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美术课还需要教师的专业示范吗

美术课还需要教师的专业示范吗

日期: 2012/9/1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在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我的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解边示范,告诉学生每个绘画步骤的注意事项,以此向学生传授绘画技法,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造就了千人一面的思维模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能力。新课程改革呼唤“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请同学们把自己想画的自由地画出来,看谁画得最有创意”成为美术课堂上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近年来,我听的每一节研讨课,都是淹没在大量多媒体图片和热闹的课堂游戏中,从没有看过一个美术老师的当堂示范。只需点点鼠标,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美术老师。
   “光说不练假把式”,美术老师到底还要不要在课堂上做示范,成为我困惑已久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课 传统与个性 示范教学 作用 课堂有效性
  
   虽然新课改的美术课,强调创新,强调个性表达,在传统过于强调技能技法的基础上淡化了美术技能,许多教师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面,认为教师示范就强调了技能技法。其实,如果没有技能,学生想的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因为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表现出来,示范是学生技能获得的有效途径。
   1.示范可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美术教学示范是美术技法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同时,老师娴熟的演示,精彩的作品,往往使学生心生敬意,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当教师在黑板上或画纸上满怀激情、挥洒自如时,学生们会发出惊讶、感叹、羡慕、迫切想表现的心理变化,教师也经常会遇到课后有很多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问老师讨要范作,问老师自己要怎样才能画出老师的水平等等。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亲临其境的,是近距离的,是直接的感官反射与心理反应,是美好的事物所引起的心理共鸣,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产生一种尝试与表现的欲望,这正是美术课程所需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而示范中的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
   2、示范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当然教师准确的示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实力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准确演绎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对美术课本中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演示,都会对学生起到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学生会争相学习和模仿教师,这样也会使学生和老师为追求同一个目标而相互促进,真正使美术的教育达到美育的效果,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和意义。教师的示范要让学生佩服,且能书善画会做,就必须勤于练习,不断积累,这同时也会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起到不断促进自我提高的作用。
   3、示范也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技法要有目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示范,示范的程度也要因人而异,有所选择。新课改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有些初中学生进入写实期后,他们希望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作为教师可以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技法示范,避免学生因造型能力差,造成不自信怕画得不好而不敢画或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有一定绘画基础又敢于自主地表现心中的想法,自信而富创造性的学生,应多加鼓舞、激励,引导他们形成自已的独特个性,尽量少给他们做示范。作为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不是把他们循规蹈矩地训练成统一模式,而是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尊重自己的艺术个性,既要掌握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又要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鼓励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如在《徒手画》一课,我发现不少绘画基础较弱的学生,线条虽然稚嫩,却极富个性。于是我为这些学生单独示范了一些徒手画线条的画法,如何用粗细、疏密、曲直、长短等线条的变化,使画面更有视觉效果。
   4、示范反对模仿秀
   有道是: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美术课是专业特点非常强的科目。作为美术教师,示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不能完全模仿,得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完整的示范。示范会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创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并充分把教师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示范,但不求示范全部,留白于学生,选择示范局部,通过示范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技法表现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这里感受到作品美的创造和表现,从而避免学生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如在《纸雕塑》教学中,我先向学生示范了纸雕塑的几种基本技法,学生掌握了卷、折、剪、刻这些技法后,再引导他们按照不同构成方法来制作纸花卉、几何构成、动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想象和表现能力来完成一件作品。教学示范只能给予技法层面的指导,把更多的想像创作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参考文献】
   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