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小细节 大作用

小细节 大作用

日期: 2017/1/2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朱庆科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南京举办的小学英语名师精品课的观摩研讨活动。短短三天,使我受益匪浅;从早到晚,让我不虚此行。早早地起床,不是为了吃美味的早餐,是为了抢到位子听课。常在听课的地方闻到包子和鸡蛋的味道,不是他们起床迟了,而是他们想把课听得更清楚些占到前排的位置。讲座开始时,照相机的闪光灯直闪,拍的不是明星,而是朴实、务实、踏实的老师,是渴求知识的学生们。
   名师们不因自己是名师,而故弄玄虚。一节普通的课,体现他们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每节精彩纷呈的课,都赢得了全体听课老师热烈长久的掌声。好课总让人听得意犹未尽,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在离开南京的路途中,我的大脑在不停的想,在不停的思考。
   笔记本记得厚厚一本,我回去该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呢?回家的当晚,我不能入睡。翻开当天还没来得及整理、潦草、凌乱的笔记,我仿佛又回到了听课现场,我生怕忘记什么,丢了什么,拿起笔就立即整理。
   我凭借自己的记忆把当天的笔记一口气整理结束,心情有种莫名的得意。像渴了很久喝上一杯温水;像饿了许久吃上一顿妈妈烧的饭菜。我突然间深深体到了一个词,如饥似渴。在南京的三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沈峰老师的两节课以及她的评课学术报告。很遗憾没能带摄像机,但我认真地记下了她说的每一句话。从她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静”,在她的讲座中,我认识到了“静”。
   一个“静”字,我体会到沈老师的朴实、实在和睿智。“英语课是否可以静下来?”“不要怕高年级孩子们冷静的眼睛……”
   是的,我们为了上课的好看,而一味的追求花样的多少;课堂的热闹程度;学生的举手次数。殊不知静下来,却看到另外一片美丽的天空。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爱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活跃,热闹;但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的成长、成熟,他们更乐意静下来。老师们于是害怕起来了,觉得学生的兴趣下去了,学生热情冷了,于是开始追求热闹效应。
   “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听别人发言”。沈老师引用刘庸的一句话:“说话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道德”。让学生静下来听别人发言,既养德,又培智。
   这让我又不禁想起郑洁老师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到的两条建议:“学会倾听不容易”和“教师要有静气”。郑洁老师说:“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力系统的信号传递’。而倾听则不同,是入耳又入心的的生命活动,只是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
   郑洁老师还说道:“教师要有静气”。我在这觉得不够,不仅教师要有静气,学生也要有静气。学生要静下心来听每一堂课,学生要静下心来写每一次作业,学生要静下心来思考和提问题,学生更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学生、教师都静气平心了,课堂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学生教师都静气平心了,受益的将是每一个人。
   回归到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追求高效率、高节奏、很热闹,于是很多老师把他理解为孩子们小手如林和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理解为平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理解为课上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玩、演、唱、画成了英语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是否曾反思过:在这热闹的课堂的背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收获了,他们缺少对自己学习的独立反省,缺少了对英语学习的顿悟与思考。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就特别注意动和静的结合、张和弛的适度,我们不仅要创造活跃的气氛,更要给学生静静学习、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静中学习与思考中,让他们自己体验英语、感受英语。
   在每节课的表演、讨论时,我们不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与梳理自己的得失;在课快要结束时不妨安排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给一些确有困难的学生单独帮助,使课堂真正拥有一方“静土”。
   让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多一点静吧!让体态语为静静的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多用体态语比高嗓子有效
   教师自然协调地准确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手势、表情、眼神及身体距离,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情绪、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微笑如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许和肯定;学生答错,老师也报以微笑鼓励,让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二、让手势成为课堂的第二语言
   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更可以有声有色的说服和感染他人。如在教“drive”时做开车动作,教“monkey”时做猴子的动作,教“baby”时作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会使小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从而牢固掌握。
   三、艺术运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既可以看出内心的疑问、还可以看出好恶及态度。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我们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不仅有利于辅助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果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那表明他们心不在焉;低语暗议,飞眼左右,则表明他们可能发现老师讲错或出现问题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则表明他们茅塞顿开……,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四、艺术运用身体距离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信息,这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米的地方,就有一种控制效应,当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很快地改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需要学得很多,需要做的也很多,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智人,有仁人。教师注重了小细节,就能成就大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