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日期: 2014/4/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实验小学 陆昊

【摘要】我国从1999年明确提出小学基础教育施行素质教育的体制,为了不断完善教育,国家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最终确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而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时,如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保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翻开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会发现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的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变得丰富,信息量增大,板块多样,布局新颖。与传统的老教材相比,加大了动手制作内容,减少干瘪的纯只是性的叙述,并且随书增加了教学光盘,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自学。但是正是新教材的这些优点,使教师无法照本宣科或者放任自流,必须下一番苦工夫,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内容,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教学中的关键。
   一、应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有效的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计算机知识。发展创作技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从而提高自主运用能力。
   这两年的教材在不断的更新,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提供了很多真实的材料。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任务型”教学。
   如在教授三年级《调整图形》课时,我用“大风车”的图引入教学,增加学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复制和旋转知识点讲解时,学生很快的接受,但那并不代表掌握。因此我没有将 “风车”制作演示给学生看,而是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他们逐步掌握知识点。在这个“任务型”的活动中,学生最终能够完全掌握。
   教师在这“任务型”学习中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需总结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告知学生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记忆、思考能力、与人合作等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我所任教的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个性、性格、认知都不稳定,体现在活泼好动、思想不集中,但是学习能力开始慢慢形成。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制订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自己的计算机学习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一个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的造就赖于长期的培养和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生创作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观去完成课堂任务,只要运用到新学习到的知识点即可。
   2、鼓励联想求异的思维方法,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善于联想求异思维的人不容易受传统理论和旧观点的束缚,敢于打破陈旧。而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新观点。
   如教授绘图软件,在学生学习完“自选图形”命令后,我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要求他们自己创作一个“钟表”,只要求钟表上面包含数字,指针以及添加颜色即可。对于具体的式样不做规定性的要求,并且表扬与众不同的作品,即使只有一点做的好,都和学生一起分享。通过这个方法,几次以后,我发现学生再完成作品时,会涌现出更多不一样的作品。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方法在我国仍然属于摸索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修正。《新课程标准》只是从理论思想上讲述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将素质教育切实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把握教育第一关。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课程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普通小学计算机课程标准.教育部高中计算机课程标准研制组[M],2002.(12) 2-3
   [3] 马若文.注重学习策略培训——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J].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与研究,2003.(5) 4
   [4]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1998.12.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