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运动规律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

运动规律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

日期: 2016/10/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吉林动画学院 杨丽娟

摘要:运动规律在动画片的创作和动作创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动画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画片的质量和艺术水准。
   因此,在动画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规律作为动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打来基础,才能很好的应用,并能很好的服务于动画片的创作中。
   关键字:运动规律 动画教学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行业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关注。而电脑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动画的制作流程得以简化,同时缩短了动画的制作时间。目前,动画片的产量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优秀动画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仅在2015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就多达20多部。而国产动画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给中国动画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的人设完整饱满,故事情节紧凑,全程笑点泪点贯穿,可以称为中国动画的良心之作。而动画片因其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故事内容,已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优秀动画人才的培养便成为各大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重点。要想成为动画的专业人才,首先要重视动画基础知识的学习。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鼓励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很多院校一味地重视技术上的培养,过分的急功近利,将专业细分成各个模块。而更多的学生选择容易上手的纯技术模板。而学校在细分各个专业模块的同时,加大了电脑软件的学习时间,而减少了运动规律等课程的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对学生的就业率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对运动规律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可能限制他们在整个动画行业内的发展。他们只能成为技术工人,而不能成为动画艺术工作者,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动画专业人才。
   一、运动规律在动画教学中的定位
   运动规律是动画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是承接素描、色彩、速写等造型基础课之后的课程,也是动画专业的入门课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日后进一步细分专业的学习游刃有余。根据动画的制作手段可以将动画划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定格动画。但无论你从事哪种动画的制作,运动规律都是非常重要的。该课程主要是让同学认识到动画线条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动画中的动作,引导学生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掌握力学原理中的曲线运动、惯性运动、弹性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动画时间和节奏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为日后的动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的讲解上,主要采用老师讲解,学生课上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在具体的学习中,长期记忆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孰能生巧的大量练习,比轻松的观赏动画作品辛苦很多。多数同学在运动规律的基础学时,因其枯燥的知识而对动画的热情消失殆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人物走、跑、跳等的运动规律绘制过程时,除了单张分析每个动态的关键点外,采用无纸动画软件将连续动作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方式会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直观,也能够增加知识点的趣味性。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创作和学习的能力。在掌握的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逐渐深入,并根据学生的爱好划分不同的实践类工作室,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二、运动规律在创作中的应用
   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动画短片,制作都非常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规模越大,参与制作的人数越多。但不管是少数人合作的短片还是数百人的合作的动画电影,制作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前期创意、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个阶段。前期阶段是在导演的指导和协调下完成各自的专业创作。前期内容的完美呈现则充分依靠中期制作阶段而实现的。中期是动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着整部影片的美术风格和质量。它是全体制作人员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的结果。中期阶段的内容是原动画基础学习的重点,它是在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因此,想要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运动规律学习的阶段一定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原画师需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完成镜头的动作表演,表演的基础首先是在正确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的,并在原画技法和表演知识的指导下,使每一个动画生动、流畅且具艺术感染力,并充分展示出动画的艺术特性。
   动画作为“动”的艺术,主要任务是使角色动起来。动画创作中的人、动物、物体、自然现象等都拥有自己独有的运动规律。无论是二维、三维还是定格动画中,角色的运动都必须符合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因此动画片中大部分的动作都是以日常动作为基础所创作的,所有的动作也必须合乎情理。
   三、运动规律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学习和制作的重要基础。动画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研究动画制作者如何将人物、动物、自然现象等连续动作以单张静帧画面呈现的过程。学习动画运动规律,要注重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在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运动规律对于学生的作用,以及运动规律对于角色造型的特殊要求。连续动作的绘制过程中,更加注重角色运动中的美感以及流畅性。与此同时,要加大动画基础课程的比重,还要结合动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运动规律的教学方式。运动规律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要求。通过动画运动规律原理的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二、三维电脑动画制作、偶动画等制作中,并通过动画作品表现出来,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正因为有了动画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解,制作出的动画影片运动准确到位、表现真实生动,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运动规律掌握的好坏与同学们的造型基础息息相关的。在运动规律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对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及固有绘画方式的转变。动画是线条的艺术,尽快的让学生对线条有更深的了解。在学习之余,多去观摩片子,分析片子的美术风格,造型特点,这是每一名初学者必经的学习阶段。在课程设置中,除了传统的基本功的训练外,尤其要强调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个逐步深入和加强的过程,可以采用搜集、临摹、借鉴、分析、归纳、发展、突破的学习模式。
  
   随着电脑的不断发展,运动规律传统基础教学被忽视,甚至有人认为电脑完全可以代替人工生成动画。同时,有很多同学对电脑动画产生了很大的误区,很多动画虽然是用电脑来做,但电脑只可以解决部分的动画中割,遇到动作的中间问题和复杂造型的曲线运动规律,就解决不了,所以只有牢固掌握动画规律,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基础打不牢固,制作的画面再漂亮,角色设计再完美,制作出来的片子也不可能是上乘之作。因其效果不够理想,动作不够流畅,看起来不自然,让人看了不舒服,并且失去了制作动画片的意义。但运动规律的课程所授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重视运动规律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运动规律课程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学生缺乏耐心及逆反的心理,教师也应该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在注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建设。在明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专业教材,整理出适合本课程的课程讲义。目的是为老师在讲授运动规律课程时提供依据和参考,统一参考授课内容,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其观察学习的能力。在注重共性培养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发展及个性风格的发挥。鼓励基础好的同学在掌握基本运动规律的同时,思考个性化运动下的共性规律。比如:让同学分别绘制兴高采烈的走、垂头丧气的走与腿部受伤的走的原动画,并找出它们的共性特征。同时将这几种个性化的走与走路的运动规律在时间、张数、关键动态上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学生对基本运动规律的认识,加强对运动规律的记忆。动画是一个集体的工作,即便是5分钟左右的短片,也会是4-5个人组成的创作团队完成.团队将是一个动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注重作品的交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对完成的作品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从中吸取每个同学的优点,也要总结每个同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采取不同的实践课程。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每个同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会让专业基础差的同学不会由于实践作业的难度,对动画的学习丧失信心。
   运动规律是每一个动画初学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动画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运动规律对于初学者的重要性,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运动规律在整个动画片制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断在运动规律的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毅铭.浅谈中职动画原理教学的发现和探索[J].科教文汇2012.
   [2]李婷.关于高校动画原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
   [3]代璐.荆川.从动画短片创作的特诊观看动画教学的新思路[J].大众文艺20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