,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校园体育文化的各种竞赛活动,包含强烈的竞争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中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现代人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可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做好心理准备。
2.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人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同时还直接关系到能力素质的提高。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事业成功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促进自身各种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个性的日趋完善,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勇敢、坚强、自信、机智、果断、开朗、热情,这也是其它活动形式所不及的。
3.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包含强烈的竞争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拼搏精神正是时代所需要的。因为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动静结合,形式多样,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含有陶冶情趣的因素,可以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一特点恰与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相吻合。当学生们置身其中时,不仅丰富了生活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生活情趣。
(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
1.社会对体育活动的价值理解不够,导致了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校园体育场地的发展周期较长,场地设施陈旧、落后,体育场馆面积普遍不足,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2.体育文化的背景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体育观念。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养生,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身心的平和状态;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竞技,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实现身心的超越。不同地区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往往体育观念不同,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措施,经常使部分同学远离体育活动。
3. 教育部门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将学生课余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校级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上。为了在大型运动会中拿成绩,学校只注重培养少数校园体育尖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偏离了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方向。学校常常将校园体育竞赛的工作,放置在以系为单位的比赛平台上去操作,将更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人为地排除在高校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之外,使得一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加缺乏锻炼的机会。
4.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造成了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
(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管理队伍,各类业余体育团体的组织机构、场馆设施的建设,高校体育活动的风气、传统与习惯、师生的体育爱好与志向、齐全的体育训练活动、各类竞赛以及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等。各高校应该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1.建立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校园体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多方面、多部门共同协作配合来完成,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管理体制是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保证。总之,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领导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项活动有记录,并把各项活动纳入教师和班级考核之中,是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有力保证。
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需要物质条件支持。因此,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然是部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是最积极、最稳定的因素,发挥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3.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每学年利用校运动会,举办体育文化节,开展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健康,如对抗赛、友谊赛、师生挑战赛等,尽量采用团体形式,师生一起参加比赛,会使场面热烈,竞争激烈。另外,组织文明啦啦队可以营造奔放、热烈,充满激情的运动气氛。还可以举办像运动比赛、体育摄影展、体育图片展、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卡拉OK比赛、体育舞蹈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达到增长体育知识的目的。
4.建立合理、完整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首先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应把各类、各级活动纳入到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之中。如组织活动的次数、参加人数(参与率)、成绩、纪律、安全、精神文明、卫生等,严格按制度执行,责任到人,并把组织、指导竞赛的教师都纳入工作量之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实施劳有所得、按劳分配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参与率、名次、纪律(参与者)、体育知识、体育习惯、态度提高层次等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个性差异,重视过程、态度和进步幅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既要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又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一方面要向大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接受世界体育文化和时代精神,将它们充实到体育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国华.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10).
[2]黄艳美.发展体育产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