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刍议如何实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

刍议如何实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

日期: 2014/4/2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连云港市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马杰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强、职业相关性高的特点,它不同于高等教育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多年的企业调查经验,发现了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措施。在本文中我将一一阐述,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类;教学效果;措施;
  
   通过近年的持续发展,高职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质量和效果而言,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机械专业来说,很多高职学生还存在缺乏系统合理的理论知识为其运用构筑基础等问题。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急需具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抓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考验。
   1 国内外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模式
   纵观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无不体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但最终达到的目标却大致相同。如德国的“双元制”是企业与学校密切配合、工学交替、时间与理论同时并举的职业教育制度。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又是另外一种成功的模式,TAFE教学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设置、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到结果的评价等,都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的特点,表现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学生本位的教学组织、企业本位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在国内,很多高职教育学校,不太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导致“所出非所需”的尴尬局面。
   2 当前高职机械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机械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源源不断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资源(设备、场地等)不能及时更新跟上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实验课、实践课等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2.1“双师型”教师的紧缺
   在当前传统的高职教育中,教师有理论授课教师和专业实践教师之分。这种授课方式就使得实践和理论严重脱节。目前,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等,他们毕业之后就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自身的现场实践不足,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不能旁征博引的引用现场实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2 实践和理论相脱离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我们总是比较注重理论能力的教学,将实践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上学生只是单纯重复的进行机械模仿,不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此下去,学生不仅对实践课产生抵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的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人员。这里强调在生产一线、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现场操作能力。但是现在的高职机械类教学中,教学设备陈旧,再加上实训消耗,使得原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已经严重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严重制约了实训技能课教学的发展,也可能因此而实现恶性循环。
   3 提高高职机械类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体现“专业性”与“实用性”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而机械教育又要求实践性强,所以高职就要兼具两者的能力。
   1)加强基础知识的“专业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机械类教学都应该包含实验环节。通过参与实验环节的设计、演示、动手等过程,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技术能力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的意识。
   2)提高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岗位专业技能的要求外,还应该包括与专业技能想关的一般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自学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机械类专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机械CAM/CAD能力,这方面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授课和现场实践来实现。
   3.2 实践教学围绕岗位需求组织和实施
   在机械类专业中,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与岗位相配合的技术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所以,在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上,学校应该遵循学生未来的岗位要求进行组织和实施。
   1)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设计、深入实验过程,参与实验讨论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具体系统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去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
   2)加强实习基地的开发
   硬件设施是提高教学效果额有利保证,实习基地是学生的“练兵场”和“习武地”。因此,学校应该开发具有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的实习基地,形成教学、实习、生产为一体。
   4 总结
   总之,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遵循相关的意见和章程,以岗位需要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深入改革教学理论的组织和实施,形成本院乃至本行业的专业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更适应市场需要的机械类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明兴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改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3,20:36-45.
   [2]李明慧,卢晓春.高职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20-41.
   [3]胡清,易飚.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18-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