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 巧妙运用——谈打好作文基础的两个关键
摘要:
作文是许多学生的软肋,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其关键原因是不会表达,腹中空空,笔下滞涩,缺少积累,或者即使有所积累,也只是将积累的知识封锁在笔记本上,而不付诸运用。笔者想通过本文提醒学生作文要打好基础,重在积累,更要力求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打好基础 积累 运用
纵观初中学生的作文,其中不乏有表达苍白、词不达意、思想僵化、言之无物的篇章.很多中学生也普遍反映最怕写作文,总觉得笔下枯涩,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笔者也在思考,许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语文,却仍旧难以写出明白流利的文章,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那么这“诗外”的“功夫”该如何练就呢?一次指导学生背诵名言名句时,读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突然想到,语文作文教学之所以难以“至千里”,学生作文之所以难成大气磅礴之江海,是不是就因为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积累工作呢?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旧知识是新知识停泊的锚桩”;加涅也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所以,我认为,要想让作文这棵大树茁壮成长、枝叶繁茂,就必须先从根基入手,这个根基便是积累——字词句、生活素材与思想的积累。字词句的积累可以解决表达困难、语言贫弱的问题,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规避材料缺乏、言之无物的毛病,思想的积累则能使学生的作文做到下笔有神、立意深刻。
那么,平时如何做好积累工作呢?
首先说说字词句的积累。
1、要求学生在开学初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并各自根据爱好给它取上一个文雅的名字,如“艺海拾贝”、“积跬集”、“火花录”等,再要求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看到的好词句收录进来,每月举行一次评比展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我们的课本中就有不少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比如《阿里山记行》中的“云雾浓稠、莽莽林海、团团浓阴”等。
积累整理时要注意分类:写人类、写景类、议论类、抒情类•••,这样的积累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学生的作文中将会妙语丰富、佳句连篇,而不再像以前只会说“美丽、漂亮”,再难找出第三个形容人之美的词的现象。
2、成语的积累。
3、格言警句的积累。我们中学阶段的六册读本后都有名言名句,读熟它们很有必要。另外,一些谚语、歇后语、古诗、对联也可以积累起来,闲暇时多留心体会、背诵记忆,作文时便可随手拈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比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副名联,不仅写出了林则徐的风骨,也给后人以人生的启迪。
4、新鲜词汇的积累。如载体、联动、依托、博客、做秀、萌•••
有意识地积累词语能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强化学生的文学敏感性。
其次是生活素材与思想的积累。
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作文材料的干涩。克服它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观察日记。日积月累,一本好的观察日记,就是一座素材宝库,文学表达能力也在其间不知不觉地得到训练与提高,精神世界亦随之成长、丰富。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积累只是思考的工具与手段,而不是作文训练的目的。苏霍姆林斯也告诉我们,如果词汇不是活跃在儿童心灵里,而只是一味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却不去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汇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汇缺乏领会力。所以,要让积累的知识“活起来”,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训练时有意识借助积累的知识去自由表达,进行真诚的创作。久而久之,拾缀的字词句、素材等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相反,如果不将它们运用于写作,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只会永远被尘封在笔记本上或被岁月蒸发殆尽,这些“诗外”的“功夫”便全然白费了。
而要让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起来,光靠常规的教学节奏:两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是远远不够的,寻找到一种既能让学生及时运用,又能让老师及时批改反馈的良好的师生交流合作方式,一直是笔者多年的思考。在反复的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找到了几种方法:
1.造句引路法:这里的造句不同于小学生的造句,小学的造句题型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词语写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语义正确即可。这里所说的造句是要求学生能通过提供的词语来观察人物、关注生活、思考问题,充实自己的心灵体验。比如:学完巴金的《繁星》我要求学生积累一个词:静寂;积累一句话:“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梦幻的” 。然后用“静寂”造句。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放学后的校园是静寂的,夏虫在草丛中窃窃私语;风儿是柔和的,竹林在月影下摇曳着修长的身姿;月色是梦幻的,月光如薄纱一般,温柔地笼罩在每一个角落。
造句引路法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感受,又不耗费太多的时间,教师也能及时地批改反馈,这种运用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积累。
2.想象激趣法。孩子都是想象和联想的天才,教师要及时提供情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笔者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展示了天宫一号在茫茫太空展开太阳能板的镜头片段,要求孩子们进行描述,要用比喻句。学生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天宫一号像一只雄鹰,展开了雄壮有力的翅膀。”我及时表扬了他的比喻句写得好,又提出进一步要求:只有一句太单薄,缺少对心情的描述。于是他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顺利地表达了自己的自豪之情。
总之,只要学生遵循以上方法不断的积累、运用,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