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日期: 2015/10/21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河南省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 索俊杰

摘要:青春期是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对青春期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并对如何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春期 心理教育 健康教育
  
   21世纪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而青少年作为素质教育对象群体之一便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青少年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价值观等对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而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何谓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一个人有着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二、青春期心理特征
   因为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青少年在思想上往往难以承受,所以伴随许多心理上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第一,少男少女们的智力飞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育成熟,已初步具备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并极富想象力;
   第二,少男少女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并成熟,人格亦相应形成并固定下来,他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独立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要求自立,要求尊重,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希望能获得成功;
   第三,性意识萌发、觉醒并发展成熟,他们不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性别身分,接受性器官的变化,而且逐渐由两性间的回避发展为好感、倾慕,以致于接近和积极交往,当然也可能会产生性幻想,性冲动等;
   第四,少男少女的情绪极不稳定,时时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成熟和波动性,他们既缺乏经验又过于自信,因此在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又极易产生困惑和烦恼,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比如对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困惑、学习的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人际关系的矛盾、择业的苦恼、对社会适应困难等等。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焦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甚至自杀、犯罪等问题。如不及时正确教育、引导、疏理,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本校学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不仅青少年自身需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家长也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青少年需要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经常与同伴沟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虚心向别人学习,擅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2.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各种压力与烦恼长时间在心中积聚而得不到释放和缓解的结果。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又会导致自闭、抑郁等更为严重的问题的出现。因此,为防止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要坚持预防为主。
   3.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层次的协调与配合。
   家庭是青少年早期生活及教育打基础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结构、父母教育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少年深刻的影响。此外,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要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与正确的心理辅导。社会上要增加经过专门训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他们与家长、学校里的教师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全方面配合,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4.提倡健康的活动和训练。
   从社会角度来看,除了成立一些提供心理辅导机构以外,还应该大力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动与训练,让青少年通过参加活动和训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意识,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机构。
   应继续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检查作用。
   总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及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阶段,心灵上的滋补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为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社会需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进行施教,调整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引导青少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70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张瑜;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教育(行政);2011年03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