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美术教学与德育问题研究

美术教学与德育问题研究

日期: 2014/4/2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赵娟

摘 要:美术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好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途径。良好的德育环境也是审美意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合的综合性方法,就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学生会形成健康的审美个性,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达到学校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校德育;道德;审美个性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目地
   现阶段我们的美术教育可分成两种,普及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普及美术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相关选修课程中的美术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及特点的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普及美术基本知识,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专业的美术教育是针对各类美术专业学校,即各类学校中相关的美术专业开展系统的针对美术具体门类进行深入的知识和技法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德育有两个层面:广义的德育指所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那么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学和德育是绝对独立的吗?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吗?
   二、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美术只是一门课程,是教学生们“画画”,做手工的课程。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通过校、班会、日常量化(如纪律、卫生)管理,相应的奖励、处罚的方式来实施。具体的实施者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等。和教学有关的最多也就是政治、语文等学科及教师,和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关系,这类观点是不正确的。
   学校美术教育通过知识、技法的学习结合造型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在一个认知、实践、形成的过程。而德育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能力。而在美术的学习中德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审美个性是需要高尚的道德基础作为基础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需要贯穿融入德育的主要成分。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学习艺术的基础,“学画先学做人”是历代文人的基本准则。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逐步走在世界前列,各种社会思潮及审美取向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导致了青少年审美个性上的多样性,主色调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很多学生在审美个性中表现出随意、颓废等特征,从而对其整体道德培养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美术教学恰恰能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纠正的作用。美术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只注重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美术教学和学校德育应该是密切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应贯穿德育的。良好的德育环境也是审美意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要有目标、有方法的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德育内容不仅要写入教学目标中,还要在教学方法中具体体现。利用多种教学环节和方法,如在进行现代油画欣赏时,针对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的欣赏,可结合有关的视频资料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卡通、漫画类学习的时候,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要能甄别不良文化。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并不是针对哪一节课、哪一美术领域而特有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内外的,而且是多种形式、多种方向的逐步渗透的过程。在欣赏、综合、技法应用的各种学习中都要融会贯通的。特别是学生的基本品德教育,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怎么做人”。具体的体现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学常规的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自我要求,完成作业的标准。到课外的团结处事、诚信习惯、勤奋节俭等习惯的培养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整体。规范各个环节就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方式。有的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认为,这些环节是“小事”或课外的事不关己,把上好美术课就行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小事”不规范,是上不好课的。光管眼前上课,不管课外延伸拓展,时间长了,也是一团糟。再就是在教学中贯穿德育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德育不能是生硬死板的说教,那样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要想在美术教学中很好地实施德育,应当借助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让学生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良好的审美个性,表达自身感受,并形成习惯;也可通过问题、图像、文字、声音等诸多环境要素的综合,来实现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美术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好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途径,德育也是促进学生正确审美意识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把握好美术学科的特点,运用适合的综合性方法,就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学生会形成健康的审美个性,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达到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M].黄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蔡正非.美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剑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