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放化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接受放化疗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 护理组患者抑郁率、疾病认识度及治疗依从性等指标明显不同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及早对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晚期直肠癌;化疗护理;心理护理
在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治疗的过程中,术后辅助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从而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化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中重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担心、恐惧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大幅降低[1],甚至治疗中断。本文就心理干预对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接受放化疗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5.1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5例,初中及初中以上3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5.6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7例,初中及初中以上29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症状对患者体位进行控制,保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对患者病房进行严格杀毒,降低患者感染程度。对患者皮肤、饮食进行严格干预控制,根据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对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报告和处理。
对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操作包括:
一般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要积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确保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建立专门小组对患者进行治疗讲解,消除患者对放疗治疗的恐惧心理,确保患者积极完成放疗治疗全部内容。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动力,主动参与到化疗工作中。
集体心理干预:本次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护理组患者进行集中讲座,对中晚期直肠癌治疗和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并让参会患者及家属现场互动,确保患者正确认识中晚期直肠癌在放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每周对护理组患者召开一次会议,通过问答形式,由专业医师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与此同时,通过每周会议,对护理组患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让患者能够与周围人进行交流,缓解患者担心、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个别心理干预: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特异性对患者进行的个别护理。本次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文化状况不同,对患者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对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患者,医护人员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等对患者进行讲解,便于患者对治疗过程进行了解。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针对患者的职业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生活方式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患者计量资料采取统计学t进行检验,使用x-s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当两组患者差异P﹤0.05,护理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患者抑郁率,具体结果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对比
组别 例数 抑郁人数 抑郁率
实验组 36 3 8.3%
对照组 36 13 36.1%
P ﹤0.05
(2)患者疾病认识度,具体结果见表2 。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对比
组别 例数 疾病认识人数 疾病认识度
实验组 36 34 8.5±1.5
对照组 36 25 6.0±2.5
P ﹤0.05
(3)患者治疗依从性,具体结果见表3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依从性人数 治疗依从评分
实验组 36 35 8.0±2.0
对照组 36 27 6.5±2.0
P ﹤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大肠癌的6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术后放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强化对患者肿瘤的控制力度,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已经在直肠癌肿瘤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2]。许多患者在术后放化疗的过程中容易因不良反应而出现惊慌、恐惧、疑虑等不良心理状况,导致患者对放化疗产生排斥,造成放化疗中断,从而使治疗效果大幅降低。心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消除,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术后巩固治疗圆满结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疾病预后的首选方案[3]。
在本次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将患者放在护理的首位,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有效改善了心理护理效果。通过心理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患者制定了合适的针对性护理方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对患者家属进行干预,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症状,确保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抑郁人数为13例,抑郁率达到36.1%,患者疾病认识6.0±2.5分,治疗依从性6.5±2.0分;护理组患者中抑郁人数为3例,抑郁率仅为8.3%,患者疾病认识8.5±1.5分,治疗依从性8.0±2.0分,护理组患者预后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一雪.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护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11-12.
[2] 李怀慧,崔荣军,关会林.直肠癌造口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9-100.
[3] 鲁勇兰.直肠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专科版),2010,9(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