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浅析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浅析
摘 要:本文从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个性的概念出发,从城市人文历史环境、地域性自然环境以及城市空间环境三个角度分析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以及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标志性建筑 城市个性 城市特色
土耳其诗人乔纳姆·希克姆曾经说到:“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类型和主导要素的标志性建筑,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然而反观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案例,往往只强调建筑本身,忽略了城市母体的特色。于是,从城市特色考虑,创造具有城市个性的标志性建筑,营造惬意的城市空间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关概念
1.1 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的概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建筑,即它符合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是建筑单体,也可以是建筑群体。另一部分是其标志性,这是标志性建筑的基本属性。作为标志物,标志性建筑通常在视觉上具有醒目的形象或占据城市中的重要位置,并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标志意义。
1.2 城市个性
城市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因不同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经济技术背景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建筑形式,最终形成特有的城市形象,即城市个性。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标志性建筑,它们给予人的感受应该是不同的。那些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往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形成文化的缺失。
文化缺失的城市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
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一个区域的特性内容,而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的标志,当然也承载了这个城市区域所特有的,由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有的个性。城市标志性建筑就像城市的一张名片一样,没有进入该城市的人们通过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可以一窥城市的性格和特征。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也会因为用自己城市的地标来宣传自己的城市。因此,标志性建筑可以映衬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2.1标志性建筑与城市人文历史环境
任何建筑都来源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着力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形象。标志性建筑更是如此。作为城市的标志,它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同时又体现着历史文脉和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那些城市中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不仅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充满了文化历史气息,对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形态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如西安大雁塔是始建于唐代的楼阁式砖塔,塔身七层并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整体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中,格调庄严古朴,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名胜古迹,是西安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文脉的传承性会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思想以及受到建造技术手段落后的制约,使城市建筑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代社会西方国家入侵中国,带来了殖民文化,使一些城市中的建筑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如近代社会青岛、上海等地出现的大量带有异域风格的建筑。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其他文化交流,标志性建筑也不例外。不同时空的标志性建筑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体现出诸多变化。正是城市文脉的变异性和传承性联系紧密的体现。传承并不是原版照抄,而是基于城市文脉,在继承中创新,在变化中发展。在城市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中,正确的处理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仅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大大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的质量。反之,如果忽视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刻意追求建筑“新”、“奇”、“异”,不考虑民众的接受程度及心理需求,终会致使建筑难以得到认可,更严重会破坏城市原有整体建筑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创造时,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人文历史环境,同时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我们的建筑设计不会误入歧途。
2.2标志性建筑与城市地域性自然环境
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差异往往会使建筑呈现迥异的风格。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创造中重要的原则。老子的思想精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是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在建筑创作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这一重要的因素,使建筑遵循环境,达到“因地制宜、因势就势”。
建筑师要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必须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念,认为“要创造出能为使用者所需,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并能对当地气候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建筑形式,就必须要求建筑师应深入研究当地的文化及自然地理条件”。如南方多雨,建筑屋顶形式较为陡峭,而北方干旱少雨,建筑屋顶则较为平缓。此外,建筑材料的选用也会受到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制约。如“墨西哥的马赛克墙面,西亚地区花格镂窗,拉美突出的遮阳板,均有鲜明的地域性。”正所谓就地取材。
因此,城市的地域自然环境是影响标志性建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进行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巧妙利用当地材料,从而使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环境协调统一。
2.3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
标志性建筑不仅与城市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相关联,同时还与城市空间环境相联系,即标志性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主导性和城市空间的视觉连续性紧密相关。
作为城市的标志,标志性建筑往往是城市空间格局和景观环境中的主导,并向人们传达着某种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总体布局中轴对称,沿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依次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均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故宫在古代是皇权的绝对象征,在当今社会,则是文化的象征,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具有权威性、不朽性和传统性。
城市标志性建筑是由人来认知的,其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官体验很重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建筑给人的认知体验主要基于在人的动态中对一个视点的瞬间感觉之上。人们对标志性建筑的体验必须从其三度空间的关系去展开。由于建筑空间序列的展开是随着视点的变化而进行的,当人们的视点因所在空间位置的不同而移动时,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空间环境里的景观层次表现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人们在针对一个标志性建筑的认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体验。
结语
总之,城市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的代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高速进行的城市化进程中,尊重城市人文历史环境,有利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合理进行规划、布局,采用先进的技术建设好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是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与创造具有独特个性城市的必备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昱.有形·无形——标志性建筑及其城市意象表现[D].湖南大学,2002.10
[2] 胡小祎.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 周晓丽,李俊俊.浅谈城市标志性建筑[J].科教文汇,2007.11
[4] 樊艳兵.“刻意”造就不了标志性建筑[J].建筑评论(副刊),2006.9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特色浅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