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现状剖析
【摘 要】文化建设在管理机制中多处于“隐性”地位,其作用日益彰显,并逐渐得到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在详实剖析疾控机构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尝试分析目前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疾控文化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疾控机构 文化建设 意义 问题
疾控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疾控中心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疾控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树立单位价值观和群体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单位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疾控机构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疾控机构文化建设,提高疾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加强疾控文化建设的意义
推行疾控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卫生防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主力军。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关系复杂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淡了公益性单位尽职尽责的职业使命,疾控机构要有大作为,维护良好社会声誉,就必须以文化塑造形象,以文化提高服务水平,以文化拓展生存空间。
1.导向作用
疾控中心是在我国延续了几十年的卫生防疫体系上发展来的,受长期以来预防体制的影响,职工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等相对比较薄弱,这制约了疾控机构的改革,延缓了疾控机构的发展进程。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对疾控体系形成了新的需求与期待,而文化建设是很好的切入点。文化建设可以对疾控的工作管理方式和疾控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及工作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引导疾控工作者更好地协调个人与各方面关系,确保疾控机构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凝聚作用
通过疾控文化的宣传、渗透、培育,可以将疾控内部的各种力量统归于共同的目标和方向.自觉提升理想信念,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文化这一黏合力,以统一的价值观为标杆,就可提高个人的思想信念、情感追求及责任使命感,并将个人的利益与疾控事业的大目标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3.激励作用
疾控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各项利益,科学化的人文化的管理,以此激发疾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自觉地将自身利益融入疾控中心的整体利益中,从而达到与疾控事业共荣辱的思想境界。
4.监督作用
基于民主与集中成形的科学合理的疾控文化,一旦到疾控全体人员的认可,就可在群体中产生共鸣,促成工作团队内部形成尊重、坦诚、进取的环境,继而达到自我规范、相互约束、彼此监督的和谐境界。
二、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今文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疾控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疾控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使得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出现了偏差,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1. 精神提炼较为宽泛
文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或合成体,其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作为先导。目前,各级疾控机构正努力推进文化建设,但其精神目的和物质目标的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提炼过程。在文化建设之初,大多是结合实际,笼统宽泛地提出一个疾控精神方面的大方向,但如何将其进行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实践更新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否则文化建设只流于几个名词、一句空话。
2. 个性特色不够明显
疾控机构不同于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也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要使本机构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就需培育和形成一种独特的疾控机构文化。目前,各级疾控机构还缺乏主动性,往往是被动于具体服务项目或服务内容的更迭或增加,把增加服务项目作为文化特色的建设抓手,这是对文化建设的误解。
3. 职工参与面较窄
文化建设讲究全员参与,而不仅是管理层或设计者的单方想当然行为。机构文化建设过程中,设计层提出的建设方案必须由职工自觉去参与执行。而目前往往是设计者过分刻意讲究文化的语言性、标语化、广告化,使得文化建设中目标确立大而空,高而远,脱离工作实践,目标执行多落于纸上,处于静态中,不能得到基层职工的广泛响应。
总之,构建良好的疾控文化环境对疾控中心的不断壮大有着战略意义,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要想文化建设真正为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动力和活力,就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增强疾控中心的技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陈明书.企业文化创新——以海尔为例 https://www.kj009.net/paper/pp16550.html
[2] 张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https://www.kj009.net/paper/pp1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