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依靠“3E”对策 控制民用燃气事故

依靠“3E”对策 控制民用燃气事故

日期: 2014/12/2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沈阳工学院 杜世云

摘要:随着燃气的普及,民用燃气在居民家庭及餐饮业中的使用率不断上升,这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由燃气引发的事故频次也有不断上升之势。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性,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依靠“3E”对策,即加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事故发生的频次。
   关键词:“3E”对策;燃气;事故
  
   近年来,我国燃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燃气的普及应用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燃气事故也屡屡发生,使公民的生命受到一定威胁,财产蒙受了一定损失,公共安全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解决燃气使用中的一系列问题,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其中在“第四章燃气使用”、“第六章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中,分别对燃气用户提出了燃气使用中的要求、对燃气管理部门和燃气经营者提出了应对燃气安全事故的要求,并在“第七章法律责任”中,明确了各方的责任。自2011年3月1日起条例施行到现在已有3年多的时间,然而,3年多来由燃气引发的事故仍不间断,而这些事故中,尤以发生在用户端的事故为多数。不可否认,这些或发生在居民家中或发生在餐馆中的事故,与用户安全意识薄弱、遇事处理不当有关,但管理部门仍应负有一定责任。如果管理部门能够在燃气运营管理中,运用“3E”对策对整个燃气体系进行管理,尤其加大对末端客户的管理,则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频次。
   1 燃气使用的客观危险性
   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所、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无论哪种燃气,由于其本身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当由于设备失效、管道泄漏、忘记关掉阀门等各种原因引起泄漏使室内燃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遇到火种便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可以说燃气使用中的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
   2 将“3E”对策应用于燃气使用管理中的必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由于燃气使用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便难以控制,因此,预防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要预防事故须从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方面入手,即应采用“3E”对策,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情况的发生。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实施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合理地采用相应措施,才有可能做好燃气事故预防工作。
   安全技术对策即从工程技术角度解决安全问题,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安全措施。从预防用户燃气事故发生的角度讲,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是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此类装置在预防工业易燃易爆气体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在工业生产中,凡是生产、使用、贮存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必定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但是对于民用燃气而言,由于使用场所分散、存量不大,加之缺乏法律、法规上的强制性以及用户认识不足,很少有用户主动安装此装置。为减少民用燃气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应该象管理工业部门一样,加强对民用燃气使用的管理,依靠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事故的预防。
   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事故致因论的瑟利模型可知,要想控制事故,首先是通过技术手段,如上所述的燃气泄漏报警装置,通过报警装置发出的警告告知人们危险的存在或发生;其次则是要求人们在感知到相关信息后,能正确理解信息的意义,即何种危险存在,该危险对人会有何种伤害,以及有无必要采取措施和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等。而这些有关人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反应的部分均是通过安全教育的手段实现的。如2013年6月11日发生在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造成11人死亡、9人受伤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其直接原因就是工作人员进入可燃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厨房后处置不当,触动电器开关而引起的爆炸。如果安全教育到位,发现燃气泄漏后,工作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则可避免事故的发生。可见,对燃气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知识,对避免事故发生是极其重要的。
   如前所述,在控制事故的措施中,安全技术对策是最佳选择,安全教育对策是重要手段之一,但遗憾地是,由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安全技术对策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达到人们所能接受的状态。如在燃气泄漏时,报警器通常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更先进一些的报警器也只能做到关闭阀门,而不能处理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泄漏问题。另外,管理者也不能仅仅靠安全教育的方法保证所有人都能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在燃气泄漏引发的事故中,很多事故就是由于人员处理不当而引起。因而,安全管理对策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控制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安全管理对策是“3E”对策之一,即用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等约束人的行为,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果将“3E”对策应用于燃气运营管理过程中,三管齐下,必定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频次,减少由于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3 燃气使用过程中实施“3E”对策的具体建议
   (1)燃气使用场所强制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
   鉴于燃气使用过程中的泄漏问题在所难免,而用户对报警器的认识不够或心存侥幸使报警器安装的动因不足。为及时发现并排除由于泄漏而造成的燃爆隐患,建议象管理机动车交强险一样,将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如可由燃气运营部门在安装燃气输送装置时将报警器作为输气工程的一部分,使人们能依靠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情况而采取有效措施。这既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方法。
   (2)加强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常识的宣传教育
   根据燃烧的三要素理论,当燃气泄漏后并不一定发生燃爆,此时如果处理得当便可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如果有一定能量的激发则必然会发生燃爆,即此时人的行为对是否发生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此情况下,如果宣传教育到位,使人们具有采取正确措施的知识与能力,则可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为此,燃气运营管理部门如果能编制出易读易看的燃气安全使用手册,再附以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以提高人们应对燃气泄漏的能力,保证用气安全。
   4 结论
   燃气具有燃爆性,一旦泄漏就构成了引发燃烧爆炸事故的隐患。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利用安全技术对策,通过为用户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发现燃气泄漏情况,则可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如果能够利用安全教育对策,使用户在发现燃气泄漏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则也可避免事故发生;而上述措施的实施,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加以支撑。可见,只要依靠“3E”对策,便可有效控制民用燃气事故发生的频次。
  
   参考文献
   [1]肖国岐.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的讨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6):171
   [2]邵朋举,沈颖.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3(93):196
   [3]李月梅.刘强,张琰.关于解决民用燃气管道泄漏问题的探讨[J].阴山学刊,2014(3):105-107
   [4]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95-132
  
   作者基本情况:
   杜世云(1963年-),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现供职于沈阳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材料安全生产技术、工程教育教学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