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日期: 2011-8-7 12:46: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丁家辉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教学体系,倡导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融入企业岗位资格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教育与市场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
   [关键词] 实践 能力 教学体系 工作过程
   在中职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对应用型综合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而中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综合技能人才的使命。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科式的培养模式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传授,学生被动的去接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综合型能力并不相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和需求。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是以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职业过程具体操作和行为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具体的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组织和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练于一体,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及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出适应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综合型技能人才。
   一、核心课程结构设想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是一个综合型、运动型且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而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结合社会实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并以学生的“学”和社会与企业的“需“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融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遵循中职教育的规律性,坚持“以学生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根据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各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其职业活动能力,确定典型的行动领域,按照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的行动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学习内容,概括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学体系。
   在构建新型专业教学体系时,由易而难,由专项到综合,将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完善的安排课程教学任务。同时结合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实用、适度、够用为准,专业知识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结合社会实情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
   二、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要以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技能训练为主,其他能力的辅,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授课,完善实习教学环节,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对现有的相关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以实用为目的,以够用、适度为准则,注重与实践和企业岗位要求的衔接和融合,淡化理论分析,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运用和掌握,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项目任务化、一体化和情境化,以岗位职责为标准,能力、任务、工作流程为依据,进行新型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整合现有专业教学体系,构建新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在新的教学体系构建上,应充分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前后呼唤,从而构成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职业岗位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加强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中,同时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上具有一这的拓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前途。
   一、 科学、合理调整专业专业教学方法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中职教育的特色,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与重构,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教育与市场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重构后的课程内容应与岗位职业资格要求中应知、应会的要求紧密相结合,体现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一体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一体化。
   (一)、实出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课程要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紧紧围绕本专业在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设备使用操作,结合企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和技能资格鉴定中的应知、应会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实训室+企业”的教学模式,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鉴定。
   (二)、基于工作过程整合专业核心课程
   重构要以理论够用、适度、实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应用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对内容重叠、理论与企业脱节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解构与重组,采用“教室+实习室+企业”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统一,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达到教、学、做的一体化,实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构的课程体系要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案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过程来分析、序化,同时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完善教学计划,通过工作任务的一系列真实情境模拟和再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
   (三)、构建新的考核体系
   考核是教学实践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结果直接反映了课程构建与教学改革的成败。
   新型考核体系实行层次化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促进和带动整个课程构建的顺利实现,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借鉴企业员工考核方法,优化教学成果考核措施,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和时间评价,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效率和动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协作创新,积极参于制作创新型实践活动,真实的再现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反映技能水平和教学及学习效果。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与考核应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能力及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同时,考核是现代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他可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强教师在构建能力训练体系时科学性,为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的成功提供保障。
   采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的教学,并以此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可以使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一体化、任务明确化和项目化,使教学过程以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情境再现,教学目标清晰,目的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和动力充足,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能够涵盖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知识体系,搭建有交待 实践中职教育以技能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搭建教学与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之间的桥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