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品储运企业管道特种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华东石油局职业病防治所 江苏扬州 225002)
摘要:通过识别、分析管道特种作业公司油罐清洗、管道穿越和管道封堵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影响人员,结合对关键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应急救援设施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油罐清洗、管道穿越、管道封堵、职业病危害
某油品储运企业管道特种作业公司是集定向钻穿越、管道封堵作业、储油罐清洗与维修、机电工程、防腐工程为一体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特种作业施工企业。由于输油管线长,输油站(库)分布范围广,工程施工流动性强,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对油罐清洗、管道穿越和管道封堵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分析了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1油罐清洗作业
1.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原油回收——油洗——水洗——油水分离——罐内清渣(外包)。以此次宁波输油处岗山输油站121#大罐清洗为例。主要设备有:油水分离器,换热器撬(用于锅炉给油和水换热,本次不用),清洗泵,回收泵,真空罐,制氮机,空压机,锅炉(本次清罐油、水均为常温,故本次不用)。所有设备均集中并列布置在一排,办公室设置在设备的后一排。117#罐中的油通过清洗泵加压打入待清洗罐中,通过真空罐形成负压,经回收泵抽回117#罐循环,近借远打。消防水减压通过泵打入罐内,水通过油水分离槽自然沉降,水循环,油通过螺杆泵抽到罐内回收。第一遍油洗至有空隙,进氮气。每一次油洗之后,人佩戴正压式呼吸器、防爆手电筒,通过人孔进入观察清洗情况。然后再次油洗,洗至罐上30公分左右不再抽(中途若氧含量大于8%则停止油洗只通氮气),油洗结束水洗至出来的水为清水。然后强制通风12h,重油通过泵抽走,渣人工清理(用推板推至一处,最后用木屑推一遍,当固废处理)。
原油罐区机械清洗原理流程图见图1

图1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
1.2.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油罐清洗过程中设备运行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包括清洗回收集成设备COWS-180,空气压缩机DVA-30A/W。影响人员主要为清洗操作工。
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主要为罐壁残留原油挥发,罐内清洗机高温原油油气逸散,油水分离槽油气逸散。影响人员主要为浮顶上清洗机操作工、油水分离槽清理工(巡线工),罐内清渣工(外包)。
油罐清洗作业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1-1
表1-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1.2.2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由于油罐清洗设备多数采用露天布置,项目所在地的夏季绝对最高温度达到37.4℃,作业人员易受夏季高温、热辐射的影响,加之罐壁围挡,通风不良以及清洗使用高温热油热传导作用,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可因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中暑。该地区冬季最低温-14.3℃,冬季作业,存在低温危害严重。清洗使用的蒸汽管道易发生巡线工烫伤,置换氮气泄漏易发生清洗机操作工缺氧窒息。
1.2.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有:清洗枪不足,导致操作工劳动强度过大;检修作业的强迫体位;加之十二小时轮班作业和单调作业引起的职业心理紧张和肌体疲劳等。
1.3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设备操作工未设置休息室,无隔音设施,无防高温、防寒设施。
1.4个体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情况:
作业队为操作工配备了3M防硫化氢呼吸面罩、护目镜、安全帽、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电工鞋,未配备防噪声耳塞。
2管道穿越(定向钻穿越)作业
2.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入口处:测量放线——场地准备——设备进场——钻机锚固就位——设备调试——钻导向孔——扩孔——管道回拖——管道试压——设备离场——场地恢复
出口处(外包):运管、布管——管道组队焊接——无损检测(X线、超声)——回拖前管道试压——防腐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
2.2.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施工过程中钻机动力泵、高压泥浆泵、发电机组等大功率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
粉尘:配制泥浆加料时,膨润土(矿物粉末)局部逸散。
管道穿越作业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管道穿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工种/岗位 接触因素 来源 作业方式
发电岗 噪声 发电房 设备操作
司钻岗 噪声 控制室 设备操作
泥浆岗 粉尘、噪声 加料口、泥浆泵房 手工操作
2.2.2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野外露天作业,夏季和冬季高温、低温对员工的影响。
2.2.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有:检修作业的强迫体位、轮班作业和单调作业引起的职业心理紧张等。
2.3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司钻岗控制室,有冷暖空调,单层玻璃窗,门密闭不好,隔音效果差。
2.4个体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情况:
员工配备了劳保鞋、劳保服,电工配备了电工鞋、劳保服。作业环境噪声危害严重,员工未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泥浆工添加纯碱使用普通棉手套,添加膨润剂未配戴防尘口罩。
3管道封堵作业
3.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设备入场——确定开孔封堵点——开挖操作坑 —— 焊接管件—— 安装夹板阀与开孔钻机——整体试压 ——开孔作业——关闭夹板阀拆除钻机 ——安装封堵装置——压力平衡、检测—进行封堵——封堵完毕——不动火切割——新管线连头——新管线置换,解封——进行塞堵——清理现场——施工完毕。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
3.2.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焊烟尘、NOx、臭氧、紫外辐射、MnO2:焊接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发电机组、液压泵等动力设备产生的噪音。
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主要为开孔、封堵作业过程中,拆卸时装置内残留油气及主管截断后残留油气逸散。
管道封堵作业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3-1
表3-1管道封堵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工种/岗位 接触因素 来源 作业方式
焊工 电焊烟尘、NOx、臭氧、紫外辐射、MnO2 焊接点 设备操作
安装工 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 设备装卸点 设备操作
电工 噪声 发电机组、液压泵 手工操作
3.2.2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野外露天作业,夏季和冬季高温、低温对员工的影响。
3.2.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抢修时,连续高强度作业易造成员工心理紧张以及受限空间的强迫体位致身体疲劳。
3.3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
电焊作业时采取机械排风;源头控制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
3.4个体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情况:
电焊工配备了面罩、护目镜。
4建议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建议检测方案见表4-1—表4-3。
表4-1油罐机械清洗作业检测方案

