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乳腺彩超对妇女乳腺病检查患病率结果分析

乳腺彩超对妇女乳腺病检查患病率结果分析

日期: 2013/10/2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商河县妇幼保健站 郭春燕

乳腺疾病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乳腺癌又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威胁女性的第一位癌症因此开展乳腺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摆上了防治乳腺病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了解本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以便科学地指导乳腺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我单位开展了本辖区妇女乳腺病筛查工作。
   对象与方法:在2012年3月~2012年5月间,对辖区内493名已婚妇女进行乳腺检查,,应用乳腺彩超进行乳房检查,超声技术的应用,虽然有其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尤其是彩色多普勒和弹性超声成像的应用,分辨率高,图像对比清晰,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病灶,能够明确区分囊性和实性肿瘤。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须使用7.5-10MHZ的高频探头。
   乳腺超声检查时应注意:1. 检查体位为仰卧位,并于胸部背下置一硬枕,并上举双臂;2.必须进行临床触诊和视诊,注意乳房表面形状和皮肤的改变;3.了解乳腺X线摄片的结果,结合X线片进行综合分析; 4.探头适当加压,保证探头与乳房皮肤的无间隙接触;5.耦合剂均匀涂布,避免接触面有气泡形成;6.拉网式全面扫查,防止跳跃式检查,以免漏诊。尤其对已触到的肿块或触诊发现的皮肤增厚区应更加注意;7.纵切与切面扫查相结合,以鉴别病灶与正常的脂肪组织;8.检查应顺时针方向逐次进行,报告时须注明病灶的顺时针位置处于几点,距乳头的距离,皮下深度及其与胸筋膜的关系;9.如发现有实质性低回声,应测量其弹性变化或容积变化;10、对病灶的特征描述应包括:1)内部回声;2) 边缘;3)对周围组织的影响;4)压缩性、移动性;5)、长、宽、厚三径线;6)后方声影;7)侧方声影。
   结果:1.乳腺病的构成与分类:受检妇女493例,查出患乳腺疾病的人数为248例,总体患病率为50.30%其中,乳腺增生症患病率39.76%,其次乳腺结节(低回声)患病率10.34%,见下表:
   乳腺病的构成与分类:
   疾病分类 例数 患病率
   乳腺增生症 196例 39.76%
   乳腺结节 49例 9.93%
   乳腺纤维瘤 2例 0.40
   乳腺癌 1例 0.20%
   其中乳腺结节占乳房的右侧为23例,左侧为16例,双例同时存在的为10例。
   2.乳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分布: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63岁,患病248例,患病率39.76,乳腺病患病的最大风险年龄段是是30-50岁的中年妇女。下表
   乳腺病患病年龄分布:
   年龄组 患病人数 构成比
   ﹤30 46 18.55%
   30-40 131 52.82%
   40-50 58 20.83%
   ﹥50 13 5.24%
   患病率以30~49岁年龄组较高,乳腺纤维瘤患病率20~29岁年龄组较高,乳腺癌患病率以40岁以上年龄组较高。
   讨论: 乳腺增生病的形成过程,它有一个渐趋发展的过程。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失去平衡,雌激素对导管上皮产生刺激,导致上皮细胞数量的增加;如果孕激素不能把增加的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成腺泡,就形成了导管增生; 随着周而复始的生理周期活动,导管增生程度逐渐加重,导管腔隙逐渐狭窄,而黄体期的分泌并没有停止,使得导管远端逐渐膨胀,分泌物滞留,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发展为囊性增生病。囊壁出现瘤样增殖,形成囊内乳头状瘤病。乳腺小叶增生症的中度、重度不典型乳腺增生者可能会转变为乳腺癌,因此应积极防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预防:1.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 2.改变饮食结构,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及粗粮。3.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进行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4.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或食品。5.注意避孕,避免人工流产,哺乳时间要充分,尽量满8个月, 预防乳汁淤积。6.定期到医院做乳腺检查和自我检查。7.不要戴过紧或是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这影响乳房的新陈代谢和淋巴回流,导致乳腺增生。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 乳腺增生疾病与内分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内分泌治疗可以起到调节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他莫昔芬、丹那唑、黄体酮、甲状腺素、维生素B6、维生素E等。传统疗法:针灸、拔罐、点穴、熏蒸、贴敷疗法等都有一定疗效;单纯理疗: 磁疗、电极刺激、红外线光疗等物理治疗单独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音乐疗法: 乳腺疾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针对不同的症型,选取合适的乐曲,能起到调节情志,舒达情绪,对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药治疗:要结合生理周期进行治疗,经前肝气旺盛,气滞血瘀,所以宜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疏泄疗法;经后肝郁得舒,气血亏损,宜采用补肾温阳、阴中求阳为主,酌情添加补气、活血、化痰之药。乳管靶向定位滴灌疗法:是根据乳腺的解剖原理,利用乳腺组织特有的密闭管道系统进行药物输送,同时腺泡和小叶导管内有较大面积具有弥散功能的上皮组织,使进入导管和腺泡内的药物直达病灶或迅速向病变组织弥散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