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量衣一次裁——浅谈课前准备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摘 要 课前准备对于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非常非常重要,课前准备要非常的充分,要注意各方面的细节,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及备教材,要细致地从各个方面入手去解决你课堂上所能设想到的一切难题。当你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之下再去上一节公开展示课时,你会觉得每个环节的衔接会非常的到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会十分的显著。
关键字 课前准备 分析学生 总结
近期上了一节儿美教学研究课《装饰手套》,虽然课前感觉准备十分充分,但是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到整个教学过程跌跌撞撞,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前的准备真的是非常重要。
课前准备为什么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呢?它的重中之重就在于一个“备”字。这一个备字他不仅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包含了自己,一切关系到我们教学活动的事项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准备,正所谓胸有成竹方能一气呵成。
教材的准备与研究
本次教学研究课,我根据天气变冷,从生活中小朋友们能接触到得一些生活用品着手,通过网络、杂志等等渠道进行的借鉴,自己写作的一篇教案。并非自己写的教材自己就能完全的驾驭住。在通过不断地对比、同事的建议以及自己的试说中,我对本节课所准备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我们要做到适合幼儿学习的心理,将重难点的表现的更加醒目,让小朋友们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更好地去学习,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知识点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准备
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令小朋友们耳目一新,让小朋友们的精神能够更好地集中到老师身上来。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提问,大胆创造。约束和禁令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情绪紧张、墨守成规。久而久之,幼儿只会消极的顺从,被动的接受。形成了习惯于听从他人,人云亦云,缺乏思考、探索的能力,更谈不上有所创造。而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幼儿才不会有心理负担和压力,才能放开手脚参与各项活动,才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和表现,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故事或者一首儿歌、一则谜语来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对文字有深入的了解,也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准备
本次教研课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教研课,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还存在一些怀疑,信心不足,不敢确定自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是否能够成长到一个领导信任的,家长放心的水平。同时自己又是刚刚才参加儿美教学不久,在儿美教学的方法上还不是很成熟,多多少少自己缺乏了很多的自信,生怕自己上课的时候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而自己不能很好地掌控住场面。
在上课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儿美公开课的一些好的视频,学习她们的教学方法,教态神情,说话语气等等,对于我这个190 的大个子肯定比不上那些身材娇小的女老师,无论是说话语气,还是肢体神态,我都是望尘莫及。但是我自己把握我自己的方式,我自己要学会做到:降低自己的身高,降低自己的音调,脸上经常挂着微笑,虽然没有女老师那么的甜美,但是我能做到她们的真诚。
对学生年龄层次与学习能力的了解
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我想分析学生要与分析教材同步进行,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把备学生与备教材结合起来。
我们此次上课的班级是幼儿园大班,暑假在我少年宫上了一学期的孩子,孩子们的作画方法以及一些作画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包括技法的使用等等还不是很到位,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对每一个小小的细节进行讲授,但是在教研活动课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入讲解每一个细节,需要我们的小朋友进行自学自练,老师的指导是适当的,不能全面开花,这就需要学生的自己的自主能到性,我选择的这个班的学生自主能动性很强,很多小朋友喜欢自我创造,自我添加装饰,正好符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前面我也提到,为了适应班级小朋友们的学习层次,我将教材的难易程度有所降低。就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并能出现好的教学成果。
总之,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处理好文本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
关注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体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等等。怎样把关注的目光放到备课当中呢?
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动手实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师们在备课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备课中还要有质疑环节的设计,要有学生讨论环节的设计,要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环节设计……只有这样上课,教师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变接受式的学习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
总之,“教”是为“学”服务的,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做足充分准备,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备课指南》,尔伯特•迈尔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01
2、《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念丽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01
3、《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4、《教育原理》(第二版),陈桂生,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5、《课程与教师》,佐藤学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