表4-2管道穿越作业检测方案

表4-3封堵作业检测方案

4.2职业病防护设施:
毒物防护:本次调查的特种作业为露天布置,油气逸散毒物不易聚集,以自然通风为主。封堵作业,焊接三通、弧板时采用机械排风,建议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位于下风向,避开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穿越作业,泥浆灌区应设置洗眼喷淋装置。
粉尘防护:泥浆主要成分膨润土,加料时采取吊装作业,人工破袋,无防护措施。建议采取加料口围挡,底部破袋操作。
噪声防护:改进生产工艺,选择低噪声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为吸声门窗。将高噪声设备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休息区分开设置,可在高噪声设备和生活区间放置隔声屏,以免相互干扰,并考虑防振措施,;对于特别强烈的声源如空压机,可设置在比较远的地方,使噪声最大限度的衰减。锅炉的排放管道上安装吸声设备。作业现场设置了休息室,由于经常搬动,易朝成门变形,需经常维修。可建立一个隔声间,让工人休息或控制仪表。
防暑、防寒:设置了休息室,有冷暖空调,起到调温作用。可在休息室在窗扇上刷云青粉、挂竹帘或安装遮阳板。高温天气应避开高温时段,采取轮班作业,合理安排作业、巡检时间,减少接触高温时间。作业地点可采用送风风扇(轴流风机)、喷雾风扇等进行局部降温。定期为职工发放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
4.3个体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应根据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水平按GB/T 18664、GB/T 23466的要求为劳动者配发合格、适宜、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潜在危害及个体防护建议见表4-4—表4-6:
表4-4油罐机械清洗作业个体防护建议
岗位
(工种)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或职业损害 个体防护
清洗机操作工 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高温、低温 戊烷中毒、正己烷中毒、正庚烷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防毒面罩、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便携式氧浓度检测报警仪、防寒服、防寒手套
巡线工 噪声、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高温、低温 噪声聋、戊烷中毒、正己烷中毒、正庚烷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毒面罩、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防寒服、防寒手套
设备操作工 噪声、高温、低温 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寒手套
表4-5管道穿越作业个体防护建议
岗位
(工种) 主要职业病危害
因素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或职业损害 个体防护
司钻岗 噪声、高温、低温 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寒服、防寒手套
泥浆岗 噪声、粉尘、高温、低温 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尘口罩、防酸碱工作服、耐酸碱手套和鞋、防护眼镜、防寒服、防寒手套
发电岗 噪声、高温、低温 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寒服、防寒手套
表4-6 管道封堵作业个体防护建议
岗位
(工种)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或职业损害 个体防护
焊工 电焊烟尘、NO2、臭氧、紫外辐射、MnO2、噪声、高温、低温、 慢性锰中毒、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焊接护目镜、面罩、电焊服、护耳器、防寒服、防寒手套
封堵工 噪声、非甲烷总烃、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高温、低温 戊烷中毒、正己烷中毒、正庚烷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硫化氢中毒、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防毒面罩、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护耳器、防寒服、防寒手套
维修发电工 噪声、高温、低温 噪声聋、高温中暑、低温冻伤 护耳器、防寒服、防寒手套
4.4应急救援设施:
(1)在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有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风向标。可能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或聚集的危险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器。作业人员进人现场时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
(2)设置必要的气防站或气防柜,配备足够数量的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急救药品、担架、应急通信器材。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急救箱应当设置在便于劳动者取用的地点,应有清晰的标识,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更新,配备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参照GBZ1-2010附录表A.4确定。
(3)安装便携式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定期更换水箱中的水,定期检查,且服务半径应小于15m。
(4)根据作业特点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或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例如:油罐清洗作业易发生化学中毒、氮气泄漏缺氧窒息、高温中暑、蒸汽烫伤事件,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设计有效的罐底逃生装置,并做好培训演练工作。清洗工罐内作业,还应建立适宜的监视系统,配备防爆通信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
(5)企业应与就近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和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4.5职业卫生管理
(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重视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加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维修维护,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配齐、配足适合的劳保用品。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确保个体防护用品正常发放与使用,确保正确佩戴。高噪声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严格按照《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AQ/T4276-2016)要求进入噪声强度≥85dB(A)作业场所员工应佩戴护耳器;并定期对老化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还可采取轮换作业,限制工人进入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还可采取轮换作业,限制工人进入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
(3)清渣作业时,操作人员进人有限空间作业,因通风不善,可能接触聚积的大量有害物质,如HS2,苯系物、烃类混合物等,造成急性中毒事故。检修人员进人罐体清渣前,应加强通风,排出罐体内的有毒气体;检修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具后才能进人罐内,作业时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4)连续作业,劳动强度大,应做好职工心理疏导,避免产生心理紧张,同时改善现场的工作条件,配备休息室,加强倒班人员管理,防止睡眠不足,疲劳上岗。
(5)应制定针对承包方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6)按《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作业人员岗前、在岗、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保护劳动者健康,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有职业禁忌症者应及时调离作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