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南部山区冬播马铃薯地膜种植技术
提 要:甘肃东南部山区气候湿润,降雨量充沛,年霜冻时间短,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适于冬播马铃薯高产种植,基于特殊地理环境,综合当地马铃薯示范田种植经验,提供冬播马铃薯种植技术作适当参考。
关键词:冬播马铃薯 地膜 种植技术
马铃薯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陇南市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大南峪乡地势西高东低,地表起伏较小。窑坪河自西向东横穿全境,两岸山体遍布,沟溪纵横。境内气候湿润,温差小,雨量均匀,土壤肥沃,适宜于农、林业发展。在2010年至2011三年以来,在康县进行了马铃薯冬播地膜种植试验,主要以康县北部大南峪乡大南峪村、花庙村、后沟村进行示范种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马铃薯冬播地膜种植实用技术。
一、选地
应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或半沙壤土,不宜种在背阴坡和洼地, PH在5~6之间,前茬种玉米、小麦、大豆、亚麻或根菜类作物为好,最忌板结稻田。为防止病虫害蔓延,忌与花生、甜菜、胡萝卜、烟草及番茄、辣椒等茄类作物连作套种。
二、选种
由于马铃薯在同一地块内连续多年种植,易因病毒积累和浸染而导致品种退化,因此,应选择高抗晚疫病、环腐病病毒病等高产、优质抗病毒品种(一般建议选择抗疫白、早大白、大西洋、费乌瑞它、早熟180等优良品种),并选择色鲜、无病、无虫、无畸形、芽眼好的薯块。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质量在25克左右,提倡小整薯播种。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每块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块作种,小块薯也应在没牙眼的地方切一刀,切后要用干净的草木灰或生石灰粉处理伤口(亦可喷0.2%多菌灵或在石灰水中浸泡),如品种抗病性差,每100公斤种薯须用80克根腐宁或甲基脱布津和绵沙4公斤拌种。然后晾在通风阴凉处。
三、催芽
凡未发芽的薯种都要进行催芽。催芽前可采用每千克薯种5~10克赤霉素浸种15分钟。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床宽100厘米、深10厘米,铺湿润细土,一层种薯盖一层细土,可达3~4层,面上盖3~4厘米厚的细土,适当浇水并盖上塑膜,保持15~20℃左右的温度,历时15~20天。催芽过程中要适当翻动薯块,当芽长1.5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四、整地施肥
播种前10~15天深耕、整地、耙耱地块,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拌匀后撒施地面,再浅耕、整细、耙平。按垄底宽50㎝,垄面宽45㎝,垄间距20㎝,垄高10㎝作垄。
五、播种
1、时间
一般为冬至前至立春前。双层覆盖冬至前开始播种大寒前播完,单层覆盖大寒前开始播种立春前播完。
2、方法
(1)、单膜覆盖栽培:先播种,后覆膜。每垄两行早熟品种株行距为30×35㎝,中熟品种按35×35㎝开10㎝深的穴播种,每穴放一种块,保持芽眼向上,覆土、整平、拍实。用70㎝宽地膜覆盖垄面,绷展、贴实、压紧。
(2)、双膜覆盖栽培:先覆膜,后破膜播种。在作好的垄面上整平、拍实,用70㎝宽的地膜覆盖垄面,绷展、贴实、压紧后,破膜开穴播种。早熟品种株行距30×35㎝,中熟品种35×35㎝,穴深10㎝,每穴放一种块,芽眼向上,用土覆平,封住膜口。每两垄用150㎝竹杆两根对结扎成2.1m长拱杆,按1.2m宽,两头插入15㎝,每隔80—100㎝处一拱,用废旧皮线或细铁丝连结固定各处拱杆形成棚架。然后用2m宽棚膜覆盖,周边用土压实。每隔3m再以膜带或压膜线压紧棚膜。
六、田间管理
1、破膜放苗
出苗期应经常进行观察,做好及时破膜放苗。当苗放出后,用土及时封住膜口。苗出齐后,应及时查苗补秧。双膜覆盖的在气温高于25℃时,揭开小拱棚两头通风降温,平均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撤掉小拱棚。
2、中耕培土
马铃薯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高度以秧苗露出4~5厘米,为最佳。在现蕾期,再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3、打叉摘花
马铃薯生长至开花期和现蕾期,要及时将花摘掉,并把植株主干嫩芽剪掉,只留下侧枝,防止植株徒长,影响根部吸收营养和现蕾生长,在产量上造成影响。
4、揭膜
马铃薯生长至花期开始结蕾时,因属喜凉作物,在结蕾期过高需遮阴,但这时候与春旱无条件遮阴时就要将地膜揭开散热通风,有利于花蕾生长。
5、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晚疫病 多发生在中后期。在发病初期应及早防治,拔除中心病株,并使用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隔7~10天喷药1次。
②环腐病 每亩用过磷酸钙25千克,穴施或按薯块质量的5%拌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病毒病 用40%乐果2000倍液防治蚜虫,消灭传染源。
马铃薯的其他病害还有青枯病、黑胫病、疮痂病等,在栽培上要减少施氮量,且采用中耕高培土的方法加以预防;病害发生时可以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轮换使用,隔15天喷1次,连喷3次。
(2)、虫害
①地老虎 可分别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喷杀。
②蚜虫 多发生在生长前期的高温干旱环境下,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或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杀虫。同类杀虫剂亦可。
③瓢虫 主要是二十八星瓢虫。可采用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20%软硬通杀的金刚钻1500倍液防治。
防治其他地下害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加水后拌毒饵诱杀,或辛硫磷1000倍液,或在培土时用地中宝拌细土在中耕培土时撒施。
六、收获
双膜覆盖冬播马铃薯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单膜覆盖的在5月中~6月初收获,应及时收获,争取早上市,收获时要剔除病、杂、烂薯块,分类存放和上市。
参考资料:
[1] 刘光启主编.农业速查速算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2] 甘肃农业信息网.陇南市马铃薯规范化种植技术.
[3] 张宝棣主编.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瓜果、薯芋类).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4] 王爱侠,崔伏香,王克白等编著.蔬菜主要病虫害识别与综合防治.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5] 时春喜主编.农药使用技术手册.金盾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6] 赵小合主编.蔬菜设施栽培与病虫害防治.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7] 屠予钦主编.农药科学使用指南.金盾出版社.2000年1月修订出版.