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探讨

日期: 2016/10/3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沈阳工学院 能源与水利学院 孙惠 罗春艳

摘要:
   本文在研究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基础上,对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进行了实践研究。从岗位需求定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本课程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使课程教学内容更生动、接近工作实际,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能力实现良好的对接。
   关键词:工作过程 施工组织设计 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在掌握编制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专业运用和解决水利工程项目应用的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正逐步以岗位能力定位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工学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
   1 教学情境设计思路
   完成一特定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程序称之为工作过程[1]。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开发,获得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情境作为组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关键要素,是课程方案改革建设在学生具体学习中的具体化,对于课程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对于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1]。本课程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使课程教学内容更生动、接近工作实际,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能力实现良好的对接[2]。
   通过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化成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逐级划分,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联系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完成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进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将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成三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单元,每一个工作做成单元重复、完整独立的教学情境,共6个情境。表1为课程方案设计。
   表1 课程方案设计
   典型任务 行动领域
   分项工程 工程基本概况
   施工组织方式及施工方案比选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施工资源计划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技术路线及说明
   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
  
   2《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以任务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即是结合真实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设计围绕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将学生作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的具体化[1]。在教学过程中,将典型任务按照复杂程度的逐层递进,首先由教师主导完成分项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手把手将第一个任务的整个文件编制过程、内容及方法教给学生。在第二个任务中,主要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环境,营造学生为主体半讲授半启发式的教学氛围,完成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经过前两个典型任务,最后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让学生在具备前两个任务必要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包括独立收集整理工程基本概况,确定施工组织方式及施工方案比选、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资源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技术路线及说明等。
   学习情境作为构成学生学习相应课程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细化与具体化[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特点结合岗位能力需求以及行动领域的安排,将《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进行了情境设计,见表2。
   表2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
   任务 学习
   情境1 学习
   情境2 学习
   情境3 学习
   情境4 学习
   情境5
   隧洞底板工程(分项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隧洞基本概况 隧洞底板混凝土浇筑方案比选 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
   资源计划 隧洞底板浇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混凝土工程(分部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隧洞混凝土工程基本概况 隧洞底板、隧洞边墙、隧洞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案比选 隧洞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隧洞混凝土工程施工
   资源计划 隧洞混凝土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引水隧洞工程(单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引水隧洞工程基本概况 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 引水隧洞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引水隧洞施工资源计划 引水隧洞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通过将真实的水利工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将教学内容安排讲授基于施工项目等级范围的划分由简单到复杂,三个任务难易程度逐渐递增,但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步骤却完全重复上述表中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先讲一个任务,带动学生照着做第二个任务,到最后学生自己做第三个任务,使得学生最大化的模拟和再现实际工程中的重要要素,并强化过程加深理解,从而使得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即经历了一次相应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转化成与工作过程步调相一致。
   3结论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进行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情境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重新将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课程内容依托任务载体由简单到复杂、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通过三个实际工程案例训练可大幅提升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尝试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完成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突出项目的过程考核,注重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运用程度将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的掌握程度具有显著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开森, 邓元德.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园林工程”课程方案设计[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82-86.
   [2]于慧玲, 车广侠, 王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6):174.
   [3]刘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2):17-